分享

非遗匠心 | 上海的风情万种,都藏在石库门里

 cxag 2023-10-04 发布于北京

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继承以江南民居传统立贴式砖木混合的建筑构架和院落围合的形式,外观吸收部分西洋建筑艺术的装饰,占地面积小,建筑布局紧凑,使用功能合理,因大门由花岗岩石条砌成的门框如石箍,故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2011年5月被认定为第三批黄浦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Image

步高里

石库门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咸丰三年(1853)后,上海县城小刀会起义,太平军又相继攻占苏州、杭州。上海县城和江浙难民纷纷逃至上海租界,寻求庇护,致使人口剧增。同治年间初,英租界营建简易木板房近9000间,但因木材易燃,极不安全,19世纪后期伦敦城市居民联排式布局的砖木结构石库门便应时而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至右:

1.营造技艺的新旧融合

2.营造新式里弄联排式花园住宅

3.传统中国南方合院建筑与早期石库门的比较

4. 一客堂两厢房三上三下的石库门

石库门营造技艺在建筑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建筑格局继承了江南民居传统中轴线的形式,外墙为不施粉刷的清水砖墙,屋顶覆盖青瓦,风格慧洁、朴实。石库门在中轴线起点中央,纵深相继为天井、客堂和东西厢房、楼梯间、厨房(俗称灶披间)、后门。楼梯至二楼,拐弯处为亭子间。二楼前面为客堂楼和东、西厢房楼,有的在二楼和屋顶之间设阁楼,亭子间上为晒台。总之,石库门布局紧凑,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且居住舒适。在建筑结构上为江南民居传统的穿斗式,以榫卯结合为主,用以阻断相邻民居木架构之间的联系,因而又称封火墙。

Image

渔阳里

石库门里弄(民居)营造技艺非传统水木作简单的营造方式,其广泛吸取了西洋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技术,在改良传统营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市场化规模建筑施工方法,一批批传统工匠在博采众长兼容传统和外来工艺技术的同时,创造了上海风格的民居建筑艺术。

石库门里弄营造施工的流程大致分为工程管理和施工营造。营造厂厂主和技术人员组织流程管理,由固定工匠师傅和社会招募的各种工匠进行建筑施工。里弄民居的建筑装饰工序尤为重要,手工艺要求最高,涉及木雕、石雕、砖雕等多项传统手工艺和装饰材料预制等技术工艺,这些能工巧匠是里弄民居建筑装饰和修建的专业人员。

Image

石库门里弄建筑

石库门里弄(民居)营造技艺创造了极具上海特色的建筑艺术,大门、山墙、门窗是海派中西合璧的典范,其中西元素的丰富性、题材的广泛性、工艺的多元性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少见的。在里弄民居住宅形式上,创造了早期石库门里弄、晚期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和新式里弄等多种类型,对于我国近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由于石库门里弄总弄设有铁门,且布局复杂,单元民居封闭性强,加以租界地区的所谓领事特权,因而居住较为安全,适宜于地下革命活动,例如兴业里(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西成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会址)等,不少石库门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政治、文化等社会名人,如沈钧儒、杨度、陈独秀、鲁迅、邹韬奋、丁玲、艾青、张大千、陶行知、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约70多位都寓居于此,使石库门成为我国近代民主政治运动、左翼文化运动的据点,以及文化艺术繁荣的发源地。此外,由于石库门不临马路,租金低廉,从而又成为百业聚集之处,例如新新里共有小型工厂、商号、当铺、诊所等近百家,人称十锦里。

石库门主要代表

树德里(中共一大会址):兴业路76号,1910年建,单开间二层石库门,半圆形山花门楣为其最大特色,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

中共一大会址

渔阳里:淮海中路567弄,1919年建成,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

渔阳里

步高里:陕西南路287弄,1930年建,弄口有中国式牌楼,为上海罕见的整组建筑保存较完整的里弄住宅,1989年9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Image

步高里

另有不少石库门在保持外观原貌的基础上,将室内生活设施加以改造,如泰康路的田子坊,已由传统石库门华丽“转身”成为现代化的文化创业区和休闲娱乐区,每年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了上海知名的旅游打卡点。

Image

田子坊

转载请注明来自黄浦最上海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