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读音mǔ 象形字,本义:母亲。 《说文解字》说:牧也。从女,像怀子形。一曰:像乳子也。 甲骨文、金文从「女」从两点,两点表示育儿的双乳,以哺乳的女子为母亲之象征。甲骨文、金文的「女」、「母」二字为同一个字分化而来。 毌 读音guàn或wān 本义:贯穿。是“贯”的初文。 《说文解字》说: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像宝货之形。凡毌之属皆从毌。读若冠。(意思是说持着的贯穿的物体,从横画,像古代货币的形状) 甲骨文字形像绳索从物体孔中穿过的样子,表示穿、串的意思。金文字形像用绳子穿两贝壳 (贝是古代货币) 。 演变至小篆又在 “毌” 下加一 “贝” 字, 表示 “钱贝之贯” 。便成为今天的“贯”。 读wān 时,通“弯”。 毋 读音wú 或móu形声字,从女、母省声。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说文解字》说:止之词也。从女一,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凡毋之属皆从毋。武扶切。 甲金文没有「毋」字,毋、母古本为一字,借「母」字来表示「毋」,后汉字分化出禁止之词,所以加一画以示区别。甲骨文、金文均是突出双乳的 “母”形。或仅将 “母” 字反写,以示不同。晚期金文和小篆字形将乳上的两点贯穿为一横,表示阻拦。至此 “毋” 已是对 “母” 进行了限制,表示禁止,不允许“母” 有某种行为。 读音móu 明朝梅膺祚所著字书《字汇补》中说:莫侯切,音牟。与蒙义同。(注:意为同“蒙”字) 另外《康熙字典》中说按毋有迷浮切一音,当即毋字之讹。(注:意为“毋”的讹字) 该字在《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叶典》有收录。 读音fán 野兽的足掌 《康熙字典》引用《字汇补》的解释:古文蹯字。见《韵会小补》。(注:《韵会小补》为明代文人方日升给元代文学家黄公绍所编韵书《古今韵会》撰写的补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