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牡丹花开迎富贵,侍女图中见精神——罗建福的艺术人生剪影(五)

 W行走在人世间 2023-10-05 发布于陕西

【前言】本文主要记述1995年9月13日,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之邀去唐僖宗靖陵发掘临摹出土壁画,共临摹了十九幅壁画,由考古研究所收藏。同时,还记录了国内诸多大家对罗建福老师(主要是壁画)艺术成就评价。
牡丹花开迎富贵,侍女图中见精神
——罗建福的艺术人生剪影
乾州蕞娃

第三阶段,唐僖宗靖陵发掘临摹工作。1995年9月13日,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之邀去唐僖宗靖陵发掘临摹出土壁画(队长张建林,副队长孙铁山),参加工作人员有邓来善(凤翔)、赵富康(制图)、蒋留彬(打拓片)、高发(乾县旅游局)、史来兴(扶风),以及临时前来学画的的张蕊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到11月4日结束,共临摹了十九幅壁画,由考古研究所收藏。

靖陵位于陕西咸阳西北50公里处乾县阳峪镇南陵村,距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仅4.5公里。李儇(xuan,862—888),原名俨,是唐懿宗李漼(cui)第五子。咸通十四年(873年),年仅12岁的李儇即位成为皇帝。在这一时期,宦官专政,军阀割据,朝廷内外腐坏,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875年,山东人王仙芝起义。之后不久,山东菏泽人黄巢也聚众起义,并于881年攻入了长安城,唐僖宗李儇便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战乱逃亡生涯。他作了15年皇帝,在外逃难竟七八年之久。888年,年仅27岁的少年天子病逝于长安武德殿。

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下,就算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身后之事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首先,他的陵寝没有以山为陵,而是封土为陵的。其次,他的墓室修建也很简陋,棺床石板居然是用乾陵陪葬墓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和左仆射杨再思的墓碑改做成的。

靖陵地宫在五代时已经被盗过了。1994年,又一次被盗墓分子用炸药炸出了一个大洞,为了更好地保护地下文物,陕西省文物局终于决定发掘靖陵。靖陵成为“唐十八陵”中唯一被考古发掘的皇帝陵!

靖陵为复斗型土墩墓,底呈方形,边长40米、高8.6米;外面曾经有陵园建筑痕迹,边长480米。靖陵的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虽然历经多次盗掘,但是总归是帝陵,还是出土了100余件文物,主要有石碑、石函、琉璃龙凤纹璧、龙凤纹佩、大带铊尾、方、汉白玉谥册残片、鎏金铜锁等。墓内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壁画的艺术水平远不能和盛时相比。残存壁画有侍臣、门吏、仪仗、十二生肖、天象等。

附二、 专家点评:

王仁波(陕西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在1988年11月26日《罗建福同志职称评定推荐材料》中写到:一九七一年七月,省文管会、博物馆在乾陵发掘章怀、懿德两太子墓,由于两太子墓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壁画,唐三彩、陶俑、石刻线画,引起了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领导同志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七一年冬天,罗建福来到两太子墓发掘工地参加壁画临摹工作,他在工作中刻苦努力,极为认真地临摹了大批的壁画。由于建福同志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加上他平时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临摹壁画的质量较高,获得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中央考古研究所夏鼐(nai)所长的好评,省博物馆范文藻同志(全国临摹壁画专家)经常在我跟前夸奖建福同志,临摹水平和认真工作的态度。一九七三年后,国家文物局组织出国文物展览,建福同志临摹的《仪仗队》《兵器架》《观鸟捕蝉》壁画曾赴日、美、英、法等国家参加展览,获得国外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根据我所了解,建福同志具有国画和壁画临摹扎实的基本功,勤奋好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较高质量的临摹壁画,并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特推荐建福同志为工艺美术师。

李世南(全国著名画家)说:“建福长期在乾陵各陪葬墓临摹壁画,水平很高,他就是乾陵壁画专家”。
范文藻(全国临摹壁画专家)说:“60年代,我多次在省美展中,看到建福同志的国画作品,尤其是《志在农村》这幅画,画的很好,很有生活,可看到他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又说:“建福临摹的乾陵壁画,水平很高,能把原画的勾线、用笔,设色把握的很到位,画出了壁画的精神和墙壁感,大家评价很高”。

赵学谦(考古专家)说:“建福临摹的章怀墓壁画,线条很灵动并有力量感,色彩很柔和,不失原貌”。

杨正兴(考古专家)说:“罗建福对乾陵壁画画的很到家,临摹的手法多样,可画新画旧,这与他深刻的研究,长期的临摹,扎实的基本功分不开。”

张建林(考古专家,研究员)说:“罗建福先生所临摹唐靖陵壁画,特别好,不管破烂程度,不管色彩的变化,他都忠实于原作,连壁画的层次,泥皮的薄厚都能表现出来,真是研究壁画的第一手好资料。下次发掘唐桥陵时还要请他。”

三、乾陵古建示意图题字

唐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之处。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西兰公路西侧。系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梁山山势峥嵘,三峰耸立,松柏交翠,北峰最峭拔,即乾陵所在。

乾陵上有精美的巨形石刻群,按文献记载原曾有建筑三百七十八间,据省文管会一九五八年勘察,各立体建筑之遗迹尚存。

为了便于观者了解其布局,特按照遗址座落,参照唐代建筑形制,绘建筑分布示意图。

四、乾陵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发掘

(1)永泰公主墓:为永泰公主和驸马都尉武延基的合葬墓。墓东距西安76.5公里,西兰公路从墓的围墙内西部穿过。西邻韩家窑,东为东金村,北是西金村,南靠马家坡,西北距乾陵2.5公里。

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工作是由一九六〇年八月四日开始,至一九六二年四月十六日正式结束。实际工作日是二百八十八天。共清理夯土1111.1立方米,出土文物1354件。杨正兴作为省文管会派往乾县开展乾陵勘探和永泰公主墓挖掘的负责人。

在永泰公主墓中,几乎在长达87.5米的墓道内和前后墓室四壁与顶部都绘有壁画,总面积约有400平方米。每幅画的内容也各不同,主题是以宫廷人物为主。大体分为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和主室六部分。唐墓壁画的绘制与墓室建筑结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合理地使用了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后墓室。使人们感觉如同一座地下宫殿一样,也正符合唐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所表现的画面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成就的珍贵资料。

(2)懿德太子墓:唐中宗长子李重润(公元682—701年)之墓,位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乾陵的东南隅,乾县县城西北约3公里的城关街道邀驾宫村韩家堡北面,是乾陵陪葬墓之一。

懿德太子墓的发掘工作于1971年7月2日开始,至1972年2月2日结束。懿德太子墓“号墓为陵”,因此,从墓葬的形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是陕西境内发掘唐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属于帝王级别的墓葬。

太子墓全长100.80米,由墓道、六个过洞、七个天井、八个小龛、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等八个部分组成。比较完整的有40幅,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内。墓道入口处有《阙楼仪仗图》,第一过洞两侧为《驯豹图》,在天井部分是《列戟图》,前墓室是《宫女图》。后室顶部象征银河系,东面画金乌、西面画蟾蜍,顶部画满天星斗。

(3)章怀太子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帝的第二子李贤(654—684)之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乾陵公社红星大队杨家洼(今城关街道北街村)生产队北面的高地上,是乾陵陪葬墓之一。

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发掘清理,在乾陵已对外开放的三座陪葬墓中,它是规模最小的一座。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该墓已遭盗劫。

壁画是章怀太子墓中重要文物。全墓共有五十多组画,大都保存完好。从所绘题材内容看,除了青龙、白虎外。其余如出行、客使、仪仗、马球、歌舞、游戏以及宫廷的侍女、陪臣等,都充分反映了李唐统治者的剥削享乐生活。全部壁画不但色彩鲜艳,所绘的人物、动植物、山水等,技巧均较娴熟,生动自然。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