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惠帝悄声说:叔叔伯伯们,你们看,朕咋样?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10-07 发布于山西

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虽然经历了一些小波折,太子刘盈终于登上了皇位,吕太后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吕太后。(见连接:《发丧

然而,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迅速摆在所有人面前——小皇帝和吕太后,到底该谁说了算呢?

我们或许会想,这吕太后不是皇帝的亲妈么,母亲和儿子之间能有什么大事,商量着来不就得了。

确实,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通常都全心全意地爱着子女,子女通常也都最亲近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

可是,皇帝刘盈与太后吕雉不是普通人啊,他们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他们面对的是全天下最大的权力。

别说是皇权这样的庞然大物了,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之间,为了婆媳那点权力,很多母亲和儿子间也经常闹得不太愉快。

所以帝王和他们的母亲,尤其是小皇帝和他们的母亲,通常也都是不太愉快的。

太子刘盈还小的时候,吕太后可以全权代表他,一切尚可以按母慈子孝的剧本进行。

可现在小皇帝16岁了,正是青春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吕太后再想一切都按自己的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说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难,孩子不是长大了么,你一切交给孩子,孩子有困难时再帮着搭把手不就得了。

后世很多太后就是如此,孩子大了就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吧,我安心享我的太后清福就好。

可是,吕太后她能答应吗?

吕太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

吕太后有着强烈的政治欲望,也有着非常优秀的政治才华,经过这么多年的实战打磨,也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政治经验。

吕太后绝不愿意轻易退出政治舞台,虽然刘盈是她儿子,但这得建立在刘盈愿意听话的前提下,否则吕太后就会当她没有这个儿子!

既然吕太后不愿放手给自己儿子,那咱们就一切按法律来嘛,大汉不是依法治国嘛。

刘盈现在才16岁,还是未成年,确实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咱就等到他成年再说嘛。

秦国规定,帝王22岁正式行成人礼后就算成人,就可以亲政。

此前帝王仍然算未成年,由长辈代其执政,奶奶还活着就是太皇太后代政,奶奶死了妈妈活着就是太后代政。

(惠帝四年)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看惠帝本纪似乎汉帝国初期是20岁算成年,比秦时还早两年。

看上去一切都有律可依,然而,皇权是天下最大的权力,在他面前,真可谓“律令顶个球”。

比如说秦始皇确实是严格按照这个规矩在22岁成人后亲政的。

可问题是就在秦始皇举办成人礼的当天,他亲生母亲帝太后就和嫪毐联手发动政变,首都所有高级军事干部全部参与。(见链接:《嫪毐之变

可见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成功亲政,并不是因为他22岁成年了,而是因为他和他的支持者把包括他母亲在内的敌人的政治生命都消灭了。

与秦始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

他直到60岁都没有能够亲政,因为他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实在太长寿了。

一直到宣太后与魏冉都老到快要死了,昭襄王才可以逐渐拥有王的权力。

可见昭襄王之所以快60才能亲政,不是因为他没有成年,而是因为他和他的支持者没有能力干掉母亲宣太后与舅舅魏冉的支持者。

当然了,秦国是秦国,大汉是大汉,刘盈和吕太后就不能为大汉树立一个母慈子孝的新标杆吗?

理想是美好的,只是在太后强势的局面下这一切很难实现。

因为小皇帝和太后之间通常存在根本的矛盾,无法调和。

我们如果是刘盈,我们会觉得我的权力来自哪里呢?当然是老爸刘邦啊,如果我不姓刘,我什么都不是。

更进一步,我老妈的权力来自谁呢?当然是我啊,如果我不是太子,我老妈什么都不是。

帝国的法理很清楚,老妈就算再权势冲天,她也是代行我的权力,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太后权力再大也是代皇帝行皇权。

所以站在刘盈的角度,吕太后对朝政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把本属于他的东西抢走了。

这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对于刘盈来说,自己的兄弟叔伯和自己的舅舅、表兄弟乃至外甥们,谁更亲呢?答案显而易见。

不是说刘盈傻到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叔伯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最大敌人,而是说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姓刘,而舅舅、表兄弟们那都是外人。

兄弟之间当然有可能杀得天昏地暗,可是一旦有外人在,那兄弟叔伯们就是天然的盟友。

因为我们间是相亲相爱还是相恨相杀,一切都必须以姓刘的占有天下为根本前提。

刘盈的这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就必然和吕太后产生根本矛盾。

对于吕太后来说,儿子刘盈固然是心肝宝贝,其他姓刘的和她有什么关系?

尤其是这些人都是她名义上的老公刘邦到处沾花惹草和别的女人生出来的儿子,她仇恨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亲近?

对于吕太后来说,除了皇帝儿子,能算亲人的只能是自己娘家人,当然还有那个传说中和她有一腿的宝贝审食其。

小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微妙关系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俩本人也早有准备。

因此随着新皇登基,大局底定,这两位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

有趣的是,尽管官方史料把两人之间的生死恶斗都记得很清楚,可后世治史者却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这主要是因为吕家最后倒台了,惠帝刘盈也受其牵连彻底绝后,失去了话语权。

军功元老们笑到了最后,他们在面对惠帝和吕太后之争的表现就会显得有点尴尬。

一切都很明显,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吕太后不可能战胜惠帝。

虽然吕太后没有被彻底打倒,但吕太后代表走向邪恶的一方,惠帝代表正义的一方,这个大方向必须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这样一来,军功元老关于惠帝和吕太后那些事的若干历史问题该怎么决议呢?

没法决议,干脆就淡化,不提。

缺少了二手史料生动故事的润色,惠帝和吕太后的惨烈搏斗自然就没有了名气,逐渐不为人知。

我们可以从一个小例子看出后世治史者对惠帝研究的粗疏。

后世普遍都强调惠帝由于受吕太后压制,不太理朝政,所以一共只封了三个侯,可以认为其基本不封侯。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惠帝后来斗争失败确实基本不再封侯,但惠帝初即位时可是封了好几个侯。

《史记》和《汉书》的功臣表都记录得很清楚,在公元前195年的6月,至少有4人被封侯。

此时刘邦已经死了两个月,惠帝刘盈也已经登基了一个月。这四个侯显然是惠帝刘盈封的。

后世之所以漏了这几个侯是因为《史记》的功臣表就把他们排进了高祖功臣中,大家就把他们都算到了高帝刘邦的封侯中。

《史记》之所以把他们几个排进高祖功臣表是因为惠帝死后,吕太后在高后二年进行了一次开国功臣封侯者的大排名,这几个功臣都被列入了这次排名中。

这几个功臣都是高帝时的开国功臣,因高帝时的功劳得以封侯,把他们列进高帝功侯表并没有问题。

但他们是高帝时开国功臣与他们被惠帝刘盈封侯是两回事,并不矛盾。

惠帝刘盈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连封数侯,是政治意味很强烈的大事,我们需要看看被封侯的到底是哪些人。

纪信匡侯陈仓,十二年六月壬辰封,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籍,后攻卢绾,侯,七百户。

景侯王竞,十二年六月壬辰封,以车司马汉元年初从起高陵,属刘贾,以都尉从军,侯,五百户。

张侯毛释之,十二年六月壬辰封,以中涓从起丰,以郎骑入汉,还从击诸侯,侯,七百户。

煮枣侯革朱,十二年六月壬辰封,以越连敖从起薛,别以越将入汉,击诸侯,以都尉侯,九百户。

除了上面四个侯外,还有个侯《史记》和《汉书》里稍有不同:

傿陵严侯朱濞,以卒从起丰,入汉,以都尉击项籍、臧荼,侯,七百户。

《史记》说他是公元前195年年中封侯,只有七百户,《汉书》说他是公元前196年12月封侯,有二千七百户。

有趣的是,还有个叫张平的也是公元前196年12月封侯,封户也是2700户。

从履历中的功劳来看,张平封侯2700户合理,朱濞封2700户不合理,封700户才是合理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后人抄写《汉书》出现了错误,把他和下面一行的张平抄混了。

因此我们认为《史记》说法准确,朱濞是紧随前面4位之后被惠帝封侯的开国元勋,惠帝登基不久连封了5个侯。

我们仔细看看这五个侯,是不是能看出来他们有些共同特点?

这五位里面有三位从起于刘邦故乡丰县,属于最早的元老,有一位从起于薛县,也是第一次战役之后就加入汉军的极早期元老。

只有一位加入汉阵营较晚,但他是刘贾的老部下,而刘贾儿子刘濞现在是吴王,属于刘氏皇族的核心成员。

另一方面,这五位只有一人有参加最近几年征讨诸侯与叛军的战斗,其他几位的功绩都来自多年前的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

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翻下功臣表,自陈豨叛乱大汉重启封侯以来,新封侯者中来自丰、沛、薛的老人不多。

毕竟丰、沛、薛的早期元老能封侯的早就封侯的,没能混上侯爵的大多只是中层。

这些人年纪大了,也打不动了,新的战斗中得以封侯的自然以后面进来的新人为主。

刘盈才上台一个月,就把一大帮本来不够封侯的老资格突然封侯,其政治意味非常明显。

这五个新封的侯封户很少,只有500-900户,说明他们当年的地位实在不高,理论上不具备封侯资格,但这个动作的象征意义很大。

小皇帝刘盈这是在给此前一直站在吕太后这一边的元老们喊话啊:

各位叔叔伯伯,你们好,朕是高帝刘邦的儿子刘盈,朕万分敬仰你们,朕也是你们的好儿子啊。

朕这几天一直在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朕是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啊。

朕读到陈仓、王竞、毛释之、革朱、朱濞等先辈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英雄事迹,朕感动得泪流满面,夜不能寐啊。

帝国现在虽然还不富裕,但喝水不忘掘井人,我们再苦再难也不能亏待了英雄的老前辈们。

朕决定,追封这些前辈英雄们为侯,以表达新时代人们对你们这些英雄们的敬意。

那啥,朕还打算今后要时时刻刻教育新人们,要重走丰沛路,重拾芒砀情。

朕打算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干部们的历史教育,让他们尊重革命前辈,时时刻刻以革命前辈们为榜样。

朕决定,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革命老干部,老前辈们的关怀。

朝廷要尽量发现更多被埋没的老英雄,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发光发热。

朝廷还要尽可能地解决老前辈,老干部后代的一系列实际困难,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家族革命传统。

总之,那个啥,就是,那啥能答应你们的所有东西,朕都能做到,朕还能做得比那啥更好呢。

所以,叔叔伯伯们,那啥,你们能不能帮我,那啥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