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声怡 1380字,阅读3分钟 这是卢说数学的第1074篇原创文章 据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顶层设计很棒,但到了地方上落实起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本来想让老百姓有机会小额贷款,收成后归还的,结果变成了强贷强收,最终美好设计泡了汤。 所以我经常觉得,有时一线老师除了知道理念,知道方向是什么,还要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步应当踩在哪里,万一踩雷了,怎么办。例如“在月光下白白的路面,除了石板,还有可能是水洼”,就是很实在的细节提醒。 所以今天要分享一些我观察到的教学细节给你。 最近几天在厦门参加省里的教研活动,本质上这是教研员年会,大家都跟着罗老师卷极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除了吃饭、睡觉和走路,其他时间都是在教研。还有全体教研员抽签上课的环节,据说一线老师都很想来看看…… 除教研员上课之外,另一个我感觉很有收获的环节是进入承办学校的教室里现场观摩生本课堂。教研员抽签上课的课题是五六年级,因此开放的是五六年级的班级随堂数学课,欢迎代表们随机进去听。 我分享三个小细节。一个是课前小听算。 其实我稍迟几步到班级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已经完成了(也说明了高效不占时),不过从学习单上的第一行可以看到。这一行是:
说明快速地听算了5道题,并且同桌交换批改了。 无论是老师现场读,还是之前录制好(听说是这种)音频文件再播放,这个操作都不难。长期做下来在运算能力上肯定是有收益的,要考虑的是怎样增强些趣味性,以及怎样“有奖有罚”。 例如家里爸妈让孩子做计算练习时,就要注意有不同反馈,不能对错多少都是第二天再做一张。我有一种方案是你的孩子今天计算页全对了,明天不要做,后天再做,也就是隔一天。并且这个所隔的天数下一次可以拉长,这样每次全对,相应换来1、2、3、4、……天的不用做,孩子必然是喜欢的。 2016年11月在南京跟岗学习的时候,游府西街小学的数学课堂也有开始时的小计算练习,先做完的同学按顺序喴1、2、3、……、10,这样前10名有荣誉感,这也是种小细节技巧。 第二个值得学习的课堂细节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的示意。 这次听课所听到的五5班,学生在做完学习单上的要求之后,会击掌两声,表示自己完成。随着这样的声响越来越频繁,说明越来越多人完成了。然后等击掌声音开始少了,老师就可以开始组织交流。 我蛮喜欢这击掌两声的,似乎是宣布“完成”“好了”“OK”,不打扰其他同学,但又规范有效。 第三个课堂细节是,学生小组讨论时,基本上是站着的。 因为站立,人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自然会跟着活泼起来。许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了积极心态,会表现在形体上,但其实人是很有意思的生物,这个联动也是可以反过来的,如果你的形体积极了,心态也会跟着主动起来。 我发现只有一些孩子听了别人的发言,想写些什么的时候,他才伏下身来,或是坐下来奋笔疾书,整个讨论过程,是和大人们“站着商量”相似的。 三个细节或许不算什么,但把教学理念落实在教学里,课堂上,正是需要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技巧,小细节,对于年青老师,对于刚进入这种教学模式的老师,这样的技巧细节的掌握,是成败关键。 否则,人的本能不是反思“可能是我的教学技艺不行”,而是认定“这种理念根本行不通”。 你知道哪些课堂教学细节技巧?留言说说吧,这样系统会知道你喜欢咱们的教研分享哦,或者,先把这三个发给用得上的老师、家长。 (卢声怡,2023年9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