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中医的春天来了

 中医知识圈 2023-10-08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青杨 青杨297

最近学辨脉,发现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确实有着相当的难度,“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但是辨证是古中医治病的关键环节之一,不能辨证,无法对症下药。

网上一搜,竟然发现“脉诊仪”早就问世了,脉诊仪运用现代测试技术和方法,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把合适的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将脉搏的搏动转换成电信号,再输入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相近难辨的脉搏信号记录下来,用计算机处理,生成脉象图,对应到古中医定义的脉象。

让我欣喜的不是这款脉诊仪有多么智能,而是发明脉诊仪这个想法,和研制出第一台脉诊仪的人,让我感受到,古中医后继有人,古中医的春天来了。

古中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代的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主要针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是,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医疗危机,医学的目的正从“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未来的医学是“健康医学”,这早就被《内经》道破天机,《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直接点中了医学的终极目标。

古中医的哲学理论,高屋建瓴,无奈曲高和寡,人们只相信摸得着看的见的,而西医近代以来,借助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现代化的IVD体外诊断设备,头部企业都是外企,比如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即时检验、分子诊断、凝血诊断、微生物检测等。

就拿血常规检查来说吧,目前血常规是临床常见的检查项目,也是常规体检的检查项目之一,为什么血常规检查这么普遍,是因为大家认可血常规的价值,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可以检测出血液中各种细胞数量、形态和分布,比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这些细胞的指标和正常指标进行对照,标出超正常指标的数值,给医生参考。我们对这种检查是没有异议的。

古中医的理论结合到临床治病,必须有一个辨证的环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切(诊脉)就是和病人接触、获取病状信息的脉诊,可脉诊会让很多想学好中医的人望而却步,而脉诊仪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说明发明脉诊仪的人是一个开放的中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有些层面,中医和西医是对立的,很多人中医是有心结的,就连病患也认为中医院就得用古中医的方法瞧病,才叫中医,否则我干嘛不去看西医,来你中医院干嘛?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古中医为什么不能用,允许西医站在古中药的肩膀上发展,就不允许古中医借助现代化的科学工具来辨证?另一方面,中医不要认为西医是在古中医头上拉屎,也不要认为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应当认为是菩萨派来的助手。

不单有了脉诊仪,现在四诊仪也有了,就是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和问诊结合到一起,可提供给医生客观的诊断信息与分析,给出定量、定性的健康状态辨识,请医生综合评估病患的健康状况,并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或者预防。

不过,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这些仪器都要有学习功能,还是要积累到一定量的样本数据,给出的建议才有参考性,否则就只是一台病状记录仪而已,所以类似的中医设备,需要懂中医的人,潜心钻研、不断的更新迭代、完善设备的功能,提高设备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把古中医的精髓吸收并展现出来,这样的设备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不愧对古中医的良心创造。

人生有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屠呦呦团队用34.6°C的乙醚,历时3年才成功提纯了青蒿素,43年后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学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其实,屠呦呦是用有机化学的方法萃取提纯了青蒿素,这一提纯过程,与古中医无关。但是正是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加入到这个项目,屠呦呦任科研组长,带领团队整理历代医籍、从《本草》入手,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中医总结实际经验等,最终通过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虐的记载,找到了灵感。古中医的典籍功不可没,和屠呦呦团队对古中医的笃信,也是密不可分。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就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为什么有的西方人认可古中药不认可中医,是因为他们的数学思维,speak use data,中药是可以通过化学实验量化其成分和含量的,而古中医理论不行;我们知道,不是古中医不行,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证明。

笃信古中医,借助现代化的科学工具,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研发以古中医理念为指导的中医诊断设备,把无法言传的、主观性强的指标定性或定量,指导医生辨证,从而给病患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便是我们古中医传承者眼下应该做的事,为古中医正名,把古中医的精髓传承下去。如果不断的有人,倾注一辈子的心血去做这些事,古中医的复兴就开始了。

当然,最后还是重复一遍,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未病,让人不生病”,这也是《内经》发现天体、自然和人体运行的规律后,给出的建议--阴阳平衡,维护好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是不生病的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