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_一、选择题组2022年2月4日,受高能粒子沉降的影响,地球大气层受热膨胀,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40颗“星链”卫星受到的大气阻力加 强,掉入大气层内坠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本次地球大气层受热膨胀的高能粒子来自太阳大气的(?)A.电离层B.光球层C.色球层 D.日冕层2.受本次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有(?)A.气候干旱B.磁暴C.极光D.日食川西高原上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 像望远镜(如图)于2023年6月试运行。该望远镜主要预测太阳活动规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望远镜安装在 川西高原上的有利观测条件是(?)A.海拔较高,温度适宜B.地势平坦,空地广阔C.大气稀薄,透明度高D.距离太阳近,易观测4.该望远 镜运行时,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A.光球层上的耀斑B.色球层上的黑子C.日冕层上的日珥D.日冕层上的太阳风据报道,科学家预 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如果2022~2023年 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33~2034年B.2011~2012年C.2006~2007年D. 2087~2088年6.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各 地地震频繁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圈层分为外部圈 层和内部圈层,20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8.图中的各圈层景观的形成过 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和生产提供能量,不同地区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下图为太阳辐射能 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 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C.“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生物固定和积累的太 阳能10.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整体分布特点是(?)A.由南向北减少B.分布较均衡C.东多西少 D.西北多,东南少11.影响 太阳辐射的因素较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广地区比西北地区纬度低,所以两广地区的太阳辐射强B.西北地区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太阳辐射较强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D.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相比,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据报道,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 勘察加边疆区克柳切夫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下图是该地区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13.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 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15.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 .丙—甲—乙D.丙—乙—甲二、单选题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 大洋部分比大陆部分厚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②③1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 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18.据图分析,D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 原地区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红杉原产于美国东部高地,因其竞争力 强,逐渐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下图示意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对某地红杉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根据红杉的分 布及变化可知,红杉(?)A.喜湿,不耐淹B.喜湿,耐淹C.喜干,不耐淹D.喜干,耐淹20.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①流水侵蚀 严重②植被覆盖率高③地表物质较细④地势相对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1.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红壤几乎遍布全省海拔500m~9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1%。浙江省遍布丘陵山地的红壤 ,腐殖质少,肥力较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人类活动D.植被三、综合题22.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D. ;G. 。(2)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① ;②共面性;③ 。(3)图中所示宇宙空 间范围内,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4)试分析日地距离适中给地球上存在生命创造的条件。23.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导致其气温低,绿色蔬菜产量很低。随着西藏各地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普及,当地群众“吃菜 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同时大棚蔬菜种植成为助力村民脱贫的新途径。下图示意温室大棚结构。(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地 区气温低的原因。(2)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一般在傍晚时往大棚内洒水,说明其原因。(3)在下图中绘制打开温室大棚工作门之后的气 流运动状况 ,并说明形成过程 。24.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 ”现象对北京市展开了研究。下图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I)和“北京城市环流模式示意图”(图II)。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I,描述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2)在图II中画出北京市区与郊区间的大气热力环流,并简要分 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3)根据北京市区与郊区间大气热力环流情况,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II 中①②③三地中的 地,其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作用是 (选择填空)。A.美化环境B.净化空气C.涵养水源D.防风固沙(4)若在图中 ③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1.C 2.B【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高能粒子威胁 卫星的运行安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会威胁到运行中的宇航器的安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耀斑爆发时会使地 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正确;黑子会影响气候,A错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C错误;日食和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 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的部分,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 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运。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光球是太阳大 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内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 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3.C 4.D【解析】3.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 透明度高,有利观测,C对;温度与观测的关系不大,A错;地势平坦、空地广阔对观测活动的影响不大,B错;川西高原上与地球上其它地点相比 ,与太阳距离几乎没不差别,D错。故选C。4.耀斑位于色球层,A错;黑子位于光球层,B错;日珥发生在色球层,C错;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D对。故选D。【点睛】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 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5.A 6.D【解析】5.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 ,那么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33~2034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球高纬度地区,A错误;地震是板块运 动造成的,B错误;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或衰减,C错误;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 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得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 主要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 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7.C 8.B【分析】7.图中景 观体现的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C正确。8.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各个圈层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 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B正确,C错误。生物圈的能量除了来自太阳辐射,还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外部 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9.C 10.D 11.B【解析】9.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获得能 量的唯一源泉,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等,故A错,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故B错,“万物生长靠太阳” 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故C正确;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太阳辐射能的转化,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的太阳能,而不是现 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故D错;故选C。10.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一般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弱;昼长因素:一般昼长 越长,太阳辐射越多;地势因素: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天气因素: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整体分布不均 衡,总体上来看,西北多,东南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两广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太阳辐射多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天气状况,两 广地区虽然纬度低,但降水多,太阳辐射弱,而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更强,A错误,B正确。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但是太阳高度 低,而且半年是极昼半年是极夜,太阳辐射很弱,C错误。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相比,云雾天气多,太阳辐射较弱,而不是因为纬度较低,D错误, 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 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12.C 13.A【分析】试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12.岩浆来源于地幔 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面,属于上地幔,所以C正确。13.火山灰物质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喷出地表之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过程落 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在地表沉积,进入岩石圈,A正确。【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 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14.A 15.D【分析】该题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形成过程。14. 本题考查石林地貌出现的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 ,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故答案选A。15.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演变顺序,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 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 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故答案选D。16.D 17.C 18.A【解析】16.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 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①错误;岩石圈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三种岩石,②正确;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③ 正确;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而岩石圈除地壳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 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④错误。故选D。17.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A错误 ;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图中可知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B错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 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C正确;在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D错误。故选C。18.读图可知,D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 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①正确;高山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②错误;地壳厚度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 ,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19.A 20.B【解析】19.结合材 料分析,红杉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说明其喜湿,CD错误;由图可知,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时河心洲中部地势较高处红杉覆盖率 显著增加,而覆盖率显著降低处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说明其不耐淹,A正确,B错误。故答案选A。20.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在河心 洲周边地势较低处且迎着河流流水来向,受流水侵蚀严重,①④正确。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较低,②错误。地表物质大小无法判断 ,③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红杉喜光照,适应性强,能耐干寒气候及土壤瘠薄的环境,能生于森林垂直分布上限地带;在气候温凉、土壤深厚 、肥润、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带生长迅速,宜作分布区的造林树种。21.B【详解】浙江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 沛,土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质地较粘,该省区的红壤特点与地 形、人类活动关系小,AC错误;该地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但是由于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并且因为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 较低,主要是受气候影响,B正确;若主要是受植被影响,植被丰富,腐殖质应是较多的,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通 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 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22.(1) 火星 天王星(2) 同向 性 近圆性(3) 太阳系 太阳(4)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分析】本题目以太阳系模 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体系统、天体运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根据图中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可以判断出由A到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D为火星、G为天王星。(2)由图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为由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都为近似正圆 的椭圆,具有近圆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具有共面性。(3)图示为太阳系模式图,故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八 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故其中心天体为太阳。(4)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在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地球的自身条件中,由于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接受太阳的光热适量,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为生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23.(1)青藏高原地 势高,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不利于热量储存,常年气温较低。(2)洒水能够增加大棚内空气中水汽 含量,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3) 绘图如下: 大棚内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室外 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门口上方空气由棚内流向棚外,门口下方空气由棚外流向棚内。【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温室大棚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 涉及大气的受热状况(原理)及温室效应(保温作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现象的能力,对学生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要求较高。【详解】(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 少,到达地面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因此 ,青藏高原常年气温较低。(2)菜农傍晚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 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因此,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能减少蔬菜受冷害。(3) 由于温室大棚内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在近地面(靠近地面处)形成低压;温室外气温相对较低,空气冷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内室的 冷空气通过工作门底部进入温室大棚,温室大棚的热空气通过工作门上部流出温室外,画图箭头如下图所示:【点睛】24.(1)北京市近地面多 年平均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递减;气温范围主要在11.5~13.5℃之间。(2)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 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每点1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城市地面硬化、升温幅度大。(3) ① B(4)合理因为③地位于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不会通过环流过程中的近地面流向市区 而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所以有利于改善城市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分析】本题以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资料为背景信息 ,考查热岛环流的成因、影响及措施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市区较高,郊区较低,由市区向郊区递减;从数值来看,气温范围主要在11.5~13.5℃之间。(2)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空气由市区流向郊区。城市建筑高且密集,空气流通不畅,不易通风散热,城市地面硬化,比热容小,升温幅度大。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促使市区升温。热力环流如图:(3)根据城市风环流可知,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因此造林重点应选择郊区与城市之间,即①处。该处植树造林,可以起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温增湿,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ACD不是主要作用,故选B。(4)读图可知,③地位于乡村,位于城市风环流圈之外,③地位于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因此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不会通过城市风环流流向市区而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所以有利于改善城市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在此处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合理。。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