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捕鼠记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3-10-09 发布于内蒙古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足以反映出人们对老鼠的厌恶和痛恨之情。自打记事起,我就对老鼠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痛恨和厌恶。

儿童时期我生活在农村,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那时人们的口粮本来就很紧张,可老鼠却出奇的多,始终存在着鼠人争粮的现象。记忆中,母亲经常深更半夜手提火铲在米缸或面缸里面打老鼠。我常常在睡得正酣时被猛然惊醒,接着就惊恐地看到,母亲手举煤油灯,一边不由自主地叫骂,一边打老鼠。老鼠在面缸或米缸里上蹿下跳,并发出在生死危机时刻特有的尖利的吱吱惨叫声。当时的老鼠也的确大,一身黑褐色的短毛,连尾巴算起来足有七八寸长,尾巴像筷子般粗细。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上中学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那时候草原上鼠害肆虐,我曾经多次参加苏木(当时的公社)在春季组织的草原灭鼠活动。苏木给每人发一袋(约1公斤)用药水浸泡好的小麦或高粱,让每两人相隔5米左右的距离,一字排开向前推进在草原上撒药,只要看见老鼠洞就撒一些药。但草原的面积太大了,这样的人工灭鼠相对于辽阔的大草原来说,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参加工作后,我住在苏木家属区的最北边,一出家门就是大草原。一年春天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家的墙东侧,频繁地有草原鼠活动。家鼠一般昼伏夜出,而草原鼠就不一样,随时都会出来。经过仔细观察,在家东墙下面的石头地基中有一老鼠洞。这些老鼠非常狡猾而且机灵,等你发现它去追打时,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洞里。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用“请君入瓮”的方法消灭它。一次,在将老鼠追赶回洞中之后,我用铁锹在紧贴着老鼠洞的下方挖了一个“瓮”形的坑,坑深近1米,上面口小,下面坑大,仿佛一个小口的坛子。然后,我又找了一些硬纸片苫盖住了老鼠洞和坑口,静等老鼠入坑。两个小时后,揭开硬纸片一看,坑里挨挨挤挤的有8只草原鼠正在企图爬出坑口。我从附近的草滩里搂了一把干草,点着后扔到坑里,8只老鼠被一网打尽。

家里的老鼠被消灭了,但院子里又发现了老鼠的踪迹。我家院子养了3只老母鸡,冬天时常喂玉米粒。后来发现一些玉米粒常常无端地跑到院子里垛着的橡檩下或墙基的石缝中。再后来晚间出院后,竟能听到椽檩下老鼠噬咬木头的声音,而且老鼠对人的脚步声和故意发出的呵斥声置若罔闻。经观察,我家院子里两个堆放椽檩和旧木头的地方,还有一间放杂物的闲房是老鼠藏身和活动的场所。有几次,我亲眼看到一只硕大的老鼠从邻居家的墙头上爬进我家院内。此后,经过仔细观察,我在老鼠频繁活动的地方撒上一层细土,每天早晨从细土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老鼠的爪印,判断其大概的活动范围,然后确定安放老鼠夹子的地方。第一次,根据判断安放好老鼠夹子后,不到一小时,一只老鼠就毙命了。此后两天,老鼠不再上钩。于是我就在老鼠经常活动的3个场所,不断地变换位置安放老鼠夹子,先后打死6只老鼠,个头都很大。

天气变暖,我在自家院子里开始种菜。我自制了一个约1平方米左右的塑料篷,里面种上了菠菜。约一个星期后,菠菜开始发芽,我精心呵护,并暗自盘算若干天后就可以吃到爽口的菠菜。就在我得意之时,一天早晨掀开篷子一看,已经长到5公分左右的嫩绿小菠菜仿佛被剃了光头一般,没有了绿叶,只剩下洁白的细茎露在地上。从现场看,来吃菠菜的老鼠还真不少,菠菜吃完后,还在篷子内挖了好几个坑。

气急之下,我来到自由市场,从一个专卖耗子药的老头手里买了一包叫做“一步死”的鼠药,又买了一个捕鼠专用的笼子。我先把“一步死”分成3份,用浅浅的小铁盒放在老鼠3个活动据点的隐蔽处。第二天,我去观察,一个盒里的鼠药已全部吃完,另外两个盒子里吃了一部分,但并没有看见死老鼠。正在我为耗子药是否有效猜测时,邻居家传来了消息,在他家的院子里多处发现了死老鼠。后来我继续观察,有两个老鼠活动场所已不见了老鼠踪迹,只有闲房内墙根下的鼠洞外,仍有老鼠行走的爪印。于是我决定用鼠笼诱捕。3天过去了,每天可以活捉一只老鼠。老鼠被圈在笼子里后,我就用一个稍大些的食品袋将笼子和老鼠放置其中,袋口扎紧隔绝空气,将老鼠活活闷死。

此次院内捕鼠活动,击毙老鼠10余只,击伤1只,俘虏3只。我想,同老鼠之间的斗争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作者:曹占军

摘自《内蒙古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