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变态成活率高达90%!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苗可行!

 水产前沿 2023-10-09 发布于广东

----- 广告 -----

----- 广告 -----

牛蛙是当前非常火热的养殖产品,如果能做到牛蛙绿色生态养殖,牛蛙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有进一步的飞跃
  • 文/ 水产前沿 阳青

生物絮团技术(BFT)的原理在于通过持续性添加有机碳源到水环境中,以调控水中的碳氮比(C/N),从而促进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繁殖。这些细菌能够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的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而被养殖动物所摄食,从而起到了调控水质、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等作用。

牛蛙肌肉中富含高蛋白,以及生长速度快、节约土地、节水节能等优点使得我国牛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目前已发展成为年养殖产量超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1000亿的产业。然而,随着牛蛙养殖量的快速增长,问题也逐渐显现。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滥用抗生素导致药残超标等问题制约着牛蛙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水产前沿了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室主任张家松研究员团队一直致力生物絮团技术养殖鱼虾的研究,近期该团队进行的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苗项目有了一定进展,为什么要开展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苗的研究?此项目的产业化能解决行业哪些痛点问题?与传统的培育模式相比,生物絮团技术有何优势?带着这些问题,水产前沿拜访了张家松研究员,邀请他对此做进一步解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工程研究室主任张家松研究员

水产前沿:张老师您好,请问您是如何想到要开展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苗这样一个创新项目的呢?

张家松:去年,我们关注到,蛙苗是牛蛙行业中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这两大问题突出,蛙苗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根据我们应用生物絮团技术的经验,以及对牛蛙生物学的学习,认为牛蛙具有适应生物絮团环境的能力,因此在国内外我们首先提出了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牛蛙养殖上的思路。今年上半年,团队郑晓婷博士便着手了小试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满意,室内生物絮团技术培育牛蛙蝌蚪的生长速度、变态时间、变态率和成活率远超当前的室外池塘流水养殖模式,并且能够保证环境稳定和苗种安全。今年下半年我们便与广东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始规模生产的尝试。

室内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摄于广东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黄圃石军村基地)

水产前沿:传统培育蝌蚪苗的方式是什么?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苗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张家松:传统培育蝌蚪的方式是室外池塘长流水模式,室外的大环境要比室内复杂得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例如会受到刮风下雨等天气变化、升降温等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水体溶氧、蝌蚪的状态都会被外环境的变化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这就能够体现室内生物絮团技术培育的第一个优势,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同时由于水体中的生物絮团对动物粪便、饲料残渣的降解,可以做到全程不换水,解决尾水排放问题,使得在室内封闭环境中也没有任何臭气。第二个优势是能够增加蝌蚪的营养供给,生物絮团是非常有营养的,絮团里含有大量菌体蛋白、微藻,甚至一些原生动物,蝌蚪可以24小时吃到食物。因此,与传统流水培育方式相比,在生物絮团这样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蝌蚪的生长速度快和变态时间短,只要40天就开始变态,变态成活率高达90%。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生物絮团技术为培育无抗蛙苗提供了机会,因为在生物絮团这个环境当中是不能使用抗生素的,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会杀死水体中的“清道夫”细菌,这个系统就崩溃了。因此具有培育无抗蛙苗的条件,保证食品安全。

生物絮团技术培育蝌蚪,变态过程中(摄于广东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黄圃石军村基地)

水产前沿:您对牛蛙产业的发展前景怎么看呢?

张家松:牛蛙是当前非常火热的养殖品种,非常适合做预制菜,是供应预制菜的潜力品种。如果能做到绿色高效养殖,牛蛙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有质的飞跃,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同时,基于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对虾养殖上取得的显著成果,我坚信生物絮团技术同样可以为牛蛙产业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此外,考虑到广东这里的水源丰富,气候温暖,是我国水产养殖苗种的传统培育基地,因此我认为,未来我们可以在牛蛙苗种培育上继续发力,将广东省打造成全国主要的蛙苗输出地,突出广东省育苗的优势,这将会直接提升广东省牛蛙产业的地位,以及促进整个牛蛙产业的发展。

水产前沿:在生物絮团养殖方向上,您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呢?

团队核心成员郑晓婷博士:目前市场上只能做到一年两次供苗,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对牛蛙生理的调控,做到常年多次产卵,并且继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蝌蚪培育,希望能够做到全年不间断供应蛙苗,做到养殖户什么时候要苗,什么时候有苗,像对虾育苗产业一样,做大做强。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