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苦才是真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3-10-10 发布于福建

本文作者:贾来全


每每坐公交,不免和孩子们混在一起。鹤发映童颜 ,这布满了车厢的特写,伴随着车轮的转动在隆隆声中彰显着情韵,生活的轨迹激荡着肺腑,让你在曲曲折折里寻觅……


天资聪颖的孩子们朵朵招展,个个洁净,小脸蛋上泛出的淡淡秋韵似乎有经霜的味道。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一二,相应的,公交成了他们上学放学的标配,和家庭学校联系在一起,倒使鼓囊囊的书包显得有点儿头重脚轻。有的孩子星期天也不间断学习,参加校园外的大班小班,补这补那,除了文化课还有艺术课,被强化训练搞得像经了霜的禾苗,让满满的日程安排变得黯淡无光。有的画板、乐器全副武装,虽说查漏补缺补弱或培养特长,可事实往往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希望值越高失望率也越高,此窘境让部分家庭陷入阵痛和迷茫。一边是孩子不堪重压,一边是家长恨铁不成钢,无形中孩子和家长间就隔了一堵墙,一屋相处形同路人,血脉相连惜心相离。境遇中的无奈、辈分上的苦衷和亲亲间的失落感充斥着生活,日子里的隐影越抹越黑,“父打子不羞”也失去了正统的说教,家长越急,孩子越逆,难于沟通成了无奈无助的家庭悲叹。


有哪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因为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家长往往对孩子溺爱有加,温室般的家庭使孩子缺少了风吹日晒的磨炼,让孩子生在福中却感知不到福。娇纵的孩子心里唯有自我,缺少包容,有礼不懂礼,行礼不让礼,有理不识理,无理强要理,日渐养成了独尊的恶习而积重难改。内在缺少了自我的感知,外观的展示就很难适应日常的需求,自我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矛盾的积怨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渐久而渐滞,家长越是希望达到的,孩子越是反对,家长越对孩子溺爱,孩子越对家长叛逆,孩子像吹不鼓的皮球,家长想拍也拍不起来。是做孩子的难,还是当家长的难?恐怕是两难其境,这还真难一时半会儿说清。


追求常常伴随着痛苦,而消除痛苦的办法最好是立足于现实,与现实脱节的追求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幻境中的空中楼阁只好在幻灭中消失。孩子面对的现实首先是家庭。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言谈举止濡染家风,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鸭子的儿子会浮水,这虽说是特性,也恐怕说出了影响至深的道理。现在的孩子成长于优裕的家庭,吃穿无忧,且享受于祖辈们隔代的宠育中,随欲所行,难以控制。殊不知,一旦入学,课业负担加重,孩子们就很难挑起应负的担子,何况,甚至过早地给孩子加上课外的特长强化培训,这就更为其难了。


其实,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自我反照,家长反照自我,孩子才会顾影自励。家长在宠爱孩子的同时,也应在不同的方式中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体会到所享有的是经过苦难换来的,也就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家长常常在爱孩子的情感中忽略了有关“吃苦”经历的渗透,导致孩子们把吃得不合口味当作苦,这种肤浅的认知就淡化了物质基础的生存意识,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在认知与被认知、反馈与被反馈上出现了波痕,像潺潺的流水受阻而不能回环。忽略的往往是应该拥有的。一般情况下,孩子自控力差是由缺少吃苦精神所致。增强了孩子的吃苦意识,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品德,孩子与家长间的情感沟通才会像水流回环蓄势而波澜涌动,充满魅力。


家庭条件越好就越容易让孩子产生惰性心理,天资聪颖的孩子们就越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懂得吃苦,何懂得珍惜,幸福就不会永远。过去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有些孩子想上学都上不起,上学成了他们终生的奢望。即便上了学的孩子也家务活儿缠身,哥哥姐姐哄弟弟妹妹,搂柴拾粪等,放学的空闲等待他们的是体力的烦劳。大的哄小的,大的在哄的过程中学会了关怀疼爱,即便有时不免打骂小的,可冲动后的情感更加致厚。那口锅的水要烧开,那猪那羊的菜草要吃,等待孩子们的是毫无推脱的急需。孩子们放下书包,挎起箩筐,为那满满的一筐,屁颠屁颠地奔向了田野……他们全然不顾手上的燎泡和肿疼的胳膊而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他们虽然不知道责任是什么,可他们担当起了一份责任,他们虽然不懂得奉献是什么,可他们为家庭的付出锻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品德。念书与家务捆绑在一起的合力使他们富有了生活的底蕴。适者生存,虽然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但是他们的践行靓丽了生存的底色,点滴的渗透是最拥有的活力。


生活好了,情感的反逆往往是由于对生活的认识不清所致的。有时,表面上的认知贻误了实质上的感化。有的孩子聪明到家长想什么、说什么,他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家长想的说的真如孩子所猜那样就适得其反了。对此,家长对孩子的说教就不如对其内心的感化。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帮着做做家务活儿,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体现他的劳动果实,让孩子针对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一天天地体现了自我价值,进而增强了自我强化的意识,自勉自励,孩子吃苦耐劳的品德也就逐渐具备了。吃苦务实,目标自立,为之付出,乐而不倦,孩子的自觉自愿就是家长的所想所盼,即使家长给孩子再大的压力,孩子也能化解,压力也就成为了动力。


有哪一个成功的人物不经历苦的磨难?经得一番寒彻骨,才有梅花扑鼻香。成功人物的事例无不是吃苦精神的典范。史铁生身残志坚,与磨难抗争,笔耕人生,轮椅上的苦难练就了生命的轨迹。匡衡凿壁偷光,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吃苦身影突破了贫穷的限制,烛光里闪耀着青春的脉搏。范仲淹苦读竟然不知昼夜,有时忘了吃饭,甚至感到昏昏欲睡,最终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造福天下的志向。老一辈也常说,吃苦才是真。他们有的大字不识一个,可他们的子弟个个出众,这触及心灵的告慰不能不说是他们吃苦的践行。留心给孩子创设吃苦的情境,濡染成风,其行而正。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却至今不能使它穷尽。可用文字写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仍在践行中探求,而我们不能忘却的是让孩子吃苦做人。孩子懂得吃苦,增强了吃苦的意识,并践行之,背起书包会感到越来越轻,心润慈雨,读书就像看风景,情有独钟,风光无限。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59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退休前为察右中旗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现居科布尔。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王丹
校对: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