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熟地18g、山茱萸9g、巴戟天9g、肉苁蓉9g; 附子6g 、肉桂6g、麦冬6g、五味子6g、石斛9g;茯苓6g、石菖蒲6g、远志6g;生姜5片、大枣1枚、薄荷2g。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 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机理:本方主治喑痱证。“ 配伍特点:阴阳并补,上不并治,以补虚治下为主。 运用: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之代表方。以舌强不语,足废不用为辩证要点。学术交流会上,一位教授告诉我:脑动脉硬化,其实就是痰浊堵住了脑窍!这句话我从质疑到膜拜,最后治好1w+脑梗患者。我从小跟着祖辈侍诊,每天在医馆里不是接诊病患,就是抓药熬药。长大后,临床经验逐渐丰富,祖辈总会带我出去长见识。 上大学后,祖辈仍然坚持带我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会上我见到了祖辈的忘年交,一位古稀之年的老教授。 会议上,大家毫无保留的阐述了自己的治病思路,全程我都听的很入迷。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教授告诉我:脑动脉硬化,其实就是“痰浊”堵住了脑窍!听到这话,我很质疑,脑动脉硬化?痰浊?这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啊?回去的路上我若有所思,问祖辈的时候,他只是让我自己领悟,这样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又过了几年,我真正步入临床之后,自己治疗过不少的脑动脉硬化患者,慢慢的我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才明白教授那句话的含义,最后还治好了1w+脑梗患者。 随便说一位患者吧。这位患者62岁,7年前就患有脑动脉硬化。大概在10个月前,家人忽然发现他在读报纸的时候经常倒着拿,另外,到了晚上刚一睡下去,他就忽地一下起来,非说天已经亮了。除此以外,患者家人还发现他有时候面无表情,有点呆滞,似乎啥也不想,啥也不知道。有些时候却恰恰相反,他固执易怒,对食物看的特别重,不许别人碰。家人一看,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这一查,医院给诊断为“双侧脑梗塞”、“多发梗塞性痴呆”。怎么办呢?赶紧用药,但是维脑路通、脉通等药物用下去以后,患者毫无起色。没有办法,只能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表情淡漠,言语迟钝且毫无逻辑,情绪也不稳定。舌质偏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稍数。辨证后,开出方子: 石斛、麦冬、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远志、茯苓、大枣、生姜。 结果怎么样? 患者服用15天后,精神状态大大改善,头脑反应开始趋于正常,语言也流利不少。这时候,原方基本保持不变,加桃仁、丹参、水蛭继续投用。最终,患者服药3个半月后,言语自如,生活可以自理。 人老了,哪儿能保证脑血管畅通无阻?脑血管堵了,梗塞了,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加剧血管性痴呆的形成。 中医对这个事儿有自己的看法,中医看不见脑梗,所以得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中医认为,患者这个病源于肾虚精亏,痰浊上蒙清窍。什么意思?中医讲,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一旦不足,脑髓失养,脑袋就不好使。同时,肾主水液之代谢,是一身气化功能之本。肾不足,则代谢失常,气化失司,津液水湿聚而成痰,痰浊上蒙清窍,于是人更容易痴呆。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下补肾,上化痰,如此,才能标本兼治。 方子里面山萸肉、熟地滋补肾阴肾精;麦冬、石斛、五味子辅助养阴;制附子、肉桂、肉苁蓉、巴戟天滋补肾阳。肾阴阳两虚的局面,凭此可以改善,肾精不足的面貌,能得到逆转。再在这个基础上,用远志、茯苓、石菖蒲化痰利湿开窍,使脑窍不再为痰湿浊邪所蒙蔽。 地黄饮子:典型的阴阳双补方。 治“喑痱”: 男子,年71岁,医案记载姓周。早在5年前,他就患有脑动脉硬化了。大概在10个月之前,家人忽然发现,他在阅读报纸的时候,经常倒着拿。另外,到了晚上,刚刚睡下去,他就忽地一下起来,非说现在已经天亮了。与此同时,家人还发现,他有时候面无表情,有点呆滞,似乎啥也不想,啥也不知道。有些时候恰恰相反,他固执易怒,对食物看得特别重,不许别人碰。 患者属于典型的脑血管性痴呆。这在目前的老年群体中,十分多见。 地黄饮子的主要功效,就是阴阳双补,化痰开窍。其主治症候,无不是与此相关。教科书上写,地黄饮子的主治,是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分析起来,肾不足,肾气不能循肾经荣于舌,加上痰浊上蒙,所以舌强不语。肾虚,下元虚疲,所以足废、脚冷。肾阴不足,所以口干、面赤。肾阴阳两虚,下元虚疲,所以脉沉细而弱。 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地黄饮子用于治疗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当然,患者的主要表现,离不开肾阴阳两虚这个基本问题。火气上升、肝阳偏亢,或者湿热内蕴之人,是不可以用的。因此,对这个方子,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千万别弄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