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皮临床论治备参20条

 我买的东 2023-10-1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图片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图片

 一 


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阴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此以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此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特为拈出。

一说丹皮、黄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

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黄柏为使。

 二 

牡丹皮,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

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

虽有和血、生血、调血之功,必兼大滋养药乃可。
 三 

牡丹皮入于养阴剂中,则阴药借以宣行而不滞,并可收凉血之功。

又本品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四 

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只是桂枝气温,通血脉中寒滞,丹皮气寒,通血脉中热结。

一说丹皮除热通经之功近白芍,但白芍苦而泻,丹皮辛而散。

 五 

牡丹皮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故亦退热。用此者,用其行血而不峻。

 六 

牡丹皮味辛能散未化之湿,性寒能清已化之热,故用以治化而未尽之积湿,最为有效。

或以丹皮为清热之药,不知其味辛而不可以清纯热;或以其为散湿之药,不知其性寒而不可以散滞湿。故丹皮不能治大热之病,亦不能治积滞之病。凡寒湿为病,寒已化热,而湿犹未尽者,用之乃有特效。

 七 

牡丹皮乃治骨蒸之圣药,不用分有汗无汗。
故治骨蒸,牡丹皮、地骨皮必须兼用,不宜有汗用地骨皮,无汗用牡丹皮。

 八 

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盛,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九 

牡丹皮入辛凉药,领清气以达外窍;入滋肾药,使精神互藏其宅。

 十 

牡丹皮生新血赖和当归、地黄;去旧血须加桃仁、红花。

 十一 

牡丹皮同桑叶,大能泄木,凡肝火为患,二味如军中之弓矢,不可一日废也。

 十二 

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黄芩、黄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当归、川芎,又能调气而和血。

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当归、川芎、益母草不能行。

同柴胡、黄芩治无汗骨蒸;同知母、贝母治惊痫郁热。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

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

 十三 

牡丹皮长于凉血散瘀,清透阴分伏;丹参善于活血化瘀,去瘀生新。二药伍用,凉血活血,去瘀生新,清透邪热之力增强。

 十四 

牡丹皮配以其他凉血活血药治疗瘀热胶结发黄有显效。

它有降酶作用,尤其是用于肝细胞以非特异性反应炎症改变为主的单项ALT升高,疗效显著。

另治疗慢性肝炎时,丹皮与连翘同用有降低锌浊度作用。

 十五 

牡丹皮为解热药,可用于稽留热终末期,对炎症性发热及消耗热,尤为适宜。对神经紧张之发热亦有效。

 十六 

牡丹皮有清热镇静作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有效。

 十七 

因经常便秘,引起便血、痔血,可用牡丹皮配大黄同用,能使大便通畅,出血停止。

 十八 

牡丹皮配合丹参,对于风湿热初期或中期,血沉增快,疼痛明显,有良好降低血沉及止痛功效,又两药同用,对血压过高者,能使血压降低。

 十九 

每晚服10%牡丹皮浸煮液50毫升,10日为1疗程,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

牡丹皮配蝉衣、赤芍、生地等,能治过敏性皮肤病。

 二十 

牡丹皮能治慢性鼻炎,鼻甲肿胀,常配合白芷同用。搜索关注国学髓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