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尖子生背景下讲评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中大语文 2023-10-11 发布于福建

讲评课存在问题

一、试卷讲评课禁忌

1、没有采取柱状统计图、统计表,单纯笼统地公布学生分数。

2、把试卷讲评课当成了“牢骚课”,不停地批评学生这也做错那也做错,成了发泄个人情绪、差生批判会,即缺少激励性评价。越让差生丢人,差生越对学科不感兴趣,越不学,成绩越差,导致恶性循环。

3、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了“一言堂”,自己从头讲到尾,一讲到底,也不管学生是否认真参与,是否听得明白。

4、试卷讲评课上成了逐题“对答案”的课,我说你写,认为答案告诉学生了,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学生一定也掌握住。若对答案,不如把答案发给学生更快捷。

5、没有分类意识,教学线索没有依照”要么依据学生错题原因、要么依据学生知识点漏洞“设计,课堂就像散落珍珠缺少项线不能串成项链。

6、教师改卷缺少对错题统计分析意识,没有采取简单题让学生课前自主订证,中等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寻求帮助订证,重点题教师点拨订证。

7、缺少概括、拓展、提升意识,就题论题,不能从一道题概括出这一类题解题思路、方法。

8、对重点压轴题,没有采取教师讲一遍,优等生再讲一遍,学困生复述一遍或同桌互说一遍理解、消化策略。

9、缺少追踪纠错、没有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同类巩固强化或讲给别人听。

10、没有提醒学生对“蒙对题”进行订证。

11、没有让学生对本次考试得失进行考后专题反思——考后小结。

12、对学困生要求所有错题抄到纠错本上采取六步纠错,学生根本完不成,而不是让三类学生各自选择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10分左右的题进行重点纠错订证。

13、优等生在试卷讲评课上出现陪学现象,一节课没有一点收获。

14、出现讲评试卷时,学生一味抄黑板上答案,没有认真听,回看试卷,学生试卷也订证了,但实际还不会。

试卷讲评课流程

1、运用图表对本次考试结果进行激励性的正能量评价,忌对考的不太好学生讽刺挖苦。比如语文就可这样通报:总分前5名,男生前5名,女生前5名,进步最大(男女)前五名,作文前5名、阅读前5名,积累前5名等;

2、学生个人自我订证,寻问別人讨论订证;

3、师生合作重点订证。可按错因、知识点、一题多变等程序组织,可采取让若干个优等生对错题同步展示,其余学生哪个题不会去听哪个题,即同步展示、流动分组。

4、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六步纠错。找出错题原因;规范订证;找1至2道同类题变式巩固;疏理本题涉及知识点;思考此题还会怎么考。

5、考后分析:成绩评价,影响成绩主要因素,采取的措施

特别提醒:环节2也可放在课前进行;若时间还不够,环节4、5可放在课后进行。

典型经验实战分享

试卷讲评课怎样走出对答案、一讲到底这种低效程式?

回答:

1、95分以上的学生或自订已没错题学生可以不参与试卷讲评,可单独出几个题,让其独立钻研(优生不陪学)。

2、对试卷上的题做到二分类。三级订证的题要分类:具体、明确告诉学生哪些题需要自我订证,哪些题需要讨论或请教别人订证,哪些题教师指导讲评。对教师选出需订证的题讲解时也不能依照试卷上题的顺序,可依涉及知识模块、错误类型、思维方法进行分类讲评。若能选一个题通过一题多变、多问、多思把需讲评的问题隐藏其中会更好。

3、讲评时可打破教师一个一个题讲评,可采取三四个题每选2名讲题员同时讲解,剩余学生哪个题不会去听哪个题,甚至可多听一遍(流动分组法)。

4、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与上次相比变化、影响成绩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写考后小结。

5、让学生选在原有分数提高十分左右一道题进行六步纠错重点订证。

6、若时间不够、自订、合订可放课前,选题六步纠错、考后小结可放课后。
小窍门小点子:三条对策破解试卷讲评后学生还不会问题?笔者发现试卷讲评,教师头痛的是:对中等生、学困生来说,讲了不一定订证,订证了不一定正确,订证了不一定真正掌握。另外还发现:教师在讲题时,有些学生重心把黑板上答案抄在试卷上,抄答案代替订证,导致一看试卷都订证了,并且订证题都是正确的,实际上仅是答案搬家,学生根本不会。
如何破解试卷讲评后学生还不会问题?

策略1:听订分离,不看答案订证教师讲试卷错题时,专心听讲,不准动笔订证。教师讲完后,不看黑板答案自我订证,即变分心抄答案为讲后真订证。

策略2:同类题变式训练为了避免学生仅是记住这个题答案,不是真理解,教师要出示一至二道同类题巩固。

策略3:试卷中重点错题建议采取二次订证、二次批改!除了在试卷订证,练习本上变式训练外,对重点错题可让学生正式作业本上进行二次订证,教师二次批改!

小点子2:试卷分析要讲究二个重要策略: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案例分享:

分区、分层上作文讲评课的一个典型案例:北京十一学校刘柯含老师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将班里的学生划分为“研读范文组”“研读评分标准组”和“研读经典组”,对应新手、能手和熟手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给予易、中、难三个不同层级的讨论任务。其中“研读范文组”主要是班级中写作能力较弱、学段检测中作文常常得30分甚至以下、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共同研读一篇同学写的优秀范文,讨论其立意、内容与结构,品味其细节描写,并重新写作作文提纲。
“研读评分标准组”主要是班级中写作能力中等、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32分左右的作文但常存在一定硬伤的学生。在这堂评分标准研读课上,首先,他们用作文评分标准这个学习工具,讨论四篇学生作文,并在研读比较的过程中吃透评分标准;其次,在充分理解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写作中的硬伤,并通过仿写优秀范文对硬伤进行针对性改进。“研读经典组”主要是班级中写作能力较强、写作思路和技巧比较成熟、通常能够在考试中写出一类文的学生。在这堂评分标准研读课上,学生能够挑战自我,阅读相关话题的经典文学作品,共同研讨一个与适题相关的学科或文化极念,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提升写作立意、文学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