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族代有人才的秘诀 湖南双峰县荷叶镇,有一座名为“富厚堂”的大宅子,它曾属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家族。然而,到过这座府邸的人都知道,这座宅子,曾经有另一个名字——八本堂。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三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以及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亲手营建的思云馆等建筑,构成了这个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乡间侯府”。 ▲富厚堂正宅八本堂大门 走进主楼大厅,西面神台上方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黑底金字匾,匾的正中是曾国藩亲笔书写的“八本堂”三个楷书大字;下方是其子曾纪泽用隶书写的“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同治五年(1866)宅院竣工,曾纪泽根据《后汉书》中“富厚如此”一句而改“八本堂”为“富厚堂”。当远在周家口督师剿捻的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7000串时,深为惊骇,他在日记中写道:“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八本”家训 之后百年,八本堂迎送了无数前来寻根的曾氏后裔,却独独从未盼来过自己真正的主人。曾国藩,终未踏足富厚堂一步。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一百多年来,关于他生前身后的功过是非,尚无定论。然而,他自成一体的家教却始终受到追捧。曾氏家教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 曾国藩把“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当作传家的“八宝饭”。其中“书”是指读书,“蔬、鱼、猪”是指家中要种菜、养鱼、养猪,“早”是早起,“扫”是扫除,“考”是祭祀先人,“宝”是友善乡邻。他认为孝顺、勤奋、宽容三种品质能够致使家族繁盛,教育子孙“勤俭孝友”四字,告诫后世“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当然,不信医药有些偏激。 曾国藩对兄弟、子女严格要求。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长辈,不能仗势欺人。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 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故自晨至晚,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至晚年右目失明,此例仍然不改;他坚持写日记,直到临死的前一日才停止;他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虽日理万机,但一有时间,就给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为人、修身养性方面的心得体会。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是曾国藩父亲的忌日。当天,曾国藩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曾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儿子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进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他用手指指桌子,那里有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留下的遗书,为曾家世代奉行。时至今日,湘乡曾氏绵延八代、代有人才,曾涌现出曾纪泽(著名外交家)、曾纪鸿(著名数学家)、曾广钧(诗人)、曾宝荪(著名教育家)、曾约农(著名教育家)、曾昭抡(著名化学家)、曾宪植(全国妇联副主席)等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编辑:王城长 校对:尹骁 |
|
来自: wwm5837 > 《家教.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