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接龙》 91-105首古诗 教学流程(中低年级版)

 艾密尔 2023-10-12 发布于上海

反思:越讲越深了,比如“月亮”的意象,建议各位量力而行,大体来说,这篇设计适合3年级以上学生以及部分古诗文基础比较好的低年级学生。

教材:

韩兴娥 朱霞骏著《古诗接龙》

说明:

1.    本流程以朱霞骏老师的设计为模本。

2.    古诗教学不同年级有偏重:低年级以积累为主,通过各种形式把古诗背出来最重要;中高年级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串联。

3.    本教学设计针对中低年级,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听录音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教时:2h

教学过程:

〇、   复习:看图猜古诗/飞花令/古诗接龙(略)5mins

一、   朗读15mins

1.听录音,唇动齿动不出声/小声读/大声读

2.接龙读,一人读一首

3.读难读句

唯馀孕在(“一”的变调)

为百夫

美人一笑珠箔

群壑已暝

岧峣太俯咸京

驿路西连汉

瓦釜荆篮止道边

遍绕篱边日渐(复习上一次的“青山郭外斜”)

欲渡黄河冰川,将登太雪满山。

……

二、理顺 80mins 教师引读,要求答案用原文诗句来回答

【说明】因学生已有预习基础,已熟读,故本次教学拔高了难度,开始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古诗进行分类。

老师把这次要学习的15首诗依据主题做了划分,共分为6类,请你们开动脑筋,找到对应的诗。

【战争 四季 咏物 节日 感情 人生】

103《从军行》这次要学习的15首古诗中,只有1首是描写战争的,哪一首?怎么判别出来的?(题目“从军”/正文“烽火”“龙城”)

读1、2句,“烽火”指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又叫“烽烟”,我们学的哪句古诗出现过这个词?(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复】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不能延误,当时一看匈奴包围了酒泉,烽烟又灭了,立刻就快马加鞭(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在这首诗中,敌情传来后的第一时间,朝廷立刻派出大将军拿好兵符,率领军队迎战,哪句话?(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牙璋”是兵符(图示),它是一分为二的,右半皇帝保管,左半统帅保管,只有合而为一时,才能调动军队。“阙”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比如王勃说“城阙辅三秦”,苏轼说“不知天上宫阙”,“凤阙”就是皇宫。“牙璋辞凤阙”连起来就是说大将军手执兵符离开皇宫。“铁骑”是说士兵和战马都用铁甲防护,属于精锐兵,“龙城”还记得吗?“但使龙城飞将在”,在这里指敌军所在地。“绕”字说明什么?(我方兵多)

战争正式拉开帷幕了,读下两句,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大雪倾覆,军旗的颜色仿佛都褪去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寒地冻,而士兵们斗志高扬,奋勇杀敌……)

到底打赢了没有,作者没有说,作者杨炯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他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呢?读最后2句。他是积极还是消极应战呀?积极(宁为百夫长)。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心中自不平,自发的激动)还有哪位诗人也认为男人就应该上前线打仗?武官比文官好?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若个书生万户侯?)

【复】从秦至唐,边境战争不断,王昌龄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死伤牺牲是免不了的,张籍就和他的朋友在战争中失去音信“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战争对人们的伤害很大,很多人都产生了反战情绪,李白感慨过,快点打败胡人,让丈夫们回来吧“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04《春日》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那就是《春日》,读一遍,你能找出关于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事件/季节特点”这些信息吗?

时间:春天(胜日/东风/春)擦除这些信息,你还能读吗?嵌字填空

【复】“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地点:泗水滨(山东)嵌字填空

事件:寻芳 嵌字填空

季节特点:新/万紫千红 嵌字填空

【复】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春眠不觉晓”“人间四月芳菲尽”“碧玉妆成一树高”“天街小雨润如酥”应怜屐齿印苍苔”“北山输绿涨横陂”“迟日江山丽”“扬子江头杨柳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草长莺飞二月天”“京口瓜洲一水间”“穿花蛱蝶深深见”“人闲桂花落”……

101《菊花》【复】考考你,春天开的花有哪些?(迎春、桃花、杏花、梨花……)哪些古诗中写到了这些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哪些古诗写夏天开的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朱樱连蒂剪,红药带花移”“凭栏十里芰荷香”……

到了秋天,大多数花都经不住寒冷凋谢了,只有什么花顶着寒风傲然开放?菊花。

读1、2句,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绕舍”:是长在屋子旁边的,“丛”“绕”:花多,【复】刚才哪句话说士兵很多?铁骑绕龙城。“日渐斜”:花美)

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读读3、4句找原因。原来菊花是最后凋谢的花。还有哪些植物也是历尽寒冷最后凋谢的?(松柏梅兰竹)

102《五岁咏花》我们平时要经常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对比,像这一首的作者也有这个好习惯。我们先来读一遍,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他推测的?前三句是看到的,第4句是他推测的。

作者很擅长对比,他把什么进行了对比?花开和花落。

【复】还有比如李绅对比了种子经历了春、秋后的变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宋代有个无名氏从不同角度对一幅画进行了描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李清照说人生和死要怎么做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最厉害的是李煜的《破阵子》,整首都是在对比他亡国前和亡国后的生活。

105《寒食》下一个主题是节日,这次出现了2个节日。第一个是“寒食节”,它是在清明前两天过的,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要求全国禁火三天。

读1、2句,能看出开头两句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吗?皇宫(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尊称,比如御膳/御笔/御酒/御状)同样刮的是东风,你觉得这里的“东风”和《春日》里的“东风”一样吗?有区别吗?这里的风大(无处不飞花,御柳斜),已经是晚春了。

后两句写出了“寒食节”的习俗:全国禁火,只有皇帝和皇帝的亲信可以点蜡烛。

【复】还有哪些古诗写的是传统节日?“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8《乞巧》题目的“乞巧”是一个节日,还有个名字,在下面的4句话里,找一找,七夕。

传说,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是个织布能手,旧时代女孩子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向七仙女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就是“乞巧”,关于织女还有个传说呢!读一读古诗,能找到吗?(“牵牛织女渡河桥”)

传说七仙女和凡人牛郎在一起之后,又被王母娘娘拆散,只有在七夕的这一天,人间的喜鹊飞上天去,在银河为他们搭鹊桥相会。所以“乞巧节”又称为“七夕”。

读3、4句,能找到“乞巧”这一天的习俗吗?姑娘们要穿针引线,看看谁的手巧。

【复】这首诗里出现了中国古代传说,还有哪些神话人物被写进了诗里?嫦娥(“月中霜里斗婵娟”“嫦娥应悔偷灵药”)

【拓展】这首诗为什么要说姑娘们望着月亮做针线活,而不写她们一边唱歌,一边聊天,一边微笑一边穿针引线呢?一方面表示对织女的敬意,另一方面,其实月亮在古诗中,经常代表着思念。比如李白看到明月就想到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为纪念离开四川写的诗,上来就说我和月亮一起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苏轼也说希望和弟弟的感情能和月亮一样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看月明的时候,一般诗人心情不错,比如“月明征虏亭”,月亮落下,诗人的心情要低落了,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卢纶写了一首边塞诗,说敌人半夜逃走了,“月黑雁飞高”,月光被挡住了,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

95《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这次还有2首古诗就写到了月亮,恰恰是写思念亲友的,能找到吗?

第一位是孟浩然,看题目,他在等谁?他在哪儿等呢?山里的一座寺庙。作者等了多久呢?有没有等到呢?读一读。

作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等的?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直等到了天黑(暝,冥冥日沉夕)。

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松月、樵人、烟鸟;风、泉声;凉)这一方面说明作者观察很细腻,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等了很久。再读一遍,感受一下天由暗转黑的过程。

作者在哪儿?小路上抱着古琴等,“孤”既是一个人,也表示他内心孤独。

97《望月怀远》张九龄是谁?唐代有名的贤相。孟浩然曾经拜谒他,希望他能提拔自己当官。

张九龄看到明月,想到自己的朋友可能也在抬头望月。哪句话?张九龄想着朋友想到什么程度?读3、4句。“竟夕”是“整夜”的意思。

读剩下4句,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吹熄蜡烛,却睡不着,披衣出门,想把月亮送给朋友(小苹果:摘下月亮送给你),回去睡觉,希望在梦中相遇。

91《陌上赠美人》张九龄有点惨,我们还是来读点欢乐点的诗,你们觉得哪位诗人的心态比较乐观啊?对,李白,刘禹锡,苏东坡,高适。李白被称为诗仙,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我们来读读李白的《陌上赠美人》,想一想,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什么?前两句写一个骑着马、神气活现/意气风发的少年,后两句写少年想结交开朗的漂亮女孩子。

94《十亩之间》 同样是女孩子,第94首也写了女孩子,这里的女孩子是什么身份?采桑女。“者”表示人,“桑者”是采桑的人,那么打鱼的人呢?“渔者”。

    桑者在干嘛呢?采桑。她在什么地方采桑?十亩之间和之外,挺忙的。所以她说我要休息啦,哪句话?这里的“子”是谁?采桑女的小伙伴,她要找个伙伴一起回家。

100《流民》 人们安居乐业,非常开心,可是一旦受到水旱蝗灾,百姓们就会流离失所,哪首诗写了农民离乡背井的惨状?

农民是怎么变成流民的?流民的生活是怎样的?读一读。农民的土地没有了(生涯不复旧桑田),只好在大路边乞讨,榆荚是什么?(图示)读一读韩愈写的这句话,榆荚有什么特点?(轻)能填饱肚子吗?就像东晋沈充铸的钱,又轻又小。

92《冬夜》 还有谁和流民一样惨?白居易。读一读,白居易怎么惨了?穷(家贫亲爱散),生了病(身病交游罢),亲朋好友都离开了他,没人陪他(后2句)。

93《琵琶行》白居易不是很有才华的么?不是做官的么?怎么混得这么惨呢?原来,他一开始虽然被皇帝赏识,官运不错,但是他为人很正直,经常批评皇上做得不对的地方,最后就被贬为小官了,有一天他送别朋友,听到一个人在弹琵琶,弹得非常好听,但是曲调却带有悲伤之意,白居易就忍不住问,你好像有心事啊。这个弹琵琶的人呢就讲了自己的故事,果然非常悲惨。白居易有感而发,就写了一首著名长诗《琵琶行》。

我们读一读节选,哪句话写琵琶曲打动了白居易?(我闻琵琶已叹息),哪句话写琵琶女的遭遇也打动了白居易?(又闻此语重唧唧),最后白居易说我和你一样惨!(同是天涯沦落人)

96《行路难》其实我们碰到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刚刚我们说了,有个人的心态比白居易好,谁?李白。

读前4句,李白也不开心,能感受出来吗?

李白为啥茫然?他碰上了什么困难?他的困难像黄河被堵塞,高山被雪覆盖一样,很难翻越。你们遇到困难会怎么办?叹气还是解决它?对,要拿出信心和勇气。李白就用姜子牙和伊尹2个伟人的事迹来安慰自己。姜太公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72岁才被任用;伊尹被流放到别的地方,他为了接近莘国君,自愿沦为奴隶,充任国君的贴身厨师,最后才成为商朝开国元勋。

所以最后李白怎么说?读。他说路很难走,可是相信自己能克服万难,抵达成功彼岸,哪句话是表决心的?

【复】诗人一会儿难过,一会儿高兴,之前的哪些诗,作者的心情也是这样起伏不定的。“郁孤台下清江水”“春眠不觉晓”。

99《行经华阴》白居易和李白的运气都不好,可是白居易消极,李白积极,也有运气好的,比如崔颢。我们来读第99首。

崔颢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好是要去做官,去哪里呢?咸京。这是哪儿?在秦朝指咸阳,而唐朝就是指——长安,今天的西安。崔颢在去长安的路上经过了哪里,读题目,华阴是个县,旁边就是华山。崔颢去华山玩了一圈,这首诗就是描写华山景色的。

哪句话写华山高?(岧峣太华俯咸京)哪句话说华山有三座山峰鬼斧神工?(天外三峰削不成)作者还去了华山的2个地方,读3、4句,找一找。武帝祠和仙人掌峰,是华山上的著名景点,仙人掌峰是非常陡峭的山峰。当时的天气怎么样(雨过天晴)

下面2句是诗人的评价,他说华山位置特别好,地势险要,靠着秦关也就是函谷关——河山北枕秦关险,连着五帝祠——驿树西连汉畤平。

最后诗人得出结论,读最后2句,他说我不要去做官了,要干嘛?留在华山上学长生不老之术。这个就叫“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三、   复习10mins

1师生文白对读

2猜古诗

——早春百花齐放

——晚春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飞花

——我们的遭遇好相似,都好惨啊

——夕阳西下,一瞬间的工夫,天就黑了

——一定能乘风破浪,抵达胜利的彼岸

——月亮照着松林,风声泉声清脆悦耳

——乞巧节的习俗

——望着海上升起的明月思念朋友

——士兵们迅速把敌人的营地包围起来

——渴望通过打仗建功立业

3学以致用

(1)春天到了,公园里各种颜色的花儿盛放,太美啦!这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杨炯的人生理想,对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恐怕没有机会体验了。

(3)“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公园里,形态各异的菊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驻足在花丛前,久久不肯离去。

(4)春天快要过去了,狂风过后,花儿纷纷飘落,小树也弯下了腰,我仿佛看到了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画面。

(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正在冰天雪地中,迎着凛冽的寒风和震天响的鼓声,和敌人们一决生死!

(6)毕业之际,我想把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送给你,祝你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将来也能一展自己的人生抱负。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晚主持人用这句话向全国各地的观众们致以问候,这一刻,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对彼此的祝福都在空中交会了……

(8)你知道乞巧节的传说吗?传说: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节又叫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9)你去过华山吗?华山山势高俊,还有三座鬼斧神工的山峰,唐朝诗人崔颢这样称赞它: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10)我不小心丢了钱包,回到家,妈妈告诉我,她今天迟到被扣工资了,唉,我们怎么都这么倒霉,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其他链接】

原创 古诗接龙 71-90首 古诗教学流程(低年级)

原创 《古诗接龙》 56-70首 教学流程设计(低年级版)

原创 古诗接龙 41-55首 古诗教学流程(低年级)原创 《古诗接龙》 21-40首 教学流程设计(低年级版)原创 《古诗接龙》 1-20首 教学流程设计(低年级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