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百岁人生“?

 AI量化实验室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考虑原创文章第196篇,专注“个人成长与财富自由、世界运作的逻辑,AI量化投资"。

日更停了一周多,其实是“有意”为之。

直接原因是出差,在外参会,没有带电脑。更深层次原因是暂时放空,进一步想清楚,到底要支持什么?

本质上而言,要创造价值就是做“生产者”,学会构建,学会销售。

说白了,做出东西,卖出去。

做出东西是基于个体,还是基于小团队,还是建构在大平台之上,也有不同的玩法。

对个人而言,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擅长做什么?最感兴趣做什么?做什么对别人有价值?然后长期坚持下去。专注而长期主义。

从生产的角度,码字比码代码容易。

代码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21世纪初一个程序员,可以写出一个还不错的软件,比如网络蚂蚁,鲁大师,包括张小龙的foxmail等等,但现在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就算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浪潮时,崛起的美团,滴滴和字节跳动,那都是大手笔资本运作的结果。软件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早就过去了

之前想过的量化投资。投资看起来还是一个有个人英雄主义的领域。量化只是投资的辅助手段。但是除了大类资产配置与定期再平衡之外,似乎没有找到“强逻辑“。我看到择时策略里,最粗暴就是动量策略,”骑最快的马“,在行情好的时候确实有效。

做量化投资,基础还是投资逻辑,量化是工具。这一点要格外注意,现在很多程序员出身的同学,觉得自己代码写得还不错,希望用几个公式,搞几个因子,甚至会一点AI就试图战胜市场,其实你从逻辑上想一想可不可能?

先找到投资逻辑,再说量化的事情。

”百岁人生“和”35岁+不好找工作“是一个摆在这代人面前的同一个命题。

一个创业的朋友说创业之难,还要安慰同事。午夜梦回都是自己的坚持,更可怕的是,明天的路在何方。我们看过太多台上精彩的故事 ,其实多数人的创业都是一地鸡毛。

在一线城市有房了,还有一个可能的退路,就是卖房子,然后有小城市买个房子,还能留下一些钱,做做投资,日子似乎也能维持。但这个显得很悲凉却现实。

读书、写作恐怕是最具备个人英雄主义的事项。而且这个是真复利,真长期主义,优雅又高大上。读书成名的人不少,罗胖,樊登、宋鸿兵、吴军,涂子沛,万维纲等。而且这事,还真很少是组团完成的。

技术书的影响力比较有限,这些人中,最接近技术类书籍是吴军的数学之美,但也是以通俗,大众能读懂计算机数学为目标,算是科普读物。

有一本书叫”成为讲书人“倒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读书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是有明确复利的。为何强调明确复利呢,投资可能有正复利,还会有负复利。

读书可以在候机室,飞机上,旅行中都可以完成。

代码可能就不行,随着年岁增长,体能下降,要持续走专业、深度路线恐怕有难度。过了一定的年纪,整合资源可能更为关键。

从讲书稿、到讲课,书中自有everything。

而且,你可以涉猎广,没有边界,满足极致的好奇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