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历史】关于白水井大街的街名和遗址

 中山历史 2023-10-12 发布于广东

白水井大街为何叫白水井呢?好多人都问我,其实是不是有个井,后来我问过街坊,这条街的确真是有一个井,而且是白色的,所以才得以名字。有人说是上图这个井,也有人说那个井已经封了,由于美食餐饮搞旺了之后,好多人进来这个位置拉尿,所以居民们直接把这个仅存的井的位置封锁了,这个照片是我很多年前拍的。当时我觉得这个井就是传说中的井,现在涂了白色更像了,之前井还能用的,现在封了。

1992年修建大街时被发现白水井底下还有鲜为人知的沙丘遗址,当年,这块地皮被某某地产公司买下,正是挖地基的时候,当时在博物馆工作的林泳文经过此地,在工地上捡到几块彩陶片。这时,打桩机仍在那边轰轰作业,珍贵的历史文物随时灰飞烟灭。博物馆工作人员拿着锄头冲去桩机跟前,企图阻止对方的继续,在场双方大吵了一顿。然而,最终遗址还是没有保存下来。

1993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遗址。岛民们曾经用过的东西全都展现了在现代人的眼前,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考古工作者将其命名为白水井沙丘遗址。该遗址的陶器总体特征与龙穴遗址相同,距今约五千年,属新石器晚期前段的沙丘遗址。不同的是,龙穴村依旧黄土朝天,而白水井遗址如今已经覆盖在水泥之下,已经很少人知道。

当时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杨式挺参与了龙穴和白水井沙丘遗址的考古工作,他在后来他出版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详细地记录了两地的考古情况。他详细地记录了发现龙穴两件彩陶出土时的情况,“两件彩陶发现于深100-110厘米,靠T3东部的平面上。出土时并列覆置,口部朝下,圈足朝上,旁有烁石块……”

白水井沙丘遗址开掘时的情况,也详细地进行还原式记录,“1992年8月因开扩白水井大街在断面砂层偶然发现彩陶片等遗物,接着大街南侧这片空地又规划为建筑用地。同年9月25日、12月9日,应中山市文管会之邀,与林再圆等进行保护性试掘,开7×7米探方一个,编号T1,扩后方为53平方米。探方T1地层堆积简单,上层为明清建筑砖瓦烁和近代遗物“垃圾堆”(1990年杨家祠堂拆迁后搬来),厚100-130厘米。下层即为细砂土文化层,厚46-52厘米。此文化层中含有少量的红烧土碎块、炭屑和文化遗物。”

杨式挺表示,白水井遗址的年代,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地理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协助测定,一个木炭标本4C测定为距今4820±130年;热释光法测定两个数据,夹砂陶片为5500±550年,彩陶片为5340±550年。白水井遗址的年代应比龙穴稍晚。它为环珠江口彩陶遗址的年代增添了三个测定数据。它的发现,为中山市及环珠江口增加了一个新石器中期的彩陶分布点,还将中山的历史提前至距今5000多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