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每一种卦象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在不同境遇中如何应对、如何成长。他倡导我们摆脱占卜的束缚,转而追求《易经》中的人生智慧。正如张其金所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让我们一起走进《易经》的世界,探寻人生哲理的智慧之源。” 如果我们记不住64卦的含义,就把它当成字典查着用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把64卦的含义全学会了,我们就真的没有必要去占卜了。当我们需要占卜的时候,我们不用占卜就能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和哪一卦的含义相吻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了。 张其金在深入解读《易经》后,提出了他对于这句“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的独到见解。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人生阅历,为我们揭示了《易经》的真正内涵:“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在他看来,《易经》不仅仅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手段,更是人生哲学的智慧之源。 张其金说:“在《易经》中,'不占而已矣,善为易者不占’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占卜虽然可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但真正精通《易经》的人并不依赖于占卜。在他们看来,占卜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辅助我们做出决策的,而不是决策本身。” 张其金的这种说法,与《论语》所说的“子不语怪力乱神”非常相似,因为这句话也是在告诫我们要重视活着的人,不要完全被那种看不见的鬼神所牵引。 《易经》演变到到春秋时代,哪怕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当作是一本占卜的书,但孔子却说“不占而已矣”,他又否定了占卜的意义。 只要去看看孔子的传纪,我们就会看到孔子读《易经》,著《易传》,对《易经》推崇备至,但他却说不占。事实果如他所说,“不占”是真的不推崇占卜吗?答案是相反的,孔子却是一个善于占卜的人,他是非常推崇占卜的。 对孔子善于占卜这件事,其实在古籍里早就有记载了。《孔子家语》说:孔子尝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孔子曾考虑从政,占得《贲》卦,自解前途。贲卦有“纹饰、装饰”之象,孔子自解自己若从政,将像个装饰品一样不被重任。 纵观历史,孔子的仕途正如他所占卜的卦一样准。孔子常占卜,那么,孔子为什么还说“不占而已矣”呢?其实,正是由于孔子常占卜,他才有资格说自己不占卜。 孔子体悟到占卜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完全相信,如果想占卜,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大概有一个答案以后,才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去占卜,因为占卜出来的结果会引导我们去想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孔子说不占卜,其实并不反对占卜,相反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占卜仅是个工具,不是可以绝对相信的东西。 正如荀子所说:“善《易》者不卜”,真正懂得《易经》的人会占卜,但却没有必要去占卜。 正因这样,于是就出现了“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经典名言。这句经典名言的大意是说,真正懂易学的人,往往都是既不占也不卜的人,这才有了“不占而已矣,善为易者不占”这句话,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知易懂易,就可以不占卜,或者轻占卜,甚至是少占卜;俗人不知易不懂易,就会迷信于占卜。这才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的真实含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知易者不占”出自于孔子的《论语》,而“善易者不卜”出自于荀子的《大略篇》,因为这两句话都是出自于儒家学派的孔子和荀子,而且两位圣贤的思想高度统一,他们对于《易经》看法完全一致,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都是重哲学轻占卜,所以被很多人放在了一起用。它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真正学懂《易经》之后,就等同于知晓了天命,懂得了顺应自然之道,那么无论面临什么情况,我们的内心都会很坦然、胸中也没有什么疑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可以坦然的接受和面对;那么在这种心境之下,自然也没有什么疑惑需要用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 于是乎,张其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解读,为我们揭示了《易经》的真正内涵是“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总之,“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理解和精通《易经》的人,不会仅仅停留在占卜的层面,因为他们深知真正的人生智慧,来自于对《易经》哲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
|
来自: 新用户86028838 > 《阐述解释理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