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群杰: 在朱集田庄街东岗上,在宋代曾有一条热闹的十里长街

 乡土大河南 2023-10-14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在朱集田庄街东岗上,在宋代曾有一条热闹的十里长街



者 | 乔群杰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我家住社旗县朱集镇田庄街金水大道60号。田庄街地形东高西低,东岗南北走向的一道街,田庄街人习惯称它是东岗街道。顺着东岗街道向南两公里西坡有一处平面高土丘,有十亩地那么大,上面可种庄稼。

据祖传说这高土坵上面有一座北朝南的戏楼,是古时候人们用来开会和唱戏的地方。

在田庄中心街向南眺望就像一座平顶“应山”,以这座“应山”为中心向北2.5公里处现存一口老井,向南2.5公里处也现存一口老井,和“应山”相对应的东西约三百米处有一湖泊,叫旮旯湖,湖水面积约二十亩左右,现当地人还称旮旯湖。

这口井在十里长街的北端

总的是以戏楼为中心顺着岗南北长达十公里,就是当时的十里长街。
1970年我族家大哥乔付来他兄弟四人,都年轻力壮,付来大哥偶尔在十里长街的东侧,距土坵向北一华里处,离地面约一米,挖出一宅院地基,这宅院是坐北朝南,有大门,正堂屋四间,还东西各三间的厢房。

地基是带有花纹的长方形大砖,每个十四公斤,长五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也就是厚十二公分,每个砖的边长中间都是凸凹形的,这砖叫一公一母,卡在一起,缝隙听说是米汤粥掺泥灌入的,很结实。
东西厢房挖出有烧制的琉璃牛、马、羊等,当时我也是傻子,抱回了一块砖,在堂屋的位置发现一块圆形“护心镜”,这是大人们说的“护心镜”,我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用铁耙子用力砸了一下,没有砸烂,但中间砸了一个小窑窝,还是大人们说这可能是铝合金的。我好奇把它拿回家了,至于放哪现在也记不清楚了,早就不知去向了。
至于那些牛、马、羊等都给弄烂了,头啊腿啊什么的都随意扔进了南边的一个水坑里。
在那农村盖房都用不起砖头的时代,我族家大哥乔付来他兄弟们把大砖拉回家,盖起四间墙壁纯砖的房子,当时还很羡慕人哩。
从这些出土文物上看出时代的久远,特别是从那块“护心镜”上记得是治平1067制,这就说明在宋朝宋神宗在位时,就有很详细的人家在此居住了。
当时朝府里身居要职的王安石,提出“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要高产增收就必须提供水源来浇灌土地。
为此在王安石“变法”中,特别是“农田水利法”,颁布法令并监督实施。几年时间,全国各地疏通河道,储水拦坝不计其数。咱们此地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以十里长街中心土坵戏楼上召开兴水大会,附近饶良镇的九流河坝、潭北河坝、田庄河坝,朱集镇的郝庄河坝等,都在其中。
全国通过兴修水利,大小湖泊、塘、堰等星罗棋布,灌溉土地近四万万亩,北宋时期在王安石“变法”中,其中重要环节是发展农业生产,为春耕生产发展农业,还特定为每年二月二开春伊始,万物复苏的时节,以土坵为中心的戏楼上唱戏七天,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大会,也是方圆几十里最早的物交大会,二月二这物交会一直延续到现在。
十里长街的最北端是近百亩的牛、马、羊交易市场,根据王安石“新法”,要养马者一户一匹,家产大的可养两匹,官府给钱令其自买,马如病毙,三等以上的养马户国家全额补偿,四等以下的养马户补偿半值,凡养马户免其征役,因此“民皆乐从”。
王安石这些实施五、六年,宋英宗时期(1072年)始,国库丰满,中央政府和各州县的仓库里积存的钱粟“无不充衍”,国富民强的效果十分显著。
当朝宋英宗的祖母高氏为了保住这盛世宋家的江山,以信仰来稳定军民之心,认为宋家江山是神仙保佑所至,所以在全国重要地方修建神仙庙宇。
十里长街也在其中,为此在戏楼北一公里处修建一座“大仙庙”,在戏楼南一公里处修建一座“二仙庙”,两座庙和戏楼同在一个中轴线上,特别是在春耕伊始的二月二物交会上,虽说是十里长街,但也是人山人海、骡马成群,热闹非凡。
十二世纪初,就是1104年起以后二三十年中,宋徽宗腐朽统治,荒淫无度,王安石“新法”已名存实亡了,什么奇花异石运集手都开封,以供观赏。
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赏玩的,全被指名强取,应奉局中人员经常假借机会进行讹诈,拆屋撤墙,毁庙寻宝全不顾惜,无数家庭为此倾家荡产,农业生产急剧下滑,漫天荒野,百姓逃荒要饭,衣不遮体,真是“衙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期。
十里长街土坵上的戏楼,包括大仙庙、二仙庙全部毁于一旦,为此十里长街开始萧条衰退,逐渐消失不见。
据碑文记载,到永乐洪熙年间,就是在1396年,有老家朱集的肖大佑、肖天增兄弟二人,在香港做生意发财后,知道十里长街的戏楼、“大仙庙”、“二仙庙”之事,于是他兄弟二人商定香港生意由儿子们打理,他俩回乡在“二仙庙”原址上投资兴建“二仙庙”,历时五年才基本竣工。
但附近村上的人好像谁给谁通知了一样,都不叫“二仙庙”,都叫它“肖庙”。老大肖天佑走访了附近村上的人为什么不叫“二仙庙”都叫它“肖庙”呢,附近村上人说:“您兄弟俩想成仙哩不都是人吗”!他兄弟倆一商量附近村上的人说的有道理,于是叫“二仙庙”的牌子换成了“肖庙”的牌子,而且还很乐意,因为这庙还是咱姓肖的,为此时至今日,这“肖庙”还广为流传。
解放后,大部分庙宇都改成了学校,“肖庙”也在其中。我在“肖庙”读到一至四年级,五年级转入距家八里的“郭庵寺”上学。
至于“肖庙”是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由现在的朱集镇的田庄村和段洼村共同扒掉,将砖、瓦、木料等二一添作五分了,都拉走又建各自的学校了。
“肖庙”从此也不复存在了,这十里长街成了当地人们的历史传说,也可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慢慢会被人们遗忘了,但一年一度的二月二春耕物交大会,却在当地延续至今。

作者简介

乔群杰,现年69岁,社旗县朱集镇田庄街人,在生产队当过会计、电影放映员,后在田庄信用社、朱集农商银行上班,现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