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a_123 2023-10-14 发布于河北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文|莫崇宇
编辑|李超凡

2007 年 1 月 9 日,乔布斯在万众瞩目之下发布了初代 iPhone,市场没有泛起什么水花。

这一年《福布斯》杂志还发布了一篇封面文章,标题为:《诺基亚,坐拥 10 亿用户,谁能追赶这个手机之王》。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结局已无需赘述,但这个商业案例在消费电子市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市场上开始存在两种公司:渴望成为苹果的公司,恐惧成为诺基亚的公司。

当苹果发布 Vision Pro ,担心成为诺基亚的变成了 Meta,虽然凭借 Quest 头显已占据 90% 的市场份额,刚刚发布的 Quest 3 对比 Vision Pro 有明显价格优势,但似乎也不能减轻扎克伯格的焦虑。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的消息,Meta 内部人士表示:我们正处于「害怕苹果」的阶段,就像 2007 年 iPhone 发布前移动电话行业的感受一样。

苹果向左,Meta 向右

今年 6 月,打磨七年的 Vision Pro 正式亮相世人,库克将之定义为「首个空间计算系统平台」,并在 WWDC23 发布会上表示:

就像 Mac 将我们引入个人计算、iPhone 将我们引入移动计算一样,Apple Vision Pro 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最关心你的人是敌人,最了解你产品的人往往是竞争对手。扎克伯格或许也是发布会观众的一员。长舒了一口气的扎克伯格曾在 WWDC23 发布会后公开表示,Vision Pro 没有 Meta 想不到的「神奇解决方案」。

苹果没有以 MR/XR/AR/VR 来定义 Vision Pro ,其实就是在有意让用户区分自己和其他产品的定位和价值。

是的,尽管同属于 XR 的范畴,但苹果向左,Meta 向右。

苹果将 Vision Pro 定义为一种将数字媒体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空间计算设备。通过各种物理输入,如运动手势、眼球追踪和语音输入,用户可以更为沉浸地与数字系统交互。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前不久 Meta Quest 3 如约发布,这是 Meta 首款消费级 MR 头显。有意思的是,Meta Quest 3 的前一代正是创下 VR 头显千万级销量神话的 Meta Quest 2。

所以虽然 Meta 一再宣称 Quest 3 是 MR 设备,但始终掩盖不了流淌在血液里的 VR 基因。外媒 The Verge 一针见血地评价:「Quest 3 在大多数方面都是 Quest 2 的升级版,但它仍然是 Quest。」

Quest 3 是一台很优秀的 VR 头显,能提供沉浸的游戏体验,但如果你把它当成一台 MR 设备,无论是和现实的交互,还是能够体验的内容,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换个角度想,Quest 系列本质上就是元宇宙的产物。在 2015 年的 Oculus Connect 2 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 Facebook (现 Meta)的使命是「使世界更加开放和连接」,他相信 Oculus Quest 系列将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看出扎克伯格对 Quest 系列的初衷和期望,即通过这个系列的设备将更多人带入 VR 世界,并最终实现元宇宙的愿景,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连接的数字社会。

准确地说,Vision Pro 和 Quest 系列产品理念本就有所不同。

Meta 最初设想的产品理念是在虚拟空间中创建数字分身,允许用户以虚拟形式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会议和社交互动。

前不久 MIT 科学家 Lex Fridman 与扎克伯格在元宇宙的一番隔空对话,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一大热门。从形象到表情动作,栩栩如生的数字化身几乎与真人一致。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而苹果的 Vision Pro 则更侧重于实时场景图像的传输和面对面交流,以便用户可以与远程同事或亲友进行更自然的视频沟,这种方法不涉及虚拟分身,而是试图让远程会议和通信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的交流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召开线上公司会议时,Meta 的想法是创造一个数字分身,在虚拟空间里开会,而苹果的 Vision Pro 则直接呈现同事实时的场景图像,像真人般面对面交流。

只不过伴随着元宇宙的哑火,Vision Pro 的入局,Quest 3 只好更改门面,反倒成了 MR 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在这个市场,赢家通吃的故事也未必会上演,Vision Pro 如此,Quest 3 也如此,更何况,价格层面就注定了二者并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Quest 3 的起售价为 499.9 美元,而 Vision Pro 的售价为 3499 美元。也就是说,Vision Pro 的价格是 Quest 3 的七倍。

头显的定价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苹果和 Meta 价值观和愿景的不同。扎克伯格表示,Meta 的目标是提供「每个人都可以访问且负担得起」的产品,而苹果的想法可能是未来计算的愿景。

此外,受益于苹果现有的技术框架,比如 Xcode、SwiftUI、RealityKit、ARKit 和 TestFlight 等,Vision Pro 的开发者可以更快速、更熟悉地开发应用程序。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而 Quest 系列经过多年的沉淀,技术的积累也已经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开源大模型 Llama 2 增长迅猛,也让即将支持 Meta AI 的 Quest 3 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开放生态和封闭花园,高端化和大众化,透出了些熟悉竞争关系,但两者不同的产品理念,可能会让故事走向有些不同,智能手机的叙事不会简单地在 MR 领域复述。

谈「下一个 iPhone」,还为时尚早

过去这半年,苹果、Google、微软和 Meta ,都在发布会上展现了智能手机很久都没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可要谈论谁能成为下一个 iPhone,显然为时尚早。

就拿 Vision Pro 这款设备来说,目前很难说成熟,至少以现有的体验和价格,要让大众买单并不容易。Mark Gurman 称有开发者在佩戴 Vision Pro 一段时间之后出现颈部拉伤,苹果更清楚这一点,目前改进的重点就是提升它的佩戴舒适度,让 Vision Pro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此外,应用生态、便携性、隐私安全、设计接受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 MR 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 AIGC 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些掣肘可能的新解法,但这不会一蹴而就。

可 Meta 的恐惧也并非杞人忧天,在 Vision Pro 上我们确实看到一些和过去头显不同的特点,这可以结合发布不久的 iPhone 15 Pro 来看。

我认为 iPhone 15 Pro 系列的最大亮点不是 A17 Pro 的强大性能,不是更窄边框,更多款式的细枝末节,而是常被人们忽略的空间视频功能。

你可以利用 iPhone 15 Pro 的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捕捉空间视频,以实现三维视频的拍摄,并通过 Vision Pro 技术在专用的头戴显示设备上浏览这些视频。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例如,假如你在一个演唱会或者体验赛事现场,空间视频能够捕捉场地的全貌,包括人群、舞台和动作。通过回看空间视频,四舍五入,相当于你亲自参加演唱会,这样一来,就能弥补我次次抢不到周杰伦门票的遗憾了。

又或者你和家人去海滩玩,在你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设备,只需要拿出随身携带的 iPhone 便可记录下来,若干年后,也许照片会褪色,但 Vision Pro 会让你再次身临其境,留住「你爱的人」。

知名风险投资公司 Loup Ventures 创始人 Gene Munster 认为,这是 Vision Pro 的第一个杀手级功能。

从视频迈进空间视频,就像一百年前从静止照片到视频带来的改变。

你可能已经发现, Vision Pro 主打的功能并非游戏,而目前市场大部分头显实际上就是 VR 游戏机。

Mate 的 Quest、 HTC 的 Vive、微软的 HoloLens 等目前还活跃在这个市场的玩家莫不如此,如果不做成游戏机,不是逐渐销声匿迹,就是收缩到更加垂直的工业场景 (Google Glass 说的就是你)。

无论是主攻游戏领域,或是深耕 B 端市场,能让这些产品在规模还不大的市场生存下去,但也基本断绝了一个可能——成为个人通用计算设备,像智能手机那样服务大众消费者。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虽然用 iPhone 15 Pro 给 Vision Pro 拍摄 3D 视频还无法体验,但它展现了一点这样的可能性,从内容消费到创作记录迈出了一小步。

3D 视频其实也并非全新的技术,但这种使用方式却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试想一下在一个纪念日里,你想记录下和 ta 的甜蜜时刻,你掏出一个巨大的头显戴在头上,「亲爱的,来摆个 pose……」多少还是有点影响气氛,但如果你拿出一个手机那就很自然了。

这些细枝末节的体验,也是一个产品是否能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在影像已经成为用户高频使用的功能的今天,在 iPhone 的带动下,这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推动头显走向大众市场的一个翘板。

苹果Vision Pro让 Meta 害怕,但谈论「下一个 iPhone」为时尚早

最近爱范儿采访了苹果人机交互设计副总裁 Alan Dye,他告诉我们,苹果花了几年时间研究 Vision Pro 的视野穿透,只为了让别人能看到佩戴者的双眼,因为他们坚信人们不应该感到孤立。

只有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有这个设计,否则的话我们就希望设计是化于无形。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人性才是苹果设计哲学的源头。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也并不是所谓的「下一个 iPhone」,而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愉悦、工作更高效的的产品体验,哪怕它没带来「颠覆式」的改变,只让一两个使用场景变得更好,也是值得给认可的。

至于提供这些体验的载体是手机还是头显,抑或是还没出现的产品形态,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