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终南多奇人(四)

 山居诗语 2023-10-14 发布于北京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痛哭流涕地来到山门外,跪地请求道长张至顺下山,救她患有肝癌的儿子一命。道长张至顺在经过片刻的思考后,便答应了这位老妇人。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老妇人的儿子在被治好病后却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被别有用心之人收买。以一句“你救我,就是想贿赂我,我就要整你”,来诬陷道长张至顺,这使得张至顺伤透了心,为此还生了一场大病。

    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张至顺常常免费为他人治病送药,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所以那些人便想方设法地除掉他。

    之后,道长张至顺便去往了终南山,开始了常年隐居的生活,一心修行悟道不再下山。

    在1992年,道长张至顺曾被中山大学邀请讲授养生之道,而且还为中山大学的师生们表演了金刚功与长寿功。在他传授道家养生学的期间,礼堂里每天都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

    在1996年,他还被邀请到上海去弘扬道教的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追捧。不仅如此,当时上海的各界媒体都对道长张至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道长张至顺除了在国内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之外,在国外也备受推崇。

    1998年,泰国在知道中国有一位道家学者很是厉害,便真诚邀请道长张至顺去往泰国,为他们传授长寿功法。不仅如此,泰国的军务大臣曾经为了将道长张至顺留在泰国,开出了许多诱人的条件,并且还给了他一张签过字的名片,可以在泰国任意通行。

    面对这些诱人的条件,张至顺以一句:“我是一名中国人”委婉谢绝了。后来逐渐年长的他,不能再四处奔波去传扬道法,于是便又回到了终南山,不再过问世间之事。他虽不再出山,但为了不让道教的文化没落,便开始招收弟子传授道法。希望他们以后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弘扬道家文化。

    直到2015年7月,此时已经104岁的道长张至顺,似乎预测到了自己寿限。于是,在将所有的事情提前安排好后,他便换上新的道袍,静坐在蒲团之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间。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这句话用在“陆地神仙”张至顺的身上是非常合适的。

    纵观道长张至顺的这一生,经历过人生的最低谷,也享受过至高的荣誉,面对各种诱惑能坚守住本心。他一生坚持悬壶济世,却从不夹杂任何的个人私欲,像神仙一样普渡众生解救世人,却不追求任何的回报。

    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像道长张至顺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坚守住本心,不为名利所累,不被利益熏心,努力跳出困境,从而找寻真正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做过儿女,做过学生,做过妻子丈夫,做过下属,做过领导,做过父母,做过爷爷奶奶。我们扮演过很多角色,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中迷失了,只是活在一个个角色里。然而,那不是真正的自己。为找寻真正的自己,有闲暇的时候,去终南山问道,体验神仙般的生活吧!(完)

    今天,与大家分享《抚琴》《悟道》《秋山栖隐》《沁园春·梦蝶》《洞仙歌·道情作品,谢谢。

  七绝·抚琴

  独坐书斋奏广陵,庭前花落月初升。

  琴音散去心尘绝,妄念皆空似老僧。

  五律·悟道

  深秋夜静寒,悟道得心安。

  明月庭前照,乾坤座上观。

  往来无苦恼,朝暮尽清欢。

  他日归仙府,瑶台驾紫銮。

  五律·秋山栖隐

  空谷人声绝,秋山日月长。

  听经闻妙法,观雨得清凉。

  叶落闲愁扫,花开密意藏。

  如来心上坐,孤独也无妨。

  沁园春·梦蝶

  空谷幽居,布衣芒鞋,几度春秋。

  醉卧烟霞里,诵经打坐,清心寡欲,夫复何求。

  蜂为花忙,蛾因灯逝,皆属迷前忘后忧。

  红尘事,但庄周梦蝶,蝶梦庄周。

  多思必定多愁。名利事、此生一笔勾。

  万法皆空相,无牵无挂,无忧无惧,自在优游。

  世事如棋,轮回路险,不染尘埃无怨尤。

  只惟愿,悟真常妙道,平步瀛洲。

  洞仙歌·道情

  春山幽谷,看落红如雨。杨柳依依蝶蜂舞。

  伴琴书,静对香桂幽兰。柴门掩,莫问是非毁誉。

  卧桃花院里,不染尘埃,烟雨红尘任来去。

  百年如梦蝶,妄念皆空,世缘尽,回归仙府。

  清闲贵,孤峰倚长松,悟大道,三千水云无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