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第一个用裸体模特的画家,是百年难遇的的奇才,丰子恺、潘天寿、黄永玉都是他的学生。但他却在人生巅峰时期,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为僧。他圆寂后,在骨灰里捡出一千八百多颗舍利子。 他就是李叔同,弘一法师,他说过: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将这两种相反的势力调合起来,便成为中庸的哲学,也是一种“半半哲学”。
真正的修行从来都不是剔除烦恼本身,而是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弘一法师还悟出: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 我想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日子过的是种种不顺,被烦恼所困,对于烦恼麻烦我们都是避而不及的,唯恐麻烦找上门,可是,实际上是他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就会消失。
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调整好面对烦恼的心态。 人活于世,总是喜乐参半,祸福相依,没有事事如意的生活,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凡事追求圆满,反而过犹不及,知足常乐,把握分寸,便是人生的最好状态。 还记得前段时间,与家里人有点小矛盾,搞得没心思做事,心情郁郁,觉得事件很不愉快的事。 直到后来看到弘一法师的这句话才明白,那些“天大的事”只不过是过家家,当下的麻烦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事。无论你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遇到的麻烦,后来再看,真的觉得是云淡风轻了很多。正如陶渊明所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昨日已成定局,未来犹可期待,我们所要做的是珍惜每一个今天。 不管上半年经历了什么,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从今往后,时间用来把握当下,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 人生如逆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狂放一生,悟得四个字:“难得糊涂”。
以前不解,如今才有几分明了。
红尘纷扰,活得太清醒,事事都要争个明白,那烦恼就像春天的野草,漫山遍野地长。 有些事,做不到就放下吧,别再执着;有些人,感动不了就放手吧,别有执念;有些路,终究都是要一个人走的。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执着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学会释然,生活才能和和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