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喇叭沟秋色

 千年的墨家 2023-10-15 发布于北京
1. 如果循规蹈矩的游览,北京怀柔喇叭沟的秋景,其实很一般,不大对得起其60元门票、50元往返摆渡车票和3个小时的自驾车程。但其中的黑石窿,风景雄伟,地貌独特,还蕴含了不少地质知识,却少有人推荐介绍,多数人过而不知。在我看来,不爬黑石窿,枉来喇叭沟。

2. 一过国庆节,我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北京的秋天快来吧。

3. 北京的第一抹秋色总是在喇叭沟。因为喇叭沟位处北京的最北端,属于燕山山脉腹地北侧,靠近内蒙高原的南缘,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交接处,海拔700-1700米。每年这里总是北京秋色最先“染色”的山地区域,大约比城区早三十天。

4. 10月14日,周六,秋雪在家睡懒觉不肯起床,我只好一个人出发了。喇叭沟真的很远,距离城区135公里,开车大约3个小时。过了分界岭隧道,地形地貌一变,仿佛接近了蒙古高原。道路两侧不断出现彩色树林,秋风已染。

5. 喇叭沟是个景区,60岁以上半价。为了节省时间,我花30元乘坐了单向上行的摆渡车,11点走上了喇叭沟白桦林的上山路。

6. 虽然远远比不上坝上,但据说这已经是北京最大的白桦林了。白桦树叶已经全部变黄,白银色的树干,举着满树金子一般的叶片,灿烂夺目。

7.丛林间,铺满了各色各型的枯叶,软软的如波斯地毯。

8. 一阵风吹过,树叶哗啦哗啦地飞舞上天空。路上游客都不禁掏出了手机拍照,惊呼太美了。

9. 白桦林中,间杂着几株五角枫,红得如同山间的野火。

10. 一个小女孩子在收集枫树叶,手里攥了一大把。我问她,她说回去做书签。

11. 秋色虽美,但对地貌更感兴趣的我,还是感叹山体不够雄伟,比不上坡峰岭、红叶岭或凤凰岭。此刻,透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我突然看到了奇特的黑石窿

12. 这是一片高达百米的巨大的倒石坡。无数多角形的花岗岩大石,每块重约吨计,层层叠叠,相互挤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乱石阵,面积近万平方米。我见过很多山体滑坡形,其构成都是泥土碎石。由如此巨石构成的花岗岩倒石坡,我却是第一次见到。

13. 这些巨石相互支撑着,下面构成了无数相互连通的洞穴,形似黑窟窿,所以当地人称“黑石窿”。

14. 这些洞穴成了动物们的穴居天堂,生活着獾、狐狸和蛇。

15. 多数游客只是瞭望了一下。但我试了试,发现这些巨石非常稳定,我又恰好穿着摩擦性良好的轻便登山鞋,于是毫不犹豫爬了上去。

16. 我在巨石间不断攀援向上,花了大约半个小时,一直爬到倒石坡顶端。

17.攀登非常安全和简单。

18. 唯一的危险是随身物件,如手机和钥匙之类的东西,一旦掉到巨石下细小的缝隙洞穴中,就没有办法取回了,所以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双肩背包中。

19. 黑石窿上,视野开阔,四下秋光山色尽收眼底。比起南猴顶、铁塔亭和山腰观景台,黑石窿是喇叭沟景区最好的观景平台。

20. 因为那些观景台,因为茂密的树林遮掩,反而看不到如此层林浸染的壮美景色。

21. 黑石窿是怎么形成的?我知道,它来自花岗岩岩峰的崩塌。

22. 看两侧山谷的陡立的花岗岩岩壁,明显可见两组垂直节理,遭受风化、侵蚀之后形成纵横交错的裂隙,好像刀劈石块垂向垒砌在一起,壁立峻峭,惊险万分。一个名叫牛顿的男孩在这里玩着危险的平衡游戏。

23. 可以想象,过去历史上的某一天,岩壁下方的某块石头,在雨水侵蚀后或地震的摇晃中,终于支撑不住了,倒下了,诱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花岗岩山峰的整体坍塌。一阵轰隆巨响后,一座山变成了一堆乱石坡。

24. 仔细观察,巨石的边角已经圆润,但棱角尚存,球状风化还不严重。也许那场坍塌的事故并不久远,也许就在几百年前。

25. 巨石的表面长满了暗黑色的苔藓,物理和生物风化的联合作用,终究会将这些巨石化为一堆尘土,巨石坡会变为碎石坡,乃至泥土坡。

26. 我站在这座倒石坡的顶端,俯瞰夕阳下的群山,秋色浓郁得像油画。

27. 在太阳落上之前,我爬上了旅游路线的终点——铁塔亭。这里周围环绕着树林,透过树枝的间隙,山崖的一棵树还站在夕阳中。

28. 山顶部分白桦林的树叶已经掉光了,赤裸着银色的树干,油画变成了铅笔画。

29. 我在想,这面高耸的花岗山崖壁,终有一日,也会化为一堆倒石坡,新的黑石窿。


横屏附图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END***********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