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时期的各种瓷器鉴定要领(高清组图)!收藏不迷路,不做国宝帮!!

 自华居 2023-10-15 发布于广东

一、顺治瓷器,顺治皇帝本名是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庙号为清世祖,在位18年。

1、顺治瓷器,造型古朴,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如瓶、 樽、罐、炉、海灯、大盘类 。造型虽部分承袭前朝,具有明代遗风,但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如绘怪石花卉纹饰的盘、碗,斑片云中三现的龙纹简花觚等。署顺治年款的官客器中多圆器;民窑则以佛前供器为多,器型稚拙, 足宽厚,露胎较多,砂底光润,釉质青白。因顺治民窑大多无年款,故易与明末和康熙初期器物相混,鉴定时应从造型、胎釉、纹饰上作比较, 有的还可以器上的干支纪年款为佐证。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见。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了明代以来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突出特点。

图片

3、顺治时期瓷器的品种很少,目前能见到的只有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釉、白釉等。青花色调较为丰富,已开始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为康熙青花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青花发色主要分:黑蓝、淡蓝、正蓝、青翠,其中青翠和康熙时期的“翠毛蓝”很接近;正蓝发色纯正,青花色浓处杂有凝聚黑斑,此现象非常有特点。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顺治时期的纹饰演变较为明显:晚明时期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等,已逐渐消失,代之以粗狂豪放的怪石花卉和潇洒的人物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时代特征。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此时部分重度斜削成尖状、少有粘砂的器足,逐渐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琢器一类,有的无釉,修胎光润。圈足由矮浅向高深式发展,并流行明末已出现的宽圈足和双圈底足。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图片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体式有楷书、隶书和篆书。堂款中较多见的是“玉堂佳器”款;偶有“玉堂珍器”款。署顺治年款和干支款的器物各地均有所见。

图片

7、顺治时期瓷器处于明末清初的过渡阶段,造型和胎釉也表现出过渡特征,在继承了明末瓷器特征的同时,也开拓了清代瓷器的风格。因这一时期社会动乱,佛前供器和佛教纹饰器物较多。图案纹饰一改明代风格,内容新颖,特别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云龙三现、斑片云纹、树叶等,这些纹饰便可初步断代

二、康熙时期瓷器鉴定要领

1、康熙瓷器造型特征: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此时,尽管胎土精细,瓷质坚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遗习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前朝胎体厚重的特征。这在康熙前期尤为突出。至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娟秀。从现在传世的官、民窑此去无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的很精细,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制坯成型技术的纯熟。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康熙瓷器胎体特征:此时的胎土,淘炼的极为纯净细腻,如同糯米粉一般细白,又由于制坯的技术的精密分工和烧成温度的适宜,使得康熙瓷器的胎体具有坚致细密的时代特色,较之明代及后世各朝的胎质更为细润。大器及一般琢器,胎体均较厚重,仍采用分段衔接,但修胎工艺细致,接痕处平滑规整,不像明代那样明显到可用肉眼看出

图片

3、康熙瓷器釉面特征:釉料配置纯净,釉面和胎体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无论白釉、粉白釉或翠亮青釉面,都在细腻似玉的胎体上显示出足够的硬度,并有光亮感。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为康熙瓷的普遍现象,有的器足亦然;而笔筒、花觚类口沿一线粉白釉,则往往给人以厚唇凸起或出边之感,此种工艺方法,宴席至雍正时期。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图片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图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康熙瓷器的装饰,有绘、印、刻、画、堆贴、镂雕、瓷塑等工艺。青花和五彩的绘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期的纹饰风格仍留有顺治绘画的遗风,豪放粗狂和精细工丽的并存,在康熙一朝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早期厚胎的瓶类或盘碗,仍以平涂手法绘画,图案板滞。中期的瓷器绘画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华喦及四王等人的影响,衡圆舒展,意境深远,同时由于青花呈色完美及新创材料的丰富,使得瓷画臻于完美的境界,中、晚期出现的粉彩、珐琅彩装饰,更为繁多的图案增色不少。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渔、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图片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瓷器款识特征: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康熙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三、雍正时期瓷器鉴定要领  雍正朝是清朝盛世之一,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雍正的审美也到达了顶峰,不同于康熙时期的浑厚古拙,总体造型风格精致典雅,胎体部分做工精细,壁薄体轻。

     清代雍正瓷器的时代面貌与康熙瓷器和乾隆瓷器均不相同。康熙瓷器的风格是从质朴逐渐向奢华过渡,而乾隆瓷器的风格可以说是完全奢华,雍正瓷器则比较推崇清新秀雅之风。

图片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图片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清代雍正瓷器的胎体选料精细,胎体轻薄,色彩柔和清丽,没有艳俗之感。造型规整,玲珑有致,器物十分注重协调之美和曲线之美。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图片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如花卉则细腻妩媚,而人物则清秀雅致。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图片

雍正这一朝代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和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顶峰。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四、清代乾隆时期瓷器特征

一.造型特征

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制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其风格华丽不惜工本。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尤多,精美纤巧,令人爱不释手。

二.胎体

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质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 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之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与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即使这样,仍不能尽如人意。据清档 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六年四月太监高玉传旨:“唐英烧造上色之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着怡亲王寄字唐英”。

三.釉面: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匀净,偶有细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疵;一般彩器的釉面,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早期至美,晚期渐糙。有的粉彩器,釉面淡青色;平净者中,偶有极细小的皱纹;另有带极小的黑星点者,称为“荞麦地”。

图片

四.鉴定要点

1.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协调,胎体细润;后期则显呆滞,渐趋粗糙。

2.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初期有晕散、黑褐、青灰、淡蓝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3.彩瓷釉面常有均匀的似涟漪状小皱纹,以瓷板类最为明显,有的天蓝色釉器,釉面积釉处闪黄。粉彩中似青金蓝的蓝彩与珐琅彩中的鲜亮鹅黄色,独具特色。粉彩器的器裹和足底,多施浅淡闪黄而匀净的豆瓣绿釉。金彩厚实光亮。

图片

4.乾隆官窑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不及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如险峻奇 巧的纯观赏品,仿铜、玉、石、木、漆和生物的各种精致的工艺品以及小文玩类,充分表现出了华贵侈靡的时代风向。民窑的制作,大多也很精致。

5.图案纹饰的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哳,内容多含福禄寿和太平盛世的寓意。使图案纹饰更显得富丽堂皇。纹饰中还演化出多种连续性的规矩图案,画工严谨而细腻。

图片

6.官、民窑各色釉器的足际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

7.砂底虽仍光润,但不及雍正时的细腻光滑。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仿哥釉器,底部留有酱色釉的七个支钉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