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的妈妈,都懂得把自己当“外人”

 新用户4010x7m6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周末,安宝的同学到我家来写作业。

有道题写不出,我讲了两遍,孩子还是不脸懵,不得不换一个思路和方法接着讲第三遍。

孩子感动地说:”阿姨你真好,要是我妈妈早就骂人了“

那一瞬间,我怔住了,眼前如果是安宝,不说大发雷霆吧,语气肯定不好。

我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耐心之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

换句话说:在自己的儿女面前,我更容易,失去和普通人相处的尺度。

所以,我想呼吁大家,换一个思路,那就是在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外人”。

把自己想象成时她的阿姨或者邻居,收敛脾气、管住嘴巴、放下恐惧、保持该有的分寸感。

💕💕💕

1、妈妈把自己当外人,孩子更独立。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二宝的成长。

吃饭、穿衣服、扣扣子、交朋友...等等这些事情,他应该“见识”了成百上千次,为什么还不会呢?

被爷爷奶奶照顾得太好。

我这个马大哈接手后,经常丢给他一条裤子,一碗饭,他马上就学会了。

《认知差》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放弃父母的身份,才能做好父母。

非常精辟。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却时常忘记--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高学习力的智慧体。

相对于“教”,他更需要的是自我练习。

即允许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小手把扣子放进扣眼,适当用力,钻出来。

允许他自己从怯懦懦地不敢与人交流,站着一边发呆,到拿个玩具,伸出手,或者接一句小朋友的话加入其中。

允许他忘记穿校服被老师批评忍受整个操场上的眼光,然后每周一记得提前把校服挂出来......

在养育的过程中,孩子缺的根本不是爱,而是放手。

我们不妨从父母的视角跳脱出来,用旁观者的身份给他更好的锻炼。

💕💕💕

2、妈妈把自己当外人,孩子自律。

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
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规则,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种“自我约束”,很明显难以通过他律实现转换。

所以,才会出现,家长逼孩子学,孩子就是不改,甚至故意磨蹭、捣乱、找事情...

至于讲道理,说什么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没办法满足自己的愿望,孩子能理解吗?

不能,因为体验到这些挫败感的人不是他。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在学习上也把自己当外人,提供孩子教育的机会,但不“控制”、不逼迫。

当孩子自己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体味到成就感、超越感、被赞美被鼓励,抑或被超越、被比下去,孩子才能变成“我要学”。

比如,背成语这件事,安宝是哪一天开始的呢?

或许是暑假跟好朋友玩接龙游戏输了,也或许是她发现有一些成语故事我并不晓得,也或许是掌握的成语多了更方便写作文凑字数,也或许是这些感受的叠加之和。

反正总之,都是她自己本身,而非他人。

这里,一些家长可能会说,那基础打不好,高年纪来不及怎么办?

说实话,女儿上小学前,我也曾“焦虑”过,不提前学,会不会导致因自信心缺失而产生的摆烂。

队友怒怼我,你想得太多了,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这一点点打击都受不住,那将来咋办?

是啊,小学优秀了初中下滑咋办?初中还很优秀高中跟不上咋办?大学次次考第一,找工作不是薪水最高的咋办?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本具自足的,他们天生有着对自主和自我的渴望。

💕💕💕

3、妈妈把自己当外人,孩子内心更强大。

看到过一个观点,说是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这么脆弱?答案是实感太少。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周末到田地里抓蚂蚱捉蝴蝶,到野外找知了摘果子,自己满条街跑着喊邻居玩,推着大人的二八杠学自行车,揣着兵乓球拍不停地鼓捣赢过某个同学...

为装满萤火虫的玻璃瓶摔碎而哭泣,因吃多了果子而难受,被邻居冷落被迫一个人独处,又在无数失败和倒彩声中悟透轮滑的技巧。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孩子也变成了狭窄的一代。

家长接送读书、上兴趣班,家长安排周末去哪儿玩,家长帮忙规划未来和就业。

这中间固然有不得已的地方,那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是不是可以给到孩子一些“做自己”的机会?

比如,抢回自己的玩具、选择和谁做朋友、买一些大人认为无用但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心爱的玩具去交换同学的一张贴纸...

在所剩不多可以让孩子去感受的事情上,妈妈“心安理得”地去做那个外人。

不关心、不说教、不要求一定要正确。

因为,成长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

💕💕💕

4、妈妈把自己当外人,亲子关系更和谐。

也是昨天,队友帮我普及了一下“言传身教”的概念。

该词语出自汉,读书识字并非大多数人都有的权利。

而是皇族官宦、士族大家才有的机会。

所以,彼时的言传指的是家族独有的治家驭下之术、方法论隐学、秘方偏方,一切不益诉诸于文字的“东西”。

身教,是说躬身入局,亲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走一遍,带他从第一步见识到最后一步,体验整个闭环。

代入到现代,人家当官做生意有自己赚钱体系的人想怎么教怎么教。

像我们这些没有自己根据地的普通人,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尊重和自由了。

就是说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她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关怀但不干预、照顾而不越界。

让她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去承担。

其次,父母在大部分问题上,保持谦卑,不说教不控制,孩子才能与你长期地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从旁引导,给予她适当的帮助。

假如父母过度地干涉孩子,总想掌控孩子,就会逼得孩子不愿和自己交流,考去更远的城市,远离父母。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一定要有把自己当外人的觉悟。

边界内行事,安全距离外育儿。

越走太近,越失去的快。(不止亲子关系,还有向上的信心)

尹建莉说: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度必须递减。

我无比赞同。

真爱孩子就学着转换思维吧,适当地把自己当外人,站远一点,更多耐心;放下控制欲,减少说教;归零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多一些放手,给孩子磨练、体验、发展个体的空间,从而激发他探索、奋斗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