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近退休打工人的焦虑

 星星为梅引路 2023-10-16 发布于广东

昨天晚上7点多,听到一对明年都要退休的一对夫妻的焦虑,为女儿的婚姻、房贷和老人养老而焦虑。

1 为女儿不结婚而焦虑

原来他们的独生女,30来岁了,留学回来,在一线城市工作,没有钱购买房子。还没有结婚,多次相亲,都相不成功。

每次相亲时,要么是女儿看上男人,男人却看不上她。女儿不喜欢的男人,反而很喜欢她,每一次都如此,全部是单方面的喜欢而已。

春节期间,女儿说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急的哭了。但是,没办法,两个人都是互相看不上。又不想凑合结婚,害怕以后离婚。女儿也难受,父母也难受。

2 为房贷而焦虑

他们明年就要退休。退休以后工资会有所下降。原有的房贷还没有偿还完,还有月供。人就非常的焦虑!收入下降还有月供,人根本就受不住的。

原来人有了房贷以后,到退休的时候,房贷还没有偿还完的话,人是一个无尽的焦虑的。

退休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继续去赚钱,增加收入。去洗碗,去扫地吗?这些活可能都不适应啊。

因为人年龄大了,可能也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久站久坐会静脉曲张的。人的身体受不住。

3 为老人养老而焦虑

他们家中有90多岁的老人,需要有人照顾。

其他兄弟姊妹都是没有照顾老人的能力,无法出力,也无法出钱。只有他们两个人承担。

因为夫妻都上班,想着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结果还是养老院一个月需要3900元的费用。

因为有房贷呢,这3900块钱的费用,他们都感到非常的紧张,自己在家里照顾还是花钱少一些,所以,连给老人送养老院的这个费用,也没有啊。

以前我还想找退休的人,不用上班,月月拿着退休金,就不焦虑了。工作期间的焦虑才多呢,每一次到了考评的时候,人是真的焦虑。

没有想到,退休以后真实情况是:钱不够花的话,人还要继续出去找工作。这个时候,人就非常的焦虑,不知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会要这些已经退休的五六十岁的老人呢?

这些临近退休的有贷款的人,焦虑到了极点了。

当初女儿出国留学,基本10年,用了200万,所以手中并没有钱,都是债务。

再加上女儿回国以后,工资也1万出头,也并不高。所以,人都非常的焦虑。

父母想让女儿早点结婚,女儿去找不到彼此喜欢的男人,根本无法结婚。父母和孩子都感到人生非常的辛苦,非常不如意。

原来打工的人,临近退休的时候,只要有债务需要继续偿还。就会有很多无法抵挡的焦虑。只要孩子不结婚,父母也是无尽的焦虑。女儿收入越低,女儿年龄越大,父母越焦虑。

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打工的人,临近退休有这么多的焦虑的,天天处在发愁的状态。

如果早知道打工的人有这么多的焦虑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怎么要拼命的努力走到那个赚钱的门里面,在面临的100个门中,绝对不选择那个不赚钱也不亏钱,或者亏钱的门。赚钱的门只有3个,1个赚大钱,2个赚小钱,其余的97个门都是无法发财的或者不赚不赔的这个门里面。

人的眼睛就是闭着的,老是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待着。只有事到临头,才知道人生最关键选择的时候,都是选择了那个亏钱或者不赚钱不亏钱的门,没有选择到那个赚钱的三道门。

人趁着年轻,千万不要想着60岁的时候去拿退休金了。那些想着60岁去拿退休金的人了,最后基本上都是失望。打工的人,退休后很难继续赚钱的。

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还要给孩子买房子,甚至还帮忙偿还月供,还要赡养老人。退休金根本就不够用的。

一个人打工,哪怕到退休的时候,只要失去了工作,他也是感到非常的焦虑。在这样的情况下,人退休的时候也是无边无际的焦虑,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赚钱,手头却没有钱。

多数人都想着60岁以后拿退休金就是最好的工作,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根本就没有想到原来这些60岁退休的人,如果有贷款,孩子还没有结婚,老人还需要赡养,基本上都是焦虑缠身。

焦虑又有什么用呢?已经到这个退休的年龄,只有继续打工多赚点钱。

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那种依靠自己赚钱的能力,摆脱依靠单位赚钱的能力。

当一个人具有摆脱依靠单位赚钱能力的时候,他不要退休,想干多久,就干多久,像李嘉诚那样,干到90多岁。他不至于那么焦虑。

依靠自己赚钱的人,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可以继续做自己赚钱的事情。

人依靠自己赚钱的能力是必须得培养出来的。

多向那些能够自己赚到钱的人学习,比方说找一个年入千万的人作为目标,天天去努力,哪怕达到他的1/10,做到年入百万,也成功了,等退休以后也不至于那么焦虑。

如果人没有这种依靠自己赚钱的能力,那是无边无际的焦虑,缠绕着人,让人过得非常的不幸福。

人生该吃的苦,一点都少不了的。年轻时不利用节假日锻炼依靠自己赚钱的能力,退休的时候,继续吃缺钱的苦。

选择那种最多人走的那条道路,这可是一定是非常苦的。成功者所走的道路,都是很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