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秘训!阅读笔记=银行存款,年月越久,复利越高!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为了不错过人与书的相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星标柏宏军的阅读课

作者简介

柏宏军,资深图书出版策划人,智读汇出版中心创始人、首席阅读官。专注于出版、阅读,期待与你同行,连接更多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

我们讲的阅读赋能共5个要点,它们分别是——

(1)用战略阅读自我诊断

(2)诊断之后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和当前需要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进行主题式阅读。

(3)赋能式笔记如何做?

(4)赋能式输出如何做?

(5)从知识积累到知识创新

我们前面已经一起学习了阅读赋能的上半部分,即(1)和(2)。这其中又分为以下几个小要点——

(1)阅读赋能必须与自己的知识地图结合起来看和学,以及知识的四大类型和知识地图的四大现状。

(2)赋能式主题阅读中的“读”,我们讲了选书和阅读的速度。

(3)阅读赋能既要用到“T型阅读法”,还要通过书脉构建自己壮观的知识地图。

这一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阅读赋能”后半部分,三个要点分别是——

(1)赋能式笔记如何做?

(2)赋能式输出如何做?

(3)从知识积累到知识创新

上一周,我们结合“懂阅读、会读书”的6大技能——读、写、说、行、听、问。讲了第一大技能“读”。

阅读是赋能中的“读”,一定是主题式阅读,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接下来,这一课,我们分别从写、说、行三大技能,来讲解“阅读赋能”后半部分的三个要点。

01

赋能式笔记如何做?

生活中我们常说,烟酒不分家。

阅读中,大家都知道,读写不分家。有阅读,必有写作。

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阅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对阅读笔记的重视和坚持,始于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八个字——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简单的八个字,助我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到如今,如果有人对我说,他喜欢读书,我经常用一句话来反问他,以此来完成面前的“读书人”是不是真读书人的检验。那就是我会问他,你做了多少读书笔记?你读书时会做笔记吗?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是不是真读书人,答案一下子就清楚地呈现在面前了。

赋能式阅读笔记,一定要眼、脑、心、手并用!

眼——看书。

脑——思考。

心——默记。

手——做笔记。

做笔记不但可以使你读得更专注,还可以使你读得更高效。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记笔记比不记笔记的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阅读产出。

同样是阅读,记不记笔记,是有效和无效,高效和低效的分界线。

市面上有很多做阅读笔记的方法。最简单的笔记法,有荧光笔的话,边读边画边批注。批注指的是在书页空白处标注关键词、写点即时的感悟。其他还有诸如康奈尔笔记法、卡片式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视觉呈现笔记法……等等。就像速读法一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我个人的阅读笔记方式,与日本阅读专家渡边康弘的观点非常相似。渡边康弘曾经推荐大家将书籍当作笔记本对待,在书籍空白处写写画画,记录思考和感悟就行。他的意思是书籍即笔记本。

我个人的阅读笔记方式是这样的:书籍直接当笔记本用,再加上电子文档式笔记。

总而言之,各种笔记法,是不同的笔记工具,不论你是读纸质书用笔写,还是读电子书用文档记,如何用好笔记这个工具,因人而异,各取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就行。

我们要讲的赋能式笔记该如何做呢?

读前问自己:

为什么阅读?

内容简介是什么?

我的疑问和需求是什么?

想通过阅读解答什么?

读中勤动手动脑:

圈画

批注

便签

摘录

笔记

讨论

贯通

读后思考5分钟:

我有什么感受?

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将采取什么行动?

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系列动作,可以大大提高你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和水平。

赋能式笔记的重点是,通过笔记为自己赋能!

阅读笔记不只是阅读活动配套的任务,而是要让其价值倍增的活动——通过笔记为自己赋能!

所以,我们讲的赋能式笔记共有5个要点,分别是——

要点1: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笔记方法和思路做笔记。

要点2: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阶段用不同的笔记方法。

要点3:赋能式笔记一定要与阅读智库和知识地图进行“读联通”。

要点4:阅读笔记一定要建立系统化的收藏和检索体系。

要点5:不断整理和重读自己的阅读笔记。

课程中有详细的讲解。

独家秘训的核心要点之一是:

阅读笔记=银行存款,年月越久,复利越高。

最大的大忌是今年记的读书笔记,明年找不到了……

02

赋能式输出如何做?

我们经常讲,读书要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输入和输出,是阅读这辆车左右的两组轮子,缺少一个,这辆阅读车就无法运行。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输入和输出,是我们人的两条腿,缺少一条腿,这阅读就无法正常行走。缺一条腿,这阅读就是残疾的。

输出如剑,既可以斩断死读书的死结,也可以穿透死读书的死胡同恶性循环。

做输出就是利剑出鞘!

赋能式输出包括三项,它们分别是——

2.1 写

写是再加工和二次创作,必然有阅读吸收和思考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知识沉淀。然后,将沉淀的知识,用书面语言写出来。这个过程的表达。

总的来看,我们说的读写和输出,包含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阅读和笔记,是解码的过程。

第二个过程是吸收和思考,是沉淀的过程。

第三个过程是书面语言写出来,是表达的过程。

坚持写,终会成为书评写作高手,同时也会成为阅读量惊人的阅读高手!甚至成为一名作家!

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蒙田。他38岁时回到故乡定居,就一直在家读书、写作。不断地读,不断地写,漫长的20余年光阴,他最终写成了著名的《随笔》。有人甚至称蒙田为“一本书”作家。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他的写作一直要以读书为起点,用读书来产出的,二是因为他所写的也都是随笔性散文。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名著《管锥篇》,也是建立在大量读书笔记之上的学术成就。

读书笔记最经典的三段式写法如下:

第一,先写结论、摆明观点。什么是结论?什么是观点?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真实的感想,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是所有书评最经典的写法。这种写法既是读者最想看的,因为读者最关心的是这一本书除他之外的“其他读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第二,笔记的中间部分要学会讲故事。

第三,启发式结尾。

2.2 说

读书输出的“说”有两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