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一见,股神巴菲特年轻时写的企业分析,价值投资者必读

 放牛归去来读书 2023-10-17 发布于河北

2、珀莱雅与贝泰尼

3、伊利和蒙牛的对比

4、青岛啤酒等4家啤酒企业对比

5、通策医疗和爱尔眼科的数据对比

6、同仁堂和片仔癀的数据对比


1951年,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随后回到他父亲的证券公司担任证券经纪人。1952年,年仅22岁的巴菲特在《商业和金融编年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证券》的分析文章。这篇文章甚至引起了比尔·罗森瓦德的注意。罗森瓦德掌管着美国证券公司,一家以家族拥有的西尔斯公司股份而创建的货币管理公司。

图片

这篇企业分析的全文翻译如下(方框内蓝色字体是我个人的注解):


我最喜欢的证券

(作者:巴菲特)

充分就业、利润大幅成长以及创纪录的分红显然不会对应股市的低迷。过去 5 年来,大部分产业都处在这种繁荣之中,少数小波动丝毫不能影响这一巨大浪潮。

  注解: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很多数时候(至少短期内)股市和实体经济会有所脱节,中国股市就是明显的例子。巴菲特开篇先把股市的背景情况介绍了一下。在股市远远落后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显然是可取的。

然而汽车保险业却没有分享这一繁荣。在二战刚结束时期出现巨大亏损之后,汽车保险业终于在 1949 年有所起色。然而 1950 年,事故保险公司再次遭遇重创,成为保险产业 15 年来第二糟糕的年份。一些事故保险公司 (尤其是汽车险占比较大的) 股价表现都非常低迷。从盈利能力和资产因素来看,这些股票很多似乎都被低估了。

  1950年,汽车保险业遭遇重创,与之对应的是,这个行业的股票大多被低估,这也意味着,随着行业复苏(如果行业前景良好的话),投资汽车保险业股票将大概率实现“戴维斯双击”。这里也体现了巴菲特逆向思考的投资思路。

汽车保险产业本身具有平滑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大部分汽车购买者都认为车险是有必要的。保险合约的费率每年都要根据当时情况作出调整。费率调整滞后于成本,在 1945-1951 年的物价上涨阶段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经济进入通缩阶段,应该是一个有利因素。

这个产业的其他优势还包括没有存货、收款、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没有产品过时和相关设备被淘汰的风险。

  巴菲特在这里介绍了汽车保险业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当时的身份是证券经纪人,他需要向客户推荐股票。实际上,保险业同时还有着产品同质化的特点,另外,对公司管理层的能力要求极高。

  “保险投资总是能够产生稳定、可靠、具有吸引力的回报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每一个幸存者的背后,都有数十数百个同行倒下,它们死于各种原因:恐慌、萧条、过于乐观的承保、昂贵的开销、膨胀的索赔、不当的管理以及糟糕的运气。20世纪60年代之后,甚至连劳埃德这样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赚钱乏术,一度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戴维斯王朝》

  事实上,就连巴菲特这里推荐的GEICO也在1970年发生了灾难性的亏损,到1976年,其股价甚至跌至2美元/股。若不是巴菲特及时投资相助,恐怕早已破产。

GEICO 成立于 30 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向符合条件的群体提供全面的汽车保险服务,包括:

图片

联邦、州和市政的政府雇员;现役和后备委任军官以及薪酬前三档的非委任军官;服役期间享受该待遇的退役军人;以前的投保人;大中小学的教员和职员;专门从事国防工作的政府承包商雇员;股东。

公司不设立任何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因此,投保人可以按年费率高达 30% 的优惠获得一份标准的汽车保险单。公司在全国各地通过大约 500 名代理人处理索赔,受理速度非常快。

  这里介绍介绍的是GEICO的经营模式,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

  “GEICO致力于汽车保险业务,通过邮购营销,而不通过经纪人,因此,其保险相对便宜。这在当时是很具有革命性的理念。GEICO只向政府雇员销售他们的汽车保险。因为和军队官员一样,政府雇员都是很负责任的人,习惯于遵纪守法。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雇员的人数很多。”——《滚雪球》

  通过减少销售环节,节省费用支出;同时,通过挑选客户,降低保费支出。

  “他领会到,因为GEICO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售保险,那它能够挣钱的唯一法门就是拥有尽可能低的成本。他同时明白,保险公司收取客户的保险费,要早在赔偿金支付之前,用保险费进行投资。对他而言,这听起来像是拿别人的钱免费使用,正是他所喜欢的那种方法。对沃伦而言,GEICO是一个永不赔钱的企业。”——《滚雪球》

“成长型企业”一般是指那些剔除物价上涨和商业竞争缓和的因素,过去几年销售依然有所成长的企业。从下面的业绩来看,GEICO 绝对是一家合格的成长型企业:

图片

  这里用数据体现GEICO经营结果,即做得怎么样。1936-1950,GEICO保费收入和投保人数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6.42%和29.75%。妥妥的成长股,竟然只有8倍市盈率,现在看来真是难以置信,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个估值可能稀松平常,格雷厄姆当时甚至认为这个估值买入GEICO不划算。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国股市长期低迷,直到1954年,也就是25年之后,美国股票指数才超越了1929年的高点。

当然,昨天的成长并不能给今天的投资者带来利润。对于 GEICO 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成长空间还很大。截止到 1950 年,公司仅在全国50个州 (包括华盛顿特区和夏威夷) 中的 15 个州注册登记。

1950 年年初,公司在纽约州的客户还不到 3000 人。对于潜在客户而言,纽约 125 美元保单的 25% 优惠看起来应该比欠发达地区 50 美元保费的 25% 优惠更有诱惑力。

随着成本竞争的重要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不断提升, GEICO 费率方面的吸引力应该能够更有效地抢走其他同类公司的业务。由于保险费率随着物价上涨,费率上 25% 的差距以实际金额计算的话则变得更大了。

公司也没有来自代理人的压力,不需要接受一些有问题的投保申请或更新高风险投保人的保单。在一些费率结构不完善的州,公司可能会暂停推广。

GEICO 最大的吸引力也许来自于它的利润率。1949 年公司保险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率为 27.5%,而 Best’s 的 135 家事故保险公司平均利润率仅为 6.7%。1950 年景气转差,Best’s 计算的平均利润率降至 3%,而 GEICO 降至 18%。GEICO 并不经营所有的事故保险业务,人身伤害和财产保险虽然都是 GEICO 重要的业务线,但利润率是最低的。GEICO 还有大量的撞车保险业务,在 1950 年是一条很赚钱的业务线。

图片

在 1951 年上半年,几乎所有保险商在事故保险方面都出现亏损,尤其人身伤害和财产保险两种业务最不赚钱。GEICO 利润率下降至略微高于 9%,相比之下,马萨诸塞州保险公司亏损 16%、新阿姆斯特丹事故保险公司亏损 8%、标准事故保险公司亏损 9%。

  这里介绍的是GEICO的发展前景,即未来怎么样。保险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上。和对手企业相比,GEICO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其通过销售费率更具优势的产品挤压对手,而且正如前文所述,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其盈利能力也远好过其他对手,竞争优势很明显。而当前,其业务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仍较大,在维持这种竞争力的情况下,未来前景可期。

由于 GEICO 处于快速成长期,现金分红水平一直比较低。从 1948 年 6 月 1 日到 1951 年 11 月 10 日,送股和拆股 (1 拆 25) 使得流通股份从 3000 股扩大到 25 万股。公司还发行了认购附属关联企业股份的认股权证。

自从 1948 年格雷厄姆的投资基金收购 GEICO 大量股份并将其上市之后,格雷厄姆一直是董事会的主席。李昂·古德温是公司总裁,能力出众,上任以来一直指引着GEICO 的方向。截至 1950 年末,董事会 10 位董事共持有 GEICO 流通股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里介绍的是公司的管理层,即什么人。正如前文所述,管理层的能力和品行是保险公司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事实上,巴菲特之所以对 GEICO 产生兴趣,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有很大关系。当时格雷厄姆是巴菲特崇拜的偶像,当得知格雷厄姆是 GEICO 的主席,巴菲特对 GEICO 作了调研分析并投入了他当时的大部分资金(75%)。

1950 年公司每股盈利达到 3.92 美元,1949 年为每股 4.71 美元 (当时总业务量要小一些) 。这些数据不包括尚未实现的保费储备,而这一金额在两个年份中都很庞大。1951 年的利润要低于 1950 年,但今年夏天费率的全面提高将会体现在 1952 年的利润中。在 1947 年到 1950 年间,公司投资收入翻了两番,反映了公司资产的成长。

图片

以目前股价来看,当前估值为 1950 年 (产业景气糟糕年份) 盈利的 8 倍,看起来完全没有反映公司巨大的成长潜力。

  总的来说,巴菲特的分析也包含了什么人、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得咋样、未来如何以及估值。

  “这么说毫不夸张,因为按照GEICO当时的价格,这是一笔本杰明·格雷厄姆不会同意的投资GEICO正在快速成长,沃伦自信能够正确预期该公司今后几年的价值。就这点而言,公司的股票现在很便宜。(沃伦认为)虽然GEICO是保险这个大领域的一家小公司,但它的竞争对手都是那些'增长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枯竭’的公司。 

  很难想象沃伦能做出如此'不具有格雷厄姆风格’的分析。沃伦把他耐心积攒的资金的75%押注于他所计算的预期数字。之后,他拜访了一些专家,和他们谈论GEICO。在他听到这些人的意见之后,他解释了自己的理论。他们告诉沃伦他疯了。他们说,GEICO不能胜过那些规模更大、更有建树的公司,那些公司通过经纪代理人销售保险。”——《滚雪球》

  很显然,早在年轻的时候,巴菲特就有着较好的商业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不受其他人观点左右,同时,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欢迎
关注我的公众号“老蔡的自留地,与我一起探讨更多的投资知识和技巧。最后,请别忘了点“在看”。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