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单|开始学习中国艺术史

 天使鱼2023 2023-10-17 发布于广东
年初定下的“2021年的20件事”,第20件是“和力力一起学习历史,包括:重听小鲁讲历史、学习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寻找合适的大语文课程等”。

其实,对于中国艺术史,我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虽然以前(2018年)也读过几本相关的书,比如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但感觉只是蜻蜓点水、读过而已。

之后,我就投入到了西方艺术史、名画和艺术家的学习。相比中国艺术来说,西方艺术史的资源就丰富多了,除了普及类书籍,童书和课程也不少。

比如,我系统学习过的有:
《艺术的故事》(英)贡布里希 (600多页的大部头,西方艺术史入门书籍)
顾爷说画:一部可以听的西方艺术史(喜马拉雅课程)
意公子艺术课“你不可不知的人类艺术名作喜马拉雅课程)
新浪收藏的西方艺术鉴赏系列:
(http://collection.sina.com.cn/zt/wyfxsq/)
严伯钧《西方艺术课》(得到课程)

还有各种艺术家的画册和传记,以及写给孩子的艺术启蒙类绘本。

如果对某个画派或艺术家感兴趣,搜索一下,各公众号或网页还有更多的资料。

今年5月,因为尝试用油画棒画印象派风景和花卉,就想重温一下印象派及其画作。

油画棒临摹-三朵向日葵

正好搜到原田舞叶写的艺术小说《浪击而不沉》,写的是19世纪晚期日本画商林忠正和助手重吉在巴黎开画廊的故事,也是日本浮世绘与梵高等艺术家的故事。林这个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然后,想了解一下中国和西方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所以,就把以前买的《东西方艺术的交会》拿出来看。
迈克尔·苏利文的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新视野。
因为几年来我学习绘画、学习艺术理论,其实都是西方的。而苏利文,正是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世界整个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艺术,通过中西方艺术交流和相互影响,比较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同与不同。
对于我这样没有中国艺术底子而仅有一点西方艺术知识的人来说,视角是一致的,更容易切入。或者说,至少可以利用已习得的绘画理论,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画。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之后,我决定重新学习中国艺术史。

第一个选择,当然就是苏利文的《中国艺术史》。于是,用三十几天的时间,学习了隋唐以前的部分。

苏利文的《中国艺术史》是主线,同时看了以下几本: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故宫里的古物之美》
《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1
《国宝的故事 先秦》
《国宝的故事 秦汉

图中下排的三本,其实是写给孩子看的。

《国宝的故事》一套共四册,以历史发展顺序,从各地博物馆选出的艺术藏品进行介绍。每一篇有给孩子的部分,也有“给爸爸妈妈的话”,两部分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插图不但有文物的照片,还有很多图案的拓印图或摹图,清晰明了。每册后面都附有历史纪年年表。可惜这套书已经绝版。

《讲给孩子的中国艺术史》一套三册,是源自宁强教授在“博雅小学堂”开的艺术课。

我原本计划让力力在暑假听这个课程,后来感觉还是我先入门比较好。

几年前,我曾经密集看过一些书、补历史课。因为虽然读书时上那么多年历史课,但感觉好像么都没留下。

现在想想,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只学了一个框架,没有细节,所以考完就还给老师了。

而在读这些书的过程,通过图片与细致的描述、有观点而非只是客观陈述的文章,我看到了详细的、鲜活的历史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时代的理解力有限。进入社会后,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增加,理解能力自然也不一样了。

但我相信这只是开始,等我系统地学完一遍中国艺术史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应该又将是另一种境界。

那些便宜又好看的平装绘本-艺术启蒙类

安野光雅插图《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及其它几个版本

写给土豪的书单/送礼书单

无聊时回忆一下人生

怎样观察一棵树|大叶紫薇

瘦身之路,重新启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