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医师应会经典条文和方剂的通知(3)
2023-10-17 | 阅:  转:  |  分享 
  
临床医生掌握经典条文及方剂

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医师掌握经典条文40条,方剂40条

西医类别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医师掌握掌握经典条文20条,方剂20条

方剂掌握组成与功用

学习准备时间:至2023年10月底

考核:2023年11月上旬。考核方式:背诵,人人过关。



常用方剂歌诀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4、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5、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寒下

6、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和解少阳

7、小柴胡汤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8、逍遥散 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9、半夏泻心汤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温中散热

10、小建中汤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11、理中丸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12、吴茱萸汤 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补气

13、四君子汤 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14、参苓白术散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5、补中益气汤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16、玉屏风散 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17、生脉散 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补血

18、四物汤 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19、归脾汤 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补阴

20、六味地黄丸 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21、大补阴丸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22、炙甘草汤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23、一贯煎 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补阳

24、肾气丸 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重镇安神

25、朱砂安神丸 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补养安神

26、天王补心丹 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27、酸枣仁汤 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行气

28、越鞠丸 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29、柴胡疏肝散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30、半夏厚朴汤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活血化瘀

31、补阳还五汤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平息内风

32、镇肝熄风汤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33、天麻钩藤饮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化湿和胃

34、平胃散 方歌: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味和中此方宜。

温化水湿

35、苓桂术甘汤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36、真武汤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37、实脾散 方歌: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燥湿化痰

38、二陈汤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化痰熄风

39、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消食化积

40、保和丸 方歌: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方中亦可加麦芽,



《内经》条文精选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膳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伤寒论》条文精选

5、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6、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7、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9、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2、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6、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8、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2、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24、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25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26、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27、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8、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9、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精选

痉湿 暍 病脉证第二

33、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4、风湿,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4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3、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八

48、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49、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50、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51、 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5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55、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56、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58、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64、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67、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70、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71、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72、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86、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87、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1







献花(0)
+1
(本文系疼痛医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