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归来,已近十天,迟迟没有动笔,是心里的东西有点儿多,有点乱。这种感觉,上次从山西回来的时候也有过。简而言之:信息量有点儿大!!! 去之前,知道它很大、知道它很有文化底蕴、也知道它历经过沧海桑田,可是一圈儿逛下来,却有点儿“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感觉。北疆还好、尤其是南疆,让你觉得尽在咫尺又远在天边,很难抵达又触手可及。看了一圈儿热闹,又似乎看了一场寂寞。不过,南疆之行我收获了“自己”! 先埋个伏笔,我们先讲讲:30岁之后,如果你想送自己或者送家人一场可以称得上盛大的旅行,那一定是——去新疆!!! 于理,为什么是新疆??? 我自己去过了三次西藏、去过了两次新疆。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概括为:够远、够大、够美! 那为什么不是西藏? 先浅浅的介绍一下“两位” 新疆总面积1664900平方公里,约占六分之一个中国,地处我们祖国的最西端,但新疆却是整个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位置,是连接亚洲商贸往来的枢纽站。官方给出的新疆平均海拔是4385米,但其实我们去到的80%的地方平均海拔也不过2000米。新疆整体概括为“三山夹两盆”👇自然风光包含:沙漠、雪山、冰川、草原、峡谷、湖泊、林海等,比起西藏,景色更立体更多元更婉约多姿。 西藏总面积1228400平方公里,约占八分之一个中国陆地面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官方给出的平均海拔是在4000米往上,我想说,这个数据真的是没啥弹性空间。以拉萨为例,平均海拔3650米。所以它是响当当的“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西藏主体由青藏高原组成,藏北高原的羌塘无人区湖盆地区,藏东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区域。 西藏与新疆的景观元素大致相同,但是西藏的雪山、湖泊、冰川等风格却有更深层次的表现。它的雪山更加巍峨嶙峋,峡谷愈显危崖耸峙,旷野越发野性苍茫,湖泊进之沉滟通透。 如果单从“风景美”这个角度来说:他俩就像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区别,大致相同却又每一个都不同。 两者的抉择其实也是“亚欧大陆中心与世界屋脊”间的抉择。更具体的比较如下: 1、比大交通,新疆略占优势。 2、比路况,新疆速度快、西藏适合越野玩。 众所周知西藏没有高速公路,只有一条拉萨到林芝的高等级公路——拉林高速,还总被人误传为“高速公路”。新疆则高速公路完备,G7、G30连霍高速、吐和高速(吐鲁番-和田),再加上北疆、南疆其他一些高等级公路,可以说在新疆如果打算多角度穿插某地,有这些高速公路做保障,还是让人很踏实的。 3、比美食,新疆完胜。 新疆的各种大食小吃、羊肉鸡肉和水果干果品种绝对可以用“数不胜数”这个虚词来形容,太丰富了。当然还有那个著名的“夺命大乌苏”(新疆乌苏啤酒),也是很有诱惑性哦。 相比之下,西藏真的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除了高海拔之外,许多来旅游的人会适应不了西藏的饮食。 所以,如果不是非要体验越野的感觉,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出行组合,听我的去新疆,是甄选更是优选! 于情,为什么是新疆? 说完理性层面的,再来聊一聊感性层面的,为什么是新疆? 曾读过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读书三境界”,真的很有妙理。所以,小编认为旅游也是有境界之说的,也可以划规为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走马观花、目光之旅,见天地。 第二境界:似花非花、文悦之旅,见众生。 第三境界:心上生花,归真之旅,见自己。 第一境界,太好理解了。无非是看山“山真高”,看水“水真绿”,概括一个感叹词“哇塞”。到了第二重境界,旅游就不只是看看花了,花也不再只有它的风姿绝色。游人想要的会多一点,花也能给游人更多一点。那“多一点”,多的是哪一点?总的概括说,我想是[内涵]二字。陆游写过一句诗:『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于是出现了“深度游”,放慢脚步,让人生愈发厚重。第三重境界,作为究极之境,很有禅机,所以我借以佛语,心上生花,是求心之旅。与前两层外境不同,这一层,不再是看一朵花,不再是赏一处景,而是在修一自我,悟一心谛。然而,可遇不可求! 这三种境界,若想在一场旅行中实现,必然得去个够远、够大、景色够多元的地方。时间怎么也得在8天以上。一般前三四天,你会停留在第一境界。慢慢地,你会在旅途中因为疲惫也好,因为在路上也好,总会有静下来的机会,让你读懂一点远方的诗。可是第三境界……我只说我自己,我在新疆遇见了自己! 那是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一个人开车在沙漠公路上。7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过往的车辆寥寥无几。放眼望去,看不到天和地相接的线,因为它们在视线的尽头是相融的。没错,你就感觉自己仿佛行驶在第三空间,除了车里的音乐,听不见周围别的声响。虽然没有放下车窗,但就是能看见“孤独”的声音,真的是眼睛收听到的声音,传到了大脑。 对,是“孤独”!不是寂寞之类的。身处孤独之中,内心的变化却异常丰富。从第三视角看:我一个人一边开车一边哭,哭得还很伤心。但第一视角确是:安全、满足……仿佛有一个自己从天边走来,穿越孤独给了车里的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为什么哭?我也说不上来,但绝对不是委屈。说不上来因为什么事情,脑子像电影一样放映着自己成长节点上经历过的事儿,被放大的是当时自己藏起来的那些情绪。若用一个场景去刻画,就像《哈利波特》中的“噬魂怪”,它深入你的大脑,发现了那些被你深深掩埋过的情绪。整个过程,更像是在看电影,那些事儿与自己不太相关。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可以用弘一法师的话概括一下:“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所以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怀和明白” 在西藏,我去过阿里,也到过珠峰,也曾在大昭寺转过经、在扎寺伦布寺晒太阳、也去看过格萨尔王的故事……曾经,西藏是我二十几岁的梦想,只因:仓央嘉措。西藏够辽远、够空灵、够超凡脱俗,它的确具有别具一格的荒野之美,所以,在那里我一次次的想征服自己、证明自己。结果确是被这广袤高原一次次征服,在那里我有幸见过天地,后来也见过了众生,我也被那里治愈。但我,从没遇见过自己。 直到,在新疆!当我第一次真正地遇见了孤独,我也遇见了自己。 所以30岁以后的旅行,于情于理,我都推荐:新疆! 文章的末尾,我还想埋下一个钩子:我觉得新疆和苏轼好像!不信,你跟着我之后的文章去看一看…… |
|
来自: 新用户7886Q1b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