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湘北鄂南-4,沩山

 史客郎骑行 2023-10-17 发布于湖南

第三天,黄材镇往返沩山密印寺,再到桃江县,110公里


昨天晚饭多点了一些,带回民宿,今天早晨在主人家的厨房里加热一下,当作早餐,有一种本地的坛子菜,类似于我们的百老菜,各种腌菜混在一起,早餐晚餐都可以吃,只是这儿的坛子菜非常辣。7点已吃好早饭,出发去沩山,主人家还没人起床。到沩山20公里,半天往返,把驮包放在主人家,轻装上路。

上午去参观密印寺,位于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海拔高度470米,而黄材镇仅40米左右,一路过去基本是缓上坡,时速在15公里左右。

进入山区天色阴沉,山间都是小块的农田,显得青青翠翠。沩山毛尖小有名气,我先以为都是茶园,仔细看大部份是辣椒,估计这儿的辣椒都是供本地人自己食用的。辣椒原产于美洲,明代中叶才传入中国,当灵祐禅师来沩山开宗时,为唐宪宗元和年间(820年前后),他还看不到辣椒。

作为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开宗祖师,灵祐禅师在年轻的时候就感受过灵迹。他23岁时感觉无法参透佛经中的真谛,便出外云游参访,首先就到天台山巡礼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遗迹,途中曾感得神异僧寒山的现身,并用谶言指点他:“逢潭则止,遇沩则住”,到达天台山国清寺时,另一神异僧拾得又预言他将来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

后来灵祐禅师投入百丈怀海门下,并被选为典座,掌管洪州百丈山寺的杂务。怀海法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讲究农禅并重,并身体力行,至少在百丈山寺典座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深得怀海法师的器重,深得寺中僧人的信任。

不知因何善缘,有一位司马头陀来到怀海处,提起沩山风景的殊胜,认为那是一块适宜启建大道场聚众修持的宝地。怀海以净瓶考验诸僧,灵祐以一脚踏倒净瓶并径直走出门去,赢得了怀海的称赞,可能表现出禅宗提倡的顿悟之道,于是派遣灵祐前往沩山。沩山当时属于潭州,与寒山的谶言相符。

但司马头陀的说法有点夸张,当灵祐来到沩山时,他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全唐文》中收录了郑愚所作的《大圆禅师碑铭》,其文曰:“今长沙郡西北有山名大沩,蟠林穹谷,不知其岚几千百重。为罴豹虎兕之封,虺蜮蚺蟒之宅。虽夷人射猎,虞迹樵,不敢田从也。”

7点半,骑到祖塔村口,有长滩桥跨溪流。祖塔村原为乡,后合并于沩山乡,前几年村民主要住在山上,是宁乡县的贫困村。

过桥后,绕过一座山,来到黄材水库旁,可能是比较容易滑坡的地方,我经过时还在维护,只能单边通行。

《尚书.尧典》曰:“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是说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虞舜,通过两个女儿考察他的德行。出嫁的地方是妫汭,《水经注》解释说,妫、汭是两条河,在河东郡南的历山脚下。汭,肯定不是河名,而是指河的弯曲处;妫,才是河名,历来被认为是在山西永济的南面六十里。

河名,不当以女字为偏旁,女字为偏旁的应当是族名,反映的是母系部族,比如姬、姜、姒、妊。如果是河名,应当以水作偏旁,即沩。

近一二十年来,有人提出,尧嫁二女于沩汭,即宁乡的沩水转弯处,现在被黄材水库包了进去,不过还是能看出一个河湾。但是,此处在唐代还是蟠林穹谷,尧舜的年代更加险恶,不适宜人类居住。我推测汭字可以照字形来解释,即水之汇入处,沩汭是沩水汇入湘江处,汉代沩口戍一带,此处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适合人类居住。而且,舜帝的两位夫人被后世称为湘君、湘夫人。

1公里后到同庆村。

灵祐禅师初来贵地,面对这样的环境,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他“庵于翳荟,非食时不出。凄凄风雨,默坐而已。恬然昼夕,物不能害。”这样逐渐引起周边百姓的注意,“其徒稍稍从之。则与之结构庐室,与之伐去阴黑。以至于千有馀人”。与拾得当年的预言相符。

当时是唐宪宗的元和后期,皇帝李纯带头佞佛,带动整个大唐的崇佛风气。崇尚儒家的韩愈上《谏迎佛骨表》,差点被宪宗杀掉,在裴度的劝阻下才改为“夕贬潮州路八千”。第二年(820年),宪宗突然去世。也是在这一年,跟随灵祐的信众“与之结构庐室”,就是密印寺的前身,但当时寺名无传,可能是沩山道场。

二十多年后的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史称会昌法难,灵祐禅师“遽裹首为民.....后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裴公休酷好佛事,值宣宗释武宗之禁,固请迎而出之......复到其所居,为同庆寺而归之。”

同庆村之名应该来自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的同庆寺。


出村有回心桥,灵祐禅师在沩山最初十年的传道困难重重,曾想离开此地回去洪州的百丈山,走到此处回心转意,坚守下来,最终开创了沩山道场。法师有常人的感情,遇到挫折也会感到沮丧,但终究高于常人。

后面5公里坡度明显加大,时速降到10-12公里。8点半到猴子坑,裴休墓就在路旁的山腰处,为湖南省保。

又15分钟到密印寺,现在是一个很大的沩山风景名胜区,新建的牌坊非常气派,不过密印寺的本体还是保持原来的规模和形制。

1917年夏天,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宁乡,慕名拜访密印寺,与住持深谈三天两晚。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曾谈及此次游学,以及住持给他的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 密印寺因此逃过文革之劫。

大中初年兴建同庆寺时,得到裴休的大力支持,裴休本人“亲为其徒列”。但在沩山兴建一所大型伽蓝,依然困难重重,如今寺中留下的一些古迹,都配有神奇的故事,反映当时建寺的不易。

油盐石,传说是裴夫人陈氏得到菩萨的协助,从一块磐石的两个孔洞中,为建寺工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的油盐。但后来有一位司厨将油盐偷送情人,孔底闭塞,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磐石中没有油盐溢出。

龙王井,为工人提供泉水;来木井,为寺院提供木材,尚存于沩山村中。

寺院建成后,裴休奏请朝廷,唐宣宗御笔亲书“密印禅寺”门额,此后称密印寺至今。200年后,北宋神宗赵顼为该寺手书“报恩寺”,不过寺名未改。

裴休本人也是书法大家,其字率意天成,却又法度严谨,他为密印寺留下两块门额:藏经殿和祖堂。

裴休笃信佛教,但自己没有出家,后将儿子裴文德送到密印寺出家,拜在灵祐禅师座下,法师为其赐号“法海”。经过数年苦修,法海功德圆满,出关后遵师命,游历江西和江南,终至镇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此地原为东晋时泽心寺道场,法海发愿重修,建成后得名金山禅寺。

密印寺的大殿叫万佛殿,塑有1万多尊佛像,有两位名人题写了门额:蒋中正和赵朴初。

达摩祖师临终时留下四句偈语:“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中的一花开五叶被后世解释为禅宗的五宗,即南岳怀让一系的沩仰宗和临济宗,以及青原行思一系的云门宗、曹洞宗和法眼宗。后从临济宗中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岐派,故称五宗七派或五派七宗。

沩仰宗的创始祖师即灵祐禅师,他弟子中最出色的是慧寂,后到宜春的仰山传法,称仰山慧寂,一时学徒云集,蔚成沩仰宗。

灵祐禅师著有《警策文》,与《四十二章经》和《佛遗教经》并列为《佛祖三经》,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这三经显得特别有价值,在中国和东亚佛教界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四十二章经》和《佛遗教经》为学佛启蒙书,《沩山警策》则为禅徒须铭记遵守之教训书,即禅宗僧侣的行为规范。

五宗七派,今天在东亚禅宗信徒中流行的是临济宗的杨岐派,在日韩还有一些信徒宗曹洞宗,其他宗派基本不存。

从密印寺里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传说完全没有佛本生故事的影子,都是中国的民间风格。龙王井是这样,油盐石更是吕洞宾的故事翻版。在沩仰宗的祖寺里尚且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唐代以后佛教理论在中国上没有丝毫的发展,沩山警策文也无法阻挡僧俗行为的世俗化和庸俗化。

千手千眼的观音像建在密印寺的后山,气势磅礴。突然想起梅贻琦先生的那段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真的佛,岂是凡人能够雕塑的?那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灵祐禅师于大中七年(853年)在沩山圆寂,他永远地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