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事情要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到底是啥感觉。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娃读初一这事可能一辈子就碰到一回,比较厉害的能碰上两回,再猛一点的能碰上三回,能碰到四次自己的娃有初一经历的,反正我是没见过。 那你猜猜看,我见过多少娃读初一? N回。 能让你大呼小叫以头抢地的情形,我每年都不知道要见多少次,所以《不焦虑的数学》为什么越卖越好?因为真的写到了家长的心里去。你的娃没到那个阶段,你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但是如果你一边读着《不焦虑的数学》,一边陪着孩子过了那几个坎,很可能会回头来多买几本送给亲朋好友。 最近找我的几个家长都是孩子在初一的计算上吃亏了,然后问我咋办。我说你们《不焦虑的数学》看了没?一个个羞愧地低下了头。。。我说你们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都已经能直接联系到我了,居然还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别人真是找不到我的苦啊~ 老粉都知道,我一直在说,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区分度一下子就展示出来了——因为小学课内数学的计算强度相比于初中是根本不够看的。要知道在初中进入代数式的学习之前,都是要讲有理数的计算的,而这些有理数计算的难度比小学是有质的飞越的。 而且初中越好,老师讲得越快,给你练计算的时间也就越少(偏偏计算就是要大量时间练习的)——因为要不停地往后赶,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反对普娃硬塞进好初中的一个原因。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一个老师的讲课速度是取决于平均水平的,高于或者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的体验感都是非常差的。 所以对普娃而言,一定要把他放到和自己水平匹配的班级,这样老师慢慢讲,他还能学得更扎实一些。 事实上,初中的有理数运算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正负号的运算规则、凑整、裂项、通分、能用整数运算不用分数运算、运算符的优先级、验算等等等等。单列出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杂糅在一块,而且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还要保证速度。 那些在小学毕业前就来问我暑假该干什么的家长(包括认真看我公众号里关于小学毕业暑假孩子数学应该学什么的相关文章的家长),基本上孩子衔接的都很不错,因为抓住了重点,而且目的性明确,学习的量也不大;而那些现在火急火燎才来问我的家长(包括暑假前咨询我但是没落实好我的建议的家长),娃的情况确实很让他们头疼。 有理数的运算不过关的打击是双重的——一是会让孩子对自己以前小学数学的“辉煌“产生怀疑,信心崩塌;二是真真切切地影响后续多项式的学习。 真的,去医院看病,你排队俩钟头,医生给你看一分钟,开药让你走人,千万别觉得那是在糊弄你,更不要跟医生说你说的和百度说的不一样——无他,唯手熟尔。遵医嘱,你的病不一定好;不遵医嘱,你的病好不了的概率那可就大的多了。 什么?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说了多少遍了:不要问我两行字回答不完的问题,买本《不焦虑的数学》,里面啥都有。 不标红了,全文都是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