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老人提出,2023年给低收入群体,统一涨500元养老金,遭到专家反对,你支持谁?

 小生意商机 2023-10-18 发布于重庆

从2005年养老金调整一来,到2022年,养老金已经连续上涨18年。

但是养老金的涨幅,也从10%一路下跌到4%,创出了18年来的新低。

目前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1.3亿人,其实他们对统一上涨养老金已经“麻木”了。

比如2022年上涨4%,2000元的涨80元,10000元的涨400元。养老金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

基于这种情况,很多的退休老人提出自己的建议,2023年的养老金上涨时,能否钱多的不涨,补贴给低收入群体。

比如5000元以上的不涨,把养老金低于1000元的,统一上涨500元。

一、为什么会提这样的建议?

1、更好地现实共同富裕的目标。

现在广大退休人员对统一上调不感冒,而是希望上调时优化上涨的结构。

也就是说让低收入者多涨一点,让高收入者少涨一点,慢慢缩小差距,慢慢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民生的惠民政策,国家要推动共同富裕,也要改善养老金的均衡。

养老金少的,涨幅少的可怜,而养老金多的,则越长越多,差距越来越大,国家要推动共同富裕,如果不给低收入人群增加养老金,差距会越来越大,谈何共同富裕呢?

2、不能忘了历史贡献。

虽然养老金的平均值是3000元,但是低于3000元的人群太多了,很多只有一两千元的养老金,甚至农村很多人只有200元,过得非常寒酸。

这些低收入养老金人群,也是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比如三农专家温教授所说: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是低成本的发展,实际上是让广大农村出让了利益。

过去几十年,农民出让了巨大利益,等年龄大了,得到一些回报或倾斜照顾也是应该的。

这些人在国家建设时付出了青春,个人牺牲多,现在国家经济好了,不应该补偿一下历史的亏欠吗?

现在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年人艰苦奋斗的成果,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啊。

二、专家对此怎么看?

1、已经有额外的倾斜。

专家直言,凭什么让低收入的多涨,高收入的少涨?

就好比是存银行,存多少钱取多少钱,难道存钱少的取出钱多吗?

目前每次上调养老金时,都执行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三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定额调整方面,已经体现了公平调整的原则,人人增加相同的养老金,实际上照顾了低收入的群体。

2、打击缴费积极性。

现在领取多少养老金,完全就是靠之前自己缴纳了多少养老保险决定的。

如果一旦换成按工龄的方式上调,那么就会打击很多人的缴费积极性,不利于养老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一旦造成吃大锅饭的现象,不利于鼓励在职人员缴费的积极性。

你想啊,上班的时候缴得多,退休之后按工龄统一上涨,搞平均主义,谁还愿意多缴费啊。

如果收入高的人不愿意多缴社保,那么粮仓里没有粮食了,已经退休的和即将退休的人都没有饭吃了。

3、各地物价水平不一样。

专家说各地物价水平不同,退休人员生活成本不同。

统一增加500元,不符合异地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

养老金本身就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有一个全国统筹问题。

4、养老基金的钱不够。

养老金的主要来源,依赖于在职人员的缴费,来源金额少了,养老金库存容易出现危机。

有的专家表示,办好事,这是人人都愿意做的事情,但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如果是按照每人发500,或者是1000的水平来发放养老钱,那么对当地的政府财政是相当大的考验。

而且经过某些专家的测算,认为当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没有这个实力来支付这么大一笔开销。

让每个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个安稳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硬性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小编认为在制定政策方面,要多听听不同群体的心声,不要只听专家的建议。您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