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书法作品

 家有学子 2023-10-18 发布于甘肃

郑板桥书法轴《春风十里》,藏于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

图片

春风十里送啼莺,山色江光翠满城。
曲岸红薇明涧水,矮窗白纸出书声。
衙斋种豆官无事,刀笔题诗吏有名。
昨夜村灯鱼藕市,青帘醇酒见人情。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被称为“三绝”的诗书画大家。他生活在“康乾盛世”时期,于山东范县、潍县做邑令11年,勤政廉明,爱民如子。他的书法独创一格,以隶楷为主、篆隶楷行相参、并杂以兰竹画法入书,自称“六分半书”;绘画师法造化,继承传统,多绘兰竹石,尤精于竹,再配以点睛之题跋,极富哲理,有“郑竹、郑兰”之誉。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图片

图片

郑板桥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而以“六分半书”名世。所谓六分是从隶书的角度而言的。隶书又称“八分书”,而郑燮的隶书则杂以篆行草各体,隶书仅占据六分多一点,故谓之“六分半书”。

郑板桥行书欹侧多姿,书卷气浓郁,有宋人气息,显然胎息于苏东坡,犹在精神气质上得苏字之神韵。因为这个底子,也因为其文学修养与宽广的胸襟,他一生无论书风如何怪异,都能使一幅字神完气足、协调一致,世所谓其“乱石铺街体”杂乱之说,要么是没见过原作,要么是人云亦云,基本都是信口雌黄。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在山东范县、潍县做邑令11年,乾隆十八年辞官回乡,卖画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