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3-10-19 发布于河北

文|伊力

编辑| 伊力

1999年,中国制造在越南市场实现了短暂的辉煌,国产摩托车抢占市场,一举打败日本品牌,成为销量第一。

然而,这场胜利很快就化为乌有,仅仅几年后,日本企业反攻回来,中国摩托不仅丢失市场地位,销量更是暴跌到了不足5%。

有专业人士对此评价道: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当初中国为何能够在越南站稳脚跟?为何如今却再次面临久攻不下的窘境呢?

中国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竞争

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显著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加之购买汽车需要支付高昂的税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选择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据统计,越南全国各类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500万辆,几乎每两个人就拥有一辆,在越南人看来,骑什么样的摩托车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购买力。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南因其庞大的摩托车市场潜力而成为多个国家摩托车企业竞相争夺的战场,日本摩托车公司凭借其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先后进入该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日系品牌由于质量过硬、品牌影响力强,深受消费者青睐,90年代时,日本本田、雅马哈等知名品牌已经基本垄断了越南市场,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98%。

90年代末,中国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注意到了这个市场机会,开始以更低的价格进入竞争。

1999年之后,大量中国摩托车品牌进入越南销售,迅速打开局面,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超过80%。

中国企业凭借产品的价格优势开辟这个市场,与日系摩托车价格昂贵不同,中国产摩托车批发价约为700美元,零售价也只在1200美元左右,仅日系产品价格的一半不到。

反而产品质量和性能也接近日系标准,无疑非常具有竞争力,于是,从1999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厂商纷纷进入越南,抢滩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

其中,广西和云南等地的摩托车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毗邻越南,运输成本更低,优势更大,短短两三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就在价格优势的带动下取得长足进展,市场份额超过80%。

隆鑫、力帆、宗申等中国品牌迅速进入越南各地,一时间中国摩托车成为街头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但随后日系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日系企业开始推出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的控制。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口碑受损。

这场竞争双方各有利弊,日系企业虽然产品质量较高,但价格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中国企业则凭借价格开拓市场,但产品附加值不足。

但随着日本再次对越南市场的“发难”,他们重新夺回主导权,反观国产摩托车则是几乎丢失了整个越南市场。

国企内卷自毁名声 中国摩托退出越南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品牌崛起,以低廉价格打败日系,成功打开越南市场,一时间让人眼前一亮。

但就在中国品牌兴高采烈之时,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席卷而来,直接把刚刚崛起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连根拔起,退出了越南,这一切的缘由都要重新回到那个年代才能说起。

当时日本本田、雅马哈等摩托车品牌统治着越南市场,但价格昂贵,对于大多数越南消费者来说有些超出承受范围。

正当本田等企业坐享江山时,中国的力帆、嘉陵等国产品牌蜂拥而至,用几乎半价的价格夺去了大半市场。

令人兴奋的是,尽管大幅降价,但利润率依然可观,这引来了更多中国企业的注意,纷纷打着分一杯羹的想法加入战局。

一时间,70多个中国摩托车品牌挤在了狭小的越南市场,你争我夺、毫无章法。

由于品牌太多相互竞争,中国企业为了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开始了疯狂的价格战。

根据统计,中国摩托车的平均价格每个月直线下降70美元左右,短短两年时间就从800美元暴跌至170美元,几乎腰斩!

这场残酷的价格战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利润骤减,不得不采取降低成本、压缩质量的办法维持利润,还有个别不法厂商选择在越南组装劣质摩托车组件来牟取暴利。

这让原本性价比颇高的中国摩托车,逐渐在越南消费者心中成为了劣质的代名词。

起初,越南消费者还为低廉的中国摩托车推崇备至,但没过多久,质量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劣质车型不到半年就要频繁维修,严重影响出行,原以为便宜就是好,到头来却发现是以次充好,消费者立刻对中国车品牌敬而远之。

与此同时,吃了败仗的本田也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总结教训,重整旗鼓,专门开发了适合越南市场的廉价车型。

这些车型虽然不如中国车便宜,但质量明显更高,深受越南用户青睐,本田也加强了售后,稳步夺回市场。

而在价格战中元气大伤的中国品牌,不但面临严重亏损,品牌形象也跌到了谷底。

今天打开越南市场,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曾风头无两的中国摩托车,如今只占了不到5%的细微份额,口碑的毁坏几乎无法弥补。

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教训十分深刻。短期的价格战可以赢得市场,但长期看,企业还是要注重质量、服务和品牌口碑,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

那么中国还有没有机会,可以在日本手中重新夺回在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呢,国产摩托车又要到何时才能觉醒?

国产摩托车何时崛起

国产摩托车曾经在东南亚市场风生水起,但也经历过跌宕起伏,现在,随着电动化时代的来临,中国摩托车企业是否能抓住机遇,实现再次崛起?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大举出口东南亚,尤其在越南市场一度占有较大份额。

但是,在日系品牌卷土重来后,加上国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中国摩托最终从越南市场撤退,这无疑是一次教训,但也值得我们深思其中的原因。

国产摩托车在发动机和其他关键技术上与日本企业存在明显差距,长期以来,国内企业更多依赖引进和仿制,自主创新不足。反观日本厂商则是注重技术积累,持续研发投入力度大,相比之下,我国摩托车产业缺乏长期规划,更看重短期利益。

加之我国本土摩托车市场规模有限,由于许多城市实施“限摩令”,市场前景不明朗,也制约了企业研发投入,企业没有足够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反而日本等国摩托车拥有广阔的本土市场,形成强大的技术积累。

国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盲目压低价格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形成负面印象,而日企避开直接价格战,通过差异化战略来吸引用户。

面对电动化浪潮,中国企业似乎看到转机,以力帆为例,它将出口电动摩托车作为新的增长点,再次瞄准越南市场。

相比传统摩托车,电动车在越南也具有政策优势,并且电动车更环保、安静,也符合政府推动的绿色出行方针。

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动化领域,中国企业并不处于劣势,许多日本品牌依赖中国工厂代工。关键是要避免重复当年的失误,防止恶性竞争,保证产业健康发展。还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因为它们注重品牌形象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企业还应该深入研究东南亚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消费者偏好,例如越南用户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价格优势,这与中国制造有契合之处。

但是国产摩托车也不能一直以低价策略打天下,还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以获得长期信任。

如今,电动化为国产摩托车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是否能抓住机遇实现再度崛起,还有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注意品牌和服务建设,防止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根据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产品定位,只有这样中国摩托车才有可能重返东南亚,再创辉煌。

结语

中国企业要在海外立足,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基础,但也需要学会本地化,适应不同的市场和文化。

中国企业的崛起靠的是踏实、努力、开拓创新,而非一蹴而就,世界是个大舞台,不要总是当观众,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中国企业和品牌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根据平台规则,您关注+点赞评论会保持铁粉身份,为您推荐更多优质内容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