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置信的历史

 四地闲夫 2023-10-19 发布于山东
历史其实挺有趣
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3-10-19 13:36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秋日生活打卡季#

难以置信的历史

(紫禁城 养心殿)

清朝的第十位皇帝,是同治。

同治驾崩的时候,只有十九岁。

英年早逝也就算了,这哥们还一个儿子也没留下,相当于说是同治这一脉的子嗣,直接就绝了户了。

而且,同治上边的皇帝,是咸丰,而咸丰也就同治这么一个儿子,同治一绝户,就代表着咸丰皇帝也绝户了。

两位皇帝接连绝户,那么大清王朝继承人的问题就变得尤为尖锐,所以同治皇帝大行不过俩小时,一场选定新帝的会议,就在紫禁城养心殿的西暖阁里开上了。

主持会议的,是咸丰的老婆,同治的生母,也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慈禧太后。

当然,这个时候的慈禧太后,她也是帝国头号掌权人物。

一帮大清的头头头脑啊,宗亲藩王啊,军机大臣啊坐到一起,大家开始杂七杂八的推荐人选。

首先被推出的是,是溥侃和溥伦两位。

这两位呢,是乾隆皇帝的后代,为五世孙,说实话那和咸丰同治的关系已经很远了,所以慈禧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

她倒不是嫌弃这是远宗,而是因为,她认为如果未来的皇帝跟她慈禧血缘关系不太近的话,她不太方便控制。

溥侃和溥伦被否决之后,又有人提议载澂继位。

这个载澂,他是道光的孙子,关系稍微近点,但是问题是,载澂当年曾经带着自己的儿子同治微服私访(其实就是嫖娼),搞不好儿子的花柳病就是他害得,这孩子轻浮孟浪,更加不好管教,所以慈禧也不同意。

选来选去,慈禧最终敲定,由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位,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难以置信的历史

《慈禧下棋图》 局部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而这个载湉,则是醇亲王和妻子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

诸位问,叶赫那拉·婉贞是谁?她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你看,把自己妹妹的儿子拥立为新皇帝,这一听就十分靠谱。

然而,慈禧太后为了更加靠谱,她直接把载湉过继给了自己老公咸丰当儿子。

载湉成了咸丰的儿子,那么她慈禧就成了载湉的母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反倒成了载湉的生母。

奕譞是亲王,他这一辈子的政治仕途,基本上也就这样的了,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他儿子能当上皇帝这种事儿,不管怎么看,都和普通人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样幸运。

但是奇怪的是,当慈禧宣布要把载湉立为新帝的时候,列席会议的醇亲王奕譞却是哀嚎一声,随即栽倒在地。

这位大清王室在地上一边扑腾一边打滚,这可就算是哭开了。

如此严肃隆重的帝国高层会议,这成何体统?一帮大臣们赶紧去拉奕譞,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拉得动。

诚然,奕譞的伤心,是有着他的理由的,因为他素来知道慈禧太后的手段,同治是她的亲儿子,她照样控制的死死的,那么自己这个儿子落到慈禧的手里,其命运该是何其悲惨,那就可想而知了。

难以置信的历史

(爱新觉罗·奕譞)

不过,奕譞也只能是哭哭而已了。

公元1875年,正月十二日,礼花齐放,鞭炮齐鸣,钟鼓敲响,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在紫禁城太和殿登基,成为了大清王朝历史上的第十一位皇帝。

载湉,或者说光绪登基之后,因为年龄太小,所以照旧是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对外,慈禧对光绪十分关爱,甚至说“(皇帝)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意思是说慈禧不放心下人伺候小皇帝,所以每天都把光绪带到自己的床上睡,冷了就加被子,热了就换薄衣服,又说“...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意思是慈禧每天都要教皇帝读书识字,教他学习四书五经,生怕对光绪的关爱不够。

这种话,那当然听听就得了,因为慈禧这个人,她不仅很忙,她的性情还十分冷漠,所以她只会把照顾光绪的工作交给她最为信任的宦官李莲英。

慈禧找到李莲英,表示皇帝这么小,不能没人管,你来替我照顾他吧。

李莲英当然也面露难色,宦官会伺候皇帝,但是宦官不会带孩子,因为宦官他也生不了孩子,没有过子女,所以他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而且,李莲英他是内务府总管太监,他平时也很忙,所以慈禧把光绪教给李莲英,李莲英也只能把光绪交给他手底下的小宦官。

小宦官都是十五六岁,他们当然更不会带孩子,所以光绪的幼年时代,在这群宦官的手底下没少受折磨。

难以置信的历史

(李莲英)

这个所谓“折磨”,当然不是说宦官们会打骂光绪,而是指宦官们照顾光绪的方式方法,是极有问题的。

比如,光绪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时常吃不好饭,也吃不饱饭。

我们知道,清朝的皇帝吃饭,那摆的都是大长条桌子,御膳房一顿做上个几百道在摆在桌子上,以供皇帝这吃几口,那吃几口。

病从口入慎言语,保身之要节饮食。

所以,人虽食五谷杂粮,但如果吃的太丰富,种类太杂,也难免会不舒服,比如吃这个过敏啊,吃那个胃痛啊之类的。

在宦官们眼里,照顾光绪的第一要务,是不能让皇帝生病,所以宦官们不敢让皇帝乱吃东西,每天就是把光绪皇帝牢牢固定在椅子上,只给他夹眼前的那么几道菜。

眼前的是豆腐,那就天天吃豆腐,眼前的是馒头,那就日日吃馒头。

结果光绪长期进行这种单一饮食,身体虚弱,面黄肌瘦,长期营养不良,那气色别提有多差了。

假使有一百道菜,光绪每天固定就吃那么两三道,那剩下的菜,其实就没有必要倒掉,而是撤了上,上了撤,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好些时候给光绪端上来的都是发馊发臭的剩饭剩菜。

难以置信的历史

(御膳)

不过,虽然给皇帝上的都是剩饭剩菜,但是按照成例,皇帝的每顿饭菜必须是新鲜的,所以御膳房宦官则可以照常支取用以皇帝吃喝的银子,然后中饱私囊。

除了在吃饭上苛责光绪之外,宦官们还固执的认为,小孩子需要多穿衣服才能免受风寒,而只要不受风寒,那就等于是不生病。

所以,无论酷暑严寒,宦官们给光绪准备的永远是一套厚实的棉袄,冬天穿棉袄还行,御寒又暖和,但大夏天室外温度三四十,宦官们却照旧给光绪穿厚衣。

吃饭吃不到,光绪没办法,因为他小,椅子他下不来,菜他也够不着,但是天冷天热他是知道的,所以小皇帝一热,他自己就解棉袄,然而宦官们生怕小皇帝受风着凉,立刻就把棉袄给他套上,这把光绪给热的啊,结果大夏天生出了一身痱子。

大概有读者读到这里,认为综上所述很不实际,很假,因为在大众的想象里,皇帝是万乘之尊,尊贵无比,成为皇帝,就代表了他过得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日子,享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生活,这光绪虽然算是末代皇帝,但他毕竟也是皇帝啊,怎么可能过这种日子?

但是,上边的记载,却并不是作者瞎编的,内容的可信度,可以说是比较高的。

因为这些事,是同时期一个叫做翁同龢的人记载的。

难以置信的历史

(翁同龢)

这个翁同龢,他是光绪的老师,光绪打小就是他负责教育的,他和小皇帝时常接触,所以他写了一本《翁同龢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了下来。

俗话说,人生没有白白承受的苦难,小时候多吃点苦,长大保准就能过上好日子。

然而,童年的不幸,却还只是光绪苦难的开始。

因为,光绪皇帝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慈禧太后的严密控制下度过的。

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就主和。

光绪想要图强变法,慈禧不同意,大肆屠杀变法派。

光绪说那我是皇帝,别的我做不了主,谈恋爱这事儿我总能自己做主吧,我喜欢珍妃,我要和她长相厮守,慈禧还是不同意,慈禧不仅不同意,还直接把珍妃给扔井里了。

光绪生气,光绪反抗,慈禧二话不说就把他给关了禁闭。

你干什么都有人阻挠你,你说什么都有人反对你,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给你添堵,就是让你什么都干不成。

您想想,这得多憋屈。

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幸运的皇帝有很多,一生顺遂的乾隆,天命风流的唐玄宗,捡大漏的赵匡胤....但如果说历史上不幸的皇帝,恐怕当属光绪老兄了。

难以置信的历史

(光绪皇帝坐像轴)

人生最后的阶段里,光绪还曾感叹:

“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

那么请问,最不幸的皇帝是什么样的?

不是吃不上饭,不是喝不上水,不是过得不好,不是没有牌面,不是没有权力,而是他彻彻底底的丧失了作为帝王的尊严。

帝王如此,世人亦然如此。

尊严那么小,它甚至不是具象化的,不是可触摸的,但那却是有些人唯一所拥有的东西了。

三十八岁,光绪郁郁而终。

有意思的是,光绪死后不过二十个小时,慈禧也薨了。

这两个晚清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想来临死之际,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的最终画面,应该是不同的。

慈禧想什么作者不知道,也不关心,但是想来,光绪皇帝会想起四岁的自己被百官伏地叩首,齐呼万岁,而自己则被这庞大的阵仗吓的哇哇直哭的那个,寒冷的上午。

光绪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原来命运,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他生命中不仅礼物,就算是命运赠与他的苦痛,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