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水浒·田虎

 二岸猿声啼不尽 2023-10-20 发布于福建

#秋日生活打卡季#

诗曰:

河北朔风吹彻地,烛光何处试登高。

悲欢自待由天命,白石经年不可逃。

田虎,男,原是河北威胜州沁源县一个猎户,颇有膂力,熟武艺,专一交结恶少。后占据河北为王,成为四大寇之一。

读水浒·田虎

何谓四大寇?原来神医安道全上山之后,却把毒药与宋江点去了文面。然后美玉灭斑,得以与柴进一路,扮作闲凉官,再叫戴宗扮作承局,去得京师看花灯。

柴进借助燕青设计,取了王观察的衣服腰牌,戴了翠叶金花,便勾入内里去。转到道君天子的睿思殿,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写着道: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柴进看了四大寇姓名,暗忖国家被我们扰害,因此时常记心,写在这里。取了随身暗器,只把山东宋江那四个字刻将下来。这时天下作乱的,已经不止是山东,其它三方各部也有动作。

话说河北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田虎乘机纠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初时掳掠些财物,后来侵州夺县,官兵不敢当其锋。

读水浒·田虎

道君天子君临天下,诸般皆能,独不可为君,后果显现。什么情况?文官要钱,武将怕死,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

或一名吃两三名的兵饷,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饷使用。

到得点名操练,却去雇人答应。上下相蒙,牢不可破。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

因此,一个区区猎户,也能趁势而起,呼啸山林,冲州撞府。到那临阵时节,却不知厮杀,横的竖的,一见前面尘起炮响,只恨爷娘少生两只脚。

当时也有几个军官,引了些兵马,前去追剿田虎,那里敢上前,只是尾其后,东奔西逐,虚张声势,甚至杀良冒功。百姓愈加怨恨,反去从贼,以避官兵。

田虎占去了五州五十六县。那五州:一是威胜;二是汾阳;三是昭德;四是晋宁;五是盖州。那五十六县,都是这五州管下的属县。田虎就汾阳起造宫殿,伪设文武官僚,内相外将,独霸一方,称为晋王。兵精将猛,山川险峻。

且看之前的宋江等人,占据梁山之地,破济州、高唐州、大名府。童枢密使、高太尉先后调集大军围剿,也落得个铩羽而归,高太尉还被擒获。只是道君天子一味蒙蔽而已。

宋江率梁山军征讨辽国,胜利班师后,由于蔡太师、高太尉等的阻扰,没有得到实质的封赏。于是,宋江担心人马久闲,情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

经由宿太尉保奏,道君天子,降敕封宋江为平北正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会集诸将,收拾鞍马衣甲,水陆并进,船骑同行,征讨田虎。

按理说,三晋山川险峻,须得先去打探山川形势,方可进兵。这时,燕青取出一轴手卷,展放桌上。却是三晋山川城池关隘之图。凡何处可以屯扎,何处可以埋伏,何处可以厮杀,细细的都写在上面。

这样重要的宝物,从何而来?正是前日破辽班师,回至双林镇,所遇那个许贯忠,邀燕青到家,临别时,将此图相赠。

田虎一伙本是乌合之众,部下纵横,久无敌手,轻视官军,却不知宋江等众将如此英雄。因而,梁山军士气旺盛,连战连胜。待到公孙胜破了乔道清妖术,田虎方大势将去。

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更有张清与琼英是宿世姻缘,打入到了对方的内部,与琼英郡主成亲,深得信任。琼英反正,吴用设计鸩杀国舅邬梨,还制造假象,拖住田虎,心存侥幸,未能北降金人。

读水浒·田虎

当时张清救驾,奉请田虎前到襄垣城中,权避敌锋。待臣同郡主杀退宋兵,再请大王到威胜大内,计议良策,恢复基业。

田虎等众,已到襄垣城下,背后喊杀连天,追赶将来。襄垣城上守城将士看见,连忙开城门,放吊桥。田虎身边三千余人,紧忙入城,却都赶入陷坑中去,被军士把长枪乱搠,不留半个。

田虎见城中变起,方知是计,急勒马望北奔走。张清、叶清拍马赶来,不料田虎马快,已离了一箭之地。只见田虎马前,忽地起阵旋风,风中现出一个女子。

这女子便是琼英之母宋氏的阴魂,当年为田虎所获,不肯失节,将身窜下高冈撞死,化作一块白石。白赛霜雪,一毫瑕疵儿也没有。当时其夫仇申已先为田虎乱兵所害。故而宋氏冤魂不散,来讨公道。

女子身旁,又起一阵阴风,望田虎劈面滚来,那女子寂然不见。田虎坐下马,忽然惊跃嘶鸣,田虎落马堕地,被张清、叶清赶上,跳下马来,同军士一拥上前擒住。

于是,梁山军在五月之内,成不世之功。张清同琼英、叶清将陷车囚解田虎等,解到东京。道君皇帝敕下法司,将田虎、田豹、田彪押赴市曹,凌迟碎剐。田虎开刀碎剐后,琼英将田虎首级摆在桌上,滴血祭奠父母,放声大哭。

@今日头条@微头条@头条北京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