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资料|战国·中山王三器

 老庆mqo544fkvp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战国时期的中山,即春秋时期的鲜虞,本是戎狄部落的一支,过去有关的史籍记载很少。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出中山国重要遗址,遗址座落在平山县三汲公社东灵山和西灵山的南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中山王鼎、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合称“中山王三器”。“三器”都带有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国大量重要史实,为研究中山国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三器”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中山王三器”铭文均为刻款,是待铜器铸好后刻制上去的,非常考验刻画者的功力。铭文镌刻运刀如笔,线条刻画生动,尖入尖出,同时追求方圆、粗细、轻重、虚实等变化,体现了高超的技艺,是我国古文字中的一朵奇葩。

从书法风格上看,铭文线条流畅,纤细劲秀,字形修长,重心偏上,极富装饰趣味。章法随势附形,排列参差错落。通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灵动自然,风格独特,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品。

图片
图片

中山王鼎,高51.5cm,最大直径65.8cm,1977年在西灵山一号大墓中出土,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周身刻铭77行,计469字。据铭文得知,此鼎为中山王十四年铸,是用以赏赐中山相周的,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其铭文字数之多,仅次于西周毛公鼎,在战国铜器中更属罕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山王圆壶,高44.5cm,腹径32cm,1977年于中山王墓出土。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腹与圈足皆有铭文,腹部铭文59行、182字,圈足上文字1行、22字。铭文内容为中山王的嗣王为先王所作的一篇悼词,除歌颂先王的贤明外,还大加赞扬相邦司马赒的内外功劳,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山王方壶,高63cm,腹径35cm,重28.72kg,1978年于中山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壶身周正,棱角分明,洗练的线条,刚中带柔,四角各铸有一条神采飞扬的夔龙,赋予简洁的器身以变化。腹四面刻有铭文,每面10行,共450字。据铭文,这是一件中山国王命令其相邦铸造的酒器,其中所记载的中山伐燕及国君文、武、桓、成四公之世系,可补史籍之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识|书写|审美|温度

从今以后

做一个拿起毛笔的人

学而时习,学而时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