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在意别人怎么看我?(知乎LIVE开通)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引子

提一个问题:如果有个大众脸的异性说你很美/很帅,两小时后另一个大众脸的异性说你真丑(假设这两个大众脸没有什么额外加分减分要素),你最后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再提个问题:如果有个大众脸的异性说你真丑,两小时后另一个大众脸的异性说你很美/很帅(假设这两个大众脸没有什么额外加分减分要素),你最后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一般来说,被夸奖会开心,被批评会难过,所以第一个问题的情绪应该是先开心后难过,第二个问题的情绪应该是先难过后开心。

但是如果你的情绪几乎没有被其中一种评论影响,而是更多被另一种评论影响,那说明,你内心的记忆里,你的重要他人是那样评价你的。

比如说,你被人夸奖很美,你很开心,后来有个人来说你很丑,你很鄙视得把他骂跑了,因为你内心里,你爸爸夸你长得像朵花儿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再比如,你被人夸很丑,你很难过,后来有个人说你好漂亮,你觉得他在侮辱你在说反话,因为小时候你妈说你丑的声音还犹在耳边。

客体关系

1、客体关系是什么?

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真正影响一个人精神发展过程的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

2、客体关系的地位

a.精神分析的三大分支之一:传统精分;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

b.客体关系理论作为新精神分析的一种理论在当今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领域应用相当普遍。在西方,客体关系早已应用于精神病理的解释,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分类以及疗效的预测;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c.大家比较熟知的依恋理论研究(不安全型依恋),发现了成年后的依恋关系模式与早年跟父母的依恋关系模式有高度相关,背后的原因(心智化模型)可以由客体关系理论解释。

3、客体关系的核心

客体关系的核心是这幅图。简单来说,一个人的自我认识不是个体性认识,而是关系性认识。人只有在关系里才是人,因为人生下来就在关系里,剥离关系,婴儿一天都活不下去。

自我认识不只是对自体(独立的自己)的认识,还包括了对影响自己的内在客体(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

当一个人片面强调要自己爱自己的时候,并不能构建与他人的友好关系,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美好。反而,忽视了内在客体,想把内在客体“赶出去”,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有些孩子很恨父母,总是想把“父母”从脑子里赶出去,会发现真的很难做到。

评价焦虑

【问】为什么我总是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我?而且很恨别人看不起我?

一、普通的评价焦虑

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有问题吗?其实每个人最初都是在别人评价里构建自我意识的。

小时候你父母经常夸你什么,你可能会一直相信自己有那种优点。父母经常批评你什么,可能就一直会为那缺点而苦恼。

比如有的女生明明很漂亮,但是内心还是觉得自己某个地方太丑了,可能就是因为那个部位被妈妈批评过。

人长大以后,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评价体系,能够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来评价自己与他人了。

但是,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本身错了的话,怎么办?那不是整个认知都错了啊。

那么,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对不对呢?

很重要的标杆,就是看别人是否跟自己的看法一致,或者差不多。特别是专家、意见领袖的观点,是否与自己一致。

尽管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也有失效的时候,就是别人的看法本身有可能是错的,那么反过来自己去跟别人看法比较、去参照,就变成“从众”了。

这种挫折遇多了,就会激励自己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而民主家庭的父母,很重要的优秀品质,就是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并且与孩子讨论交流。

以上,就是一个人从没有自己的观点,到参照别人的观点,到有自己的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跳跃过去,因为参照别人观点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或许你不知道,女人比男人更关注女人》
女人打量女人的前十榜单:
1. 衣服
2. 发型
3. 肤色
4. 身材
5. 事业线
6.(臀腿部的)脂肪团
7. 发色
8. 咪咪大小
9. 鞋子
10. 包包

二、过度的评价焦虑

不过,问题中提到的、也是有些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担心别人觉得(或者发现)自己什么地方不好,让自己很羞愧,或者很愤怒。愤怒常见于那种一直以来靠自己努力的孩子,他们的自恋会更加脆弱一些。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与下列三个要素有关:

一、全能自恋。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是完美的,但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有时(或者经常)不是,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挫败感。所以别人表现出对自己不满意、不屑、不重视的时候,自己会内心痛苦难受。

二、好坏二分。要么全好,要么全坏。自己不是完美的,那么就是“全坏”的,当自己受到挫败感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完全否定。

三、攻击投射。对自己完全否定的时候,死本能非常旺盛,有强烈的自我攻击的冲动。但是生本能会保护自己,所以会把自己的攻击投射到外界去,表现为对其他人的嫉恨。

【解决之道】

一、从全能自恋的幻想中走出来,接纳别人眼中的自己。

二、从好坏二分的逻辑中走出来,接纳有好有坏的自己。

三、把攻击投射的感受表达出来,让攻击冲动合理释放。

不容易做到,可以寻求咨询帮助。

另外,注意一个谬误,同类问题的答案下总有一个解决思路是“人们其实并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去看你,或者关注你在做些什么。”这句话值得批判性理解。

如果别人没有在意你,本身就是忽视你了。别人忽视你,至少因为你的外表和装扮是不被人注意的,那么要么就接纳你外貌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但是如果想让别人注意你,不如打扮得好点。毕竟,“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知乎LIV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