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呕吐 笔记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10-20 发布于北京

<呕吐的概念>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呕吐的病因病机>

病位:胃(肝脾)有关 。

病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病后体虚。 

病机:胃失和降。

<呕吐的诊断要点> 

以呕吐饮食、痰涎、水液等胃内容物为主症,常伴有恶心、纳呆、泛酸嘈杂、胸脘痞闷等症。起病或缓或急,多因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或有服用药物、误食毒物史。

<呕吐的病证鉴别>

呕吐VS反胃:

有虚有实<—>纯虚 

共同点:均属于胃部病变,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都有呕吐的表现】 

病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致胃气上逆<——>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水谷

症状:以有声有物之呕吐,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吐后舒适

呕吐VS噎膈(食道癌):

共同点:皆有呕吐的症状     

症状:进食顺畅,吐无定时<——>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病位:胃<——>食道  

病程:短,病情轻<——>长,病情重

预后:良<——>差

<呕吐的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次辨呕吐特点。

<呕吐的治疗原则> ★★★

【和胃降逆】止呕为总的治疗原则。

实证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 

虚证以扶正为主。 

<呕吐的预防调护> 

起居有常,避免精神刺激,注意调理饮食。 

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药物。 

【药物应少量频服,以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辩证论治>

趣味串记:

呕邪藿香保和

肝气四七煎,

(网络引用)

<1>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发热恶寒(表证-寒)、苔白腻,脉濡缓(湿)。  

<2>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

饮证—>①心悸(水饮凌心证)

             ②呕吐(痰饮中阻证)

<3>痰饮中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小半夏汤=半夏+生姜

<4>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呕吐吞酸、胸胁胀痛、嗳气频繁

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大枣 

<5>脾胃气虚证<脾胃功能下降且无寒热阴阳倾向>(【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砂六君子汤加减食入难化

四君子汤(参术茯草)+陈皮=异功散→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陈皮+半夏=六君子汤→①哮病(肺脾气虚证)②痫病(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六君子汤+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呕吐(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木、霍、葛=七味白术散→消渴(气阴亏虚证)

四君子汤+四物汤(芎归地芍)=八珍汤

<6>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中汤加减四肢不温,大便溏薄,面色㿠白舌质淡,脉濡弱。 

理中汤=四君子汤(参术苓草)去苓+干姜

<7>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门冬汤加减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