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名嘴”海霞:21岁加入央视,嫁大12岁清华教授,已转型步入另一条人生大道

 富书 2023-10-21 发布于北京

从业30年,她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主持一场不出错,这并不难,但主持了几千场节目,依然零失误,这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严谨认真的态度。这背后的努力和付出,知道的人恐怕并不多,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海霞背后的故事。

富书作者:唐一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某位央视主持人的一组旧照,大家能认出她是谁吗?

她穿得十分朴素,大热天顶着高温,坐着乡亲们的摩托车到处跑;

她不怕脏不怕累,帮着村民打捞池塘里的垃圾;

面对村民,她永远面带笑容,一点都没有不耐烦; 

遇到老年人,她还会主动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还掏出手机给老人拍照留念。

这位接地气的主持人,就是曾在《新闻联播》播音多年的海霞

 

当时,海霞正在自己的老家河南农村参与扶贫工作,哪怕她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央视名嘴”,是主持《新闻联播》的“国脸”,但她面对村民,依然没有任何架子。

这样的海霞,真的很值得我们钦佩。

很多人不知道,海霞21岁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央视,同年就主持了央视3档重要的新闻栏目。

从业30年,她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主持一场不出错,这并不难,但主持了几千场节目,依然零失误,这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严谨认真的态度。

这背后的努力和付出,知道的人恐怕并不多,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海霞背后的故事。

1972年,海霞出生于河南郑州,爸爸是干部,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

可能是因为父母的遗传,也可能是因为家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海霞从小就很爱学习。别的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跳橡皮筋,但海霞从小就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

再加上妈妈是语文老师,对海霞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对海霞的言谈举止要求很严格,因此海霞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字正腔圆、说话不能出现错别字的习惯。

海霞刚识字没多久,她就学会了翻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她也从不乱读,而是翻字典去学习正确的读法。

自然而然地,海霞的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老师们一看,这孩子普通话那么好,就推荐她参加各种文艺晚会的主持人。

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海霞就一直是学校文艺晚会的主持人。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海霞更不敢松懈了,哪怕她的普通话已经很标准了,她还是会每天坚持听广播,模仿着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学习如何吐息、如何发音。

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海霞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河南省普通话教学观摩大赛的冠军。

童年时养成的兴趣,再加上这些年的历练,海霞自然也萌生了当播音员的想法,她决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之后当播音员。

但由于当时信息闭塞,海霞和家人错过了报名日期,海霞很是失落,觉得自己这辈子要和播音员这一职业无缘了。

但海霞的妈妈不放弃,她抱着海霞获得的一大叠奖状、证书,跑到北京广播学院河南报考点,和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地解释,差点给工作人员跪下了。

鉴于海霞确实优秀,工作人员最后答应了给海霞报名,不过也有要求,那就是她的各项成绩必须及格。

海霞妈妈拍着胸口说:“没问题,我女儿的成绩,肯定是优秀!”

海霞最后也没让大家失望,她以专业课和文化课双第一的成绩,于1989年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当时她才17岁。

但年轻的海霞,意气风发地走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她很快就遭受了重重的打击。

学校汇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分考生,她在河南很优秀,但和全国各地的学子放在一起比,就不够看了。

面对这样的挫折,有些人会意志消沉,得过且过,但海霞不是这样的人。

越是遇到挫折,她就越憋着一口气去抗争,大学4年,她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找个没人的教室练声,从来没睡过一次懒觉。

每天下课之后,她又会找一个没人的教室,朗诵当天的报纸,或者拿着字典大声朗读,直到管理员来赶她,她才会离开教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4年,海霞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她也得以被中央电视台看中,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央电视台。

这一年,海霞才21岁。

大家还记得,自己21岁时在做什么吗?

大部分人21岁时,可能还是大学生,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学生生活;

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已经走出社会,结婚生子,养家糊口。

而海霞21岁时,已经担任央视共3档新闻栏目的播音员了。

1993年,海霞进入中央电视台,当时她年仅21岁,一开始她的岗位也很边缘,只能在一些不太重要的节目中出镜。

但海霞的镜头感很好,主持天赋也很足,而且当时台里也缺比较好的主持人,领导就决定,试着让海霞主持《早间新闻》。

这是海霞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节目中出现,但毕竟她只是一位21岁刚毕业的小姑娘。

虽然她很重视这次出镜,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但越准备就越紧张,最后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自尊心很强的海霞,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打电话给妈妈,第一次哭了出来:“压力太大了。”

妈妈并没有责怪海霞,而是安慰她:“别紧张,心态放平和一点,不就是一个工作吗。”

而领导也没有过分苛责海霞,也对她的表现认可,觉得她只是过分紧张,但业务水平还是不错的。

最后,在家人和领导的鼓励下,海霞重新振作起来,在《早间新闻》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领导们一看,海霞的能力如此出众,过了一段时间,干脆让海霞主持《晚间新闻》。

也就是说,央视一早一晚两大关注度非常高的新闻节目,都交给海霞来主持了。

再加上一档滚动播报国内外新闻的《滚动新闻》,21岁的海霞,就已经主持央视3个新闻节目了。

那时候的海霞,忙得不可开交,当时的《晚间新闻》是晚上6点开始,她下午4点就会来台里准备;

《早间新闻》是早上6点开始,她凌晨4点到达直播间。

而且,播报新闻也需要提前准备,每次1小时的直播内容,海霞通常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去准备。

她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而且作息都是颠倒的,因此生物钟都被打乱,人也容易没精神。很多时候,她干脆不回家,在办公室支张小床眯一会,然后起来继续工作。

另外,她在家里准备了5个闹钟,哪怕回家睡觉,她也能按时起床去上班。

即便如此繁忙,海霞也从来没放下过对自己的要求,每一次节目播出之后,她都会回看节目的录像带,一点点地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有什么可以再提高的。

海霞就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好胜心,虽然同时主持3档节目,压力很大,也非常劳累,但她不允许自己认输,咬着牙就撑过来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6年,到了1999年,领导又让海霞担任《现在播报》的主持人。

当时的《现在播报》刚开播不久,收视率也一直不好,领导的意思,就是让海霞过来救一下这档节目。

在这档节目中,海霞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她花了大量时间在这档节目上,从选题到节目包装,再到主持人播报新闻,她都深入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2年时间,海霞就在结婚时放了4天婚假,可谓全身心地投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播报》在海霞加入后,收视率飚升,在当年获得了同时期新闻收视率第一的成绩,海霞也成为了全国人民熟知的“国民主播”。

2007年,海霞成为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这也是她事业的高峰。

在《新闻联播》,海霞的播音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截至2022年,她在《新闻联播》15年,在央视工作了30年,播音了几千场节目,从来没出过一次失误。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2020年初,当时疫情刚爆发,海霞正在播报《新闻联播》,导播突然递进来一份关于疫情的稿件,要求海霞立刻播报。

那份稿件长达3000字,而且海霞也没有事前阅读过,虽然是看稿朗读,但对于播音员的专业功底和心理承受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但海霞不慌不忙地,用最恰当的节奏、最舒服的语调,把这篇稿件读了出来,甚至在播报过程中,她还不忘抬起头,对着镜头,和观众眼神交流互动。

这一幕,很快就成为了网民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都感叹,海霞居然能有如此高超的专业能力,不少播音系的学生,也把这一幕当成教材,反复研究学习。

但对于海霞来说,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她多年来的自律,她从不因为自己已经成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她也保持着2个习惯:每天观看自己播出的节目,复盘可以改进的点;大声朗读半小时当天的报纸,保持自己的语感。

这样的严谨和自律,也为她赢得了不少荣誉:

她于2007年获金话筒电视播音作品奖,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到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央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

这一切,都是海霞应得的,她也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国脸”。

虽然海霞已经被大家所熟悉,但大家看到的,是那个在直播间播报新闻的海霞,不少人也会好奇,海霞的情感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海霞的情感生活,说起来也很有意思,1999年的一天,27岁的海霞去同事家做客,遇到了一位名叫罗永章的男士。

这位男士比海霞大11岁,是一名海归,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毕业后回国成为了一名生物科学家。

海霞的同事本来还担心,海霞和罗永章初次见面,会不会有点尴尬,没想到他们二人居然越聊越火热。

这同事当时还开玩笑:“你们第一次见面,就聊得这么开心,以后还不得结婚?”

这同事的话,后面真的成为了现实,海霞和罗永章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都认定对方是自己爱的人,在2000年国庆正式结婚了。

当时很多人替海霞打抱不平,觉得罗永章虽然有文化,但长得不好看,年龄还比海霞大那么多,而海霞是全国知名的主持人,嫁给罗永章太吃亏了。

但在海霞心中,罗永章是最爱她的人,时时刻刻都把她装在心中,有这样一个人当自己的丈夫,她内心充满了甜蜜和幸福。

只不过,当时罗永章在山东一所大学教书,而海霞在北京,海霞工作忙,没办法过去山东,因此都是罗永章在空闲时,不远千里跑去北京看海霞。

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确实也很难熬,罗永章后来干脆辞掉了山东的工作,放弃了自己原先积累的人脉,来到清华大学生物与科学系担任教授。

两夫妻终于能聚在一起,2001年,他们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女儿,但海霞工作实在太忙了,没办法照顾孩子,所以罗永章放弃了自己一部分科研工作,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海霞的公婆也赶过来帮忙,孩子因此也被照顾得非常好。

海霞的事业一路攀升,罗永章也没有放松,2001年开始至今,就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他领导科研团队研发出抗肿瘤新药——恩度,入选了“2005年国内十大新闻”。

2008年,罗永章获得了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

但在家里面,罗永章承担着家务和教育孩子的任务,是海霞最强有力的后方支援。

有了罗永章支持自己,海霞才得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之中,她也才可以在《新闻联播》中,成为全国人民都熟知的主持人。

结婚20年,两个人的感情一直很好,2020年跨年时,记者问海霞:“2020年最后一个拥抱,你想送给谁?”

海霞难得地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说:“要送给最爱我的人。因为平时都是你最关心我、最包容我、最支持我、最呵护我。

结婚20年,他们的感情依然浓厚,双方依然对彼此有着无比的包容和信任,这份感情真的能让所有人动容。

2022年6月27日,海霞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2023年初,“央视主持人大全”名单中,也没有了海霞的名字。

现在,海霞的身份是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她从台前转到幕后,把重心放在管理上,已转型为管理者。

根据央视的规定,主持人52岁之后要退居幕后,而海霞已经51岁了,所以就退下来了。

海霞离开主持人岗位,我们曾经熟悉的脸孔,渐渐远离了,这难免会让我们非常怀念,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惋惜,因为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海霞的职业生涯会来到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海霞依然管理着央视的播音员团队,经常给主持人们上课,希望能带出下一批优秀的主持人;

海霞还有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她也一直心系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提出了不少提案,希望能让孩子们有条件读书,长大后走出山区,获得更美好的人生。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深入农村,和乡亲们深入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好。

而且,因为退居幕后,她也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和丈夫女儿待在一起了,海霞自己也说,过去工作忙,亏欠家人太多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好好弥补他们了。

离开了播音室,海霞也只不过是换了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她的勤奋和敬业,也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祝福海霞,祝福她未来有更美好的人生吧。

作者简介:唐一,富书作者,用笔尖描绘未来,用心静待花开,第4本书即将出版,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