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介宾《类经图翼》及医易同源说

 慧然 2023-10-21 发布于广东

主敬以立其本

宋元以来,一些学者,比如张理,结合人的生理结构讲先后天图和河洛图。此种学风,到了明代,形成以易理解医理的流派。

在这当中,代表人物要数明代医家张介宾!

 1.

精通医理的张介宾著有医学名著《类经》。

此外,编有《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其中,《类经》分类编选《素问》和《灵枢》的原文,并详加注解;《类经图翼》讨论人体结构和医理,还绘了图、编了歌。

值得注意的是,《类经附翼》中撰有《医易》,系统地论述了易学和医学的关系,这是此前易学和医学著述中都很少谈论的。

 2.

从张介宾的著述来看,他的易学观点源于宋易中的象数之学,他的易学论述是从医学角度对两汉以来象数之学作了一次总结。

下面,粗略介绍一下张介宾易学基本观点。

(1)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邵雍曾提到「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张介宾继承了这一类观点,提出了医易说。

在张介宾看来,《周易》的基本原理就是医学的理论基础,医易相通,理无二致(《类经附翼》:「虽阴阳已备于类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

这就是张介宾大声疾呼的「易具医之理」。

Image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

与此同时,张介宾还提到「医得易之用」。

什么意思?要是说白了,那就是——张介宾认为医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深入地揭示、科学地应用身心中之易理(《类经附翼》:「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

因此,可以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医了!

瞧吧,易学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了,对不?

(2)阴阳说

为了说明生命,张介宾接过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邵雍的先天图中的宇宙论,以太极一气分化为阴阳二气构成生命基本要素。

张介宾就指出,万物和人类体质之不齐皆出自所禀赋的阴阳二气之纯驳不等。在《类经图翼》中,张介宾还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植物,得东气者多长而秀,得南气者多茂而郁,得西气者多强而劲,得北气者多坚而曲;再说动物吧,得阳气多者飞而亲上,得阴气多者潜而就下;至于人类,阳禀多者刚而烈,阴禀多者懦而柔(《类经图翼》:「凡万物化生,总由二气。得乾道者,于人为男,于物为牡;得坤道者,于人为女,于物为牝。乾类属阳者多动,坤类属阴者多静。方隅岁月,气有不同,万物适值其气,随所受而成其性。」)

ImageImageImage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

那么,在张介宾眼里,阴与阳什么关系呢?张介宾提出阳为生之本(《类经附翼》:「易有万象,而欲以一字统之者,曰阳而已矣。生死事大,而欲以一字蔽之者,何莫非乾阳之所为?」),即阳为阴之主。

以阳气解释生命活力、生理机能以及情志。

以阴气解释形体和脏腑等生理器官的素质。

由此,张介宾把补阴视为养生的重要纲领。

显然,这是易学在医学上取得的一大收获。

(3)五行说

五行,张介宾认为,是形质化的阴阳二气(《类经图翼》:「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本质还是阴阳二气。

ImageImage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

此外,张介宾还提出——五行互藏说(《类经图翼》:「所谓五者之中有互藏者,如木之有津,木中水也;土之有泉,土中水也;金之有液,金中水也;火之燃物,火中水也。」),以说明事物变化之繁复。

没错,五行之中各有五行,五行相互包涵。

养生,以及治病,大多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3.

通过从医学角度诠释阴阳和五行,一方面将古代医学原理纳入象数之学的体系中,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易学中象数之学的内容。

这样,张介宾的医易同源说更有说服力了

穷理以进其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