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高窟挖出“唐楷”真迹,重现晋唐之美,全球仅此一件,成为法国“国宝”

 所来所去 2023-10-22 发布于云南
 在隋代书坛,峻拔的北碑跟秀逸的南帖逐渐融合,使楷书的刚健跟柔美协调,不会有过分拙朴浑厚的篆隶笔意,也没有因秀逸飘逸,而丧失筋骨。

行笔提按顿挫丰富多变,并在虞世南、褚遂良带领下,使楷书由隋入唐,于魏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笔势,强化法度规范意识,衍生出干练精致的“唐楷”。

“唐楷”在书坛中学者众多,如今依然是入门的必学书体,在国展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能在书坛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其点画刚健有力。

有利于锻炼笔力跟法度意识,在结字上协调端庄,同时“唐楷”笔法变化灵活,富有趣味性,不会降低学书者的热情,或者拘束笔势、章法。

益于日后学习舒展流畅的行、草书,不过初学者临摹“唐楷”最好还是从墨迹下手,因为它严谨精致的势态,强悍深厚的笔法,在碑刻中无法展现。

可惜如今“唐楷”名家真迹寥若晨星,有些没有确凿证据,其实学习“唐楷”不用非从名家下手,唐代“官方抄经生”的水平丝毫不输“欧虞”等人。

而且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中,王圆篆道士打扫卫生时,挖出藏经洞,使不少唐代以小楷写就的,“官方抄经体”真迹重现于世,在这6万多件文书中。

颇为耀眼的一幅就是敦煌小楷《德言》,原文由南梁文学家刘勰所写,内容包括经济、哲学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理念。

全文共计3000余字,点画精妙流畅、秀劲舒润,随着行笔的轻重缓解,呈现出粗细虚实之变,蕴含清逸的节奏感,在沉着的中、侧锋加持下。

营造立体感,每一笔都干脆利落、张弛有度,呈现出精彩绝伦的变化性,结字宽阔明朗,笔力坚实遒劲,端庄大气而质朴浑厚,富有生动鲜活之美。

散发出潇洒温雅、高古肃穆的气韵,实现刚柔并济、稳中求趣,重现“晋唐”书法之美,水平一点不比名家差,时常临摹,能提高书法规范性跟沉着性。

逐步深化控笔功力,保证行笔运转自如、优美生动,之后写行草书也不会飞浮,还能养成正确的艺术审美,培养细节观察力,以及缓解压力、平心静气。

像这样精妙的唐代全本《德言》,全球仅此一件,不过在敦煌文物出土后,上万件文书被外国人买走,这件《德言》有四卷被伯希和带回法国。

目前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堪为此馆珍藏的“国宝”,后面四卷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并列为“镇馆四宝”。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敦煌小楷《德言》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同时面对此作还推出一款“经折装”,完全展开时跟手卷一样,还原真迹的长度大小,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时方便翻折,占用空间小,便于日常临摹或携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