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10-22 发布于上海

对于圆明园来说,很多人可能只熟悉它的废墟照片,只剩下几根大理石柱。
几个世纪之前,那些曾亲眼目睹过圆明园的人将其与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庙和罗马斗兽场媲美起来。
可惜的是,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破坏下毁于火海,如今只剩下了残破不堪的遗迹。英法联军抢走了大量珍贵文物,而未能带走的也被他们烧毁。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圆明园曾经是东方宝库,但却成了劫掠的目标,连石头和木材都被当做宝物出售。然而,即使经历了这么多毁灭,圆明园仍然保留了众多宝物。
在经过150年的焚毁后,我国专家对圆明园进行了考古修复,竟然发现了超过50000件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躲过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破坏的呢?
圆明园在清朝时期经历了六位皇帝的建设和扩建。
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首先建成,被命名为圆明园。雍正皇帝将圆明园扩建成为自己的御园,并设立了一个设计机构-如意馆,负责绘制皇帝喜欢的中国画。
乾隆皇帝继任后对圆明园进行了长达17年的改扩建,并在东南邻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乾隆皇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江南的美景,并让欧洲传教士和画家设计了西洋楼景区。圆明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以乾隆皇帝的设计为主。
嘉庆皇帝对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并将两座皇家园林合并至其中,使其成为主要的居住场所之一。
到了道光皇帝时期,虽然国家衰落,但仍对圆明三园进行了改造和装饰。
圆明园是一座宏伟的人工园林,景色美丽。园内有山丘、水面、亭台、桥堤等各种建筑和风景,形成了多样化的景观。
水面占据了园内四分之一的面积,通过河道将各个景点连接在一起。园内还有250座土山与水系相结合,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整个园林的景色犹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观,看起来仿佛自然形成,实则是人工创造的。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给园内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抢劫行为。几乎所有的文物和艺术品都被掠夺一空,建筑和景观也受到了严重的损毁。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圆明园遭到了两个强盗的袭击,一个抢劫,另一个纵火。似乎他们认为得胜之后就可以安心地偷窃了……这两个胜利者其中一个装满了腰包……他们手牵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将在历史上受到制裁,一个是法兰西,另一个是英吉利。”
因此,现今的圆明园已经无法完整地还原过去的模样,只剩下了一些残存的建筑和园林,这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史上一段令人感到遗憾的故事。
然而,圆明园所代表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一个美丽的古园。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不屈不挠的发展历程,展现着独特的风采。
即使在经历了这样的艰难之后,圆明园仍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在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开始之前,专家们准备了几年时间。
2013年开始正式开挖,并且在2020年前,我国在圆明园中又发掘了超过50000件珍贵文物。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一方面是为什么在150年后还能够找到这么多文物,另一方面则是质疑为什么早些年没有对圆明园进行考古发掘。
事实上,早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和新中国对圆明园等地非常重视。
早在那个时候就进行了文物的整理工作,许多珍贵文物已经被抢救出来了。现在,去圆明园和故宫参观的人们都可以看到这些文物。
圆明园和故宫的管理机构早在几十年前就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圆明园遗址管理机构成立于1976年。那些表面上容易找到的文物早就被这些机构小心保护起来了。
这最近的一次发掘甚至对公众开放,让大家都有机会见证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最初,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织了这次考古发掘,目的只是为了对圆明园遗址进行系统的清理和发掘。这次发掘投资巨大,财政经费超过5100万元,因此可谓声势浩大。
然而,最终除了让许多人见证了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工作外,还意外地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了超过50000件珍贵文物。
我们都知道文物的价值不菲,一件珍贵的文物便价值连城。即使是一般的文物,价格也不亚于奢侈品。
虽然在这50000多件文物中,并没有像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那些价值上亿或者几千万的珍品,但它们的价值也超出了普通人的购买能力。
专家们已经完成了22个园区的发掘工作,但这些已发掘的区域仍然不到圆明园整体规模的一半。
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发掘。他们从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一些当初被英法联军遗弃的文物。
当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后,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抢劫,几乎将所有可以携带的文物全部带走了,而这些无法带走的文物,几乎被他们全部毁坏了,随后还放了一把大火,一些文物被埋在倒塌的建筑中。
在本次考古发掘中,最令人激动的是如园的发现。因为在圆明园被焚毁后,大部分建筑已经消失,一些文物被埋在地下,只有零星的文献记载提及,而如园则成为一个只有影子没有具体身影的存在。
根据文献记载,工作人员开始在畅春园南部进行挖掘,希望找到如园的遗址。经过深度挖掘,他们发现了一些废墟,证实这可能就是类似园的位置。
经过清理厚厚的土层后,类似园的遗址被揭示出来。尽管只剩下不到一米高的残垣断壁,但这已经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期。
专家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遗址,进一步扩大了已发现的圆明园的范围,这表明真正的圆明园面积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包括雕塑、陶瓷、珠宝等等。
其中,有一件鎏金铜象首被发现在大宫门遗址旁边的土层中。起初,专家们认为它只是一块土块,但在暗示金属光泽的情况下,发现者意识到这可能有些不同寻常。
为了避免氧化,专家们将其送回研究所的化学分析室进行清洗,不敢随意移动。当它被清洗干净后,专家们惊叹不已,称其为清代皇家的珍品。
原来这件文物是一件鎏金大象兽首,在那个时代,每个皇家子弟几乎都拥有一件,而根据中国传统思想,大象被赋予了高尚和吉利的意义。
这个大象兽首的造型美观,线条流畅,象牙微挑,眉目清晰可见,闪闪发亮。它的长长象鼻和尾巴的弯曲代表着清朝时期精湛的冶炼工艺。
尽管历经百年沧桑,在地底沉睡了很久,但它仍然闪闪发光,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这个象首没有被掠夺的原因是在运输过程中不慎掉入水中而得以保存。
这个象首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通过复杂的铜鎏金制作工艺而成,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它的制作工艺超越了其他十二生肖,展示了当时铸造技术和鎏金工艺的高水平。
这个铜鎏金象首的出土,不仅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文物和古代制作工艺,也让人们对未来的考古工作有更高的期望。
这些发现只是这次考古发现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重要的发现,如彩色地砖、田子房和稻田遗址等。这些发现填补了对圆明园建筑和文化的研究中缺少实物资料的空白,使其不再仅仅依赖于文献。
长久以来,关于重建圆明园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在我国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曾表示要保护圆明园遗址,以便未来进行重建。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原来占地350公顷的圆明园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一些废墟,记录圆明园的古籍也不完整,大量关于圆明园的资料都被英法联军焚烧殆尽。
很多建筑只有一个名字,或者只有简单的几句记录,想要重建困难重重。
幸运的是,通过最近的考古发掘,圆明园的许多地基得到了清理,如园、养雀笼等区域从少量的文字记载变成了可以看到的园林遗址。对于重建工作来说,这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关于圆明园的重建问题,近几十年来存在不同的声音,有赞成重建的,也有反对重建的。
我国一直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通过反省过去来实现更好的未来,而“知耻而后勇”也是汉族的传统美德。
基于这一点,保持圆明园的现状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让我们保持圆明园的现状。
同样,反对重建圆明园的人认为重建将耗费人力和财力,保留这片废墟也可以起到警示未来世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圆明园是全国乃至全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深重的意义,无法被抹去。
我们应该珍惜当前的和平与美好生活,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取,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永远怀念那段辉煌的岁月,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并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