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1942:非洲转机(一)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10-22 发布于山东

   6月30日,德军一面等待意军开到,一面稍作推进,逼近阿拉曼防线。这次为集结兵力暂停前进,结果却使隆美尔坐失良机。因为那天早晨英军装甲旅的残余部队仍旧驻在滨海公路以南的沙漠里,根本不知道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在他们败退时赶过他们。仅仅因为追兵人数不多,他们在回到阿拉曼防线隐蔽起来之前,才没有落入陷阱,“封入口袋”。

西北非

   隆美尔所以暂停进攻,可能是因为情报部对那防御阵地的兵力报道失实。其实,那里有四个“哨所”,分布在三十五英里长的一段地方,即自沿海起,直通到大片卡塔腊(Qattara)盆地上面的陡坡,那里的盐沼和软沙牵制了翼侧包抄行动。最大和最强的“哨所”在阿拉曼沿海,由第一南非师驻守。第二个哨所与第一个相同,在南面的代尔谢因(Deir el Shein),是新建的,由第十八印度旅驻守。第三个在七英里外,是巴部卡塔腊哨所(Bab el Qattara Box)(德军称为卡腊特阿卡德),由第六新西兰旅驻守。其后,隔十四英里,是纳克卜德瓦伊斯哨所(Naqb el Dweis Box),由第五印度师的一个旅防守。掩护各哨所之间空隙的是这三个师和原来驻守马特鲁港的两个师残部所组成的一连串小机动化纵队。

   隆美尔在制订7月1日进攻计划时,并不知道新设在代尔谢因的“哨所”。他也不知道英国装甲部队在败退时已被他的进攻部队赶过,目前刚刚回到阿拉曼。因此他估计英军可能已调到南面去掩护那一翼侧。根据这个估计,他打算先向南面发动一次牵制性攻击,然后非洲军再迅速转向北面,冲破阿拉曼和巴卜卡塔腊之间的那段阵地。但是,非洲军却碰上那个“未被发觉”的代尔谢因哨所,一直被牵制到傍晚,才攻占那个“哨所”,并俘获大部分守军。可是,他们攻打的时间已经太长,隆美尔再也无法指望迅速突破并立即乘胜推进了。等英国装甲部队赶到,为时已晚,来不及救下“哨所”了,然而,他们姗姗来迟,却起了阻止非洲军继续进军的作用。隆美尔下令趁着月色推进,但是这个意图却被英国空军挫败,因为英国空军利用月光轰炸并击溃德军供应纵队。

   7月1日星期三这一天,是非洲争斗中最危险的时刻。比之8月底击溃隆美尔的重新进攻或者以隆美尔败退而告终的10月之战,这才算得上一个转折点。10月之战,因为结局比较明显地出人意外,目前已独享“阿拉曼之战”这一名称。实际上有一系列的“阿拉曼之战”,而“第一次阿拉曼之战”则是最关键性的一战。

第一次阿拉曼之战

   隆美尔到达阿拉曼的消息一传来,英国舰队便离开亚历山大,经苏伊士运河,撤入红海。开罗的作战指挥所在匆忙销毁档案时,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士兵们恶作剧,把这一天称为“圣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 [ 译者注:基督教四旬斋(复活节前四十天)的第一天,称为“圣灰星期三”。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役军人都还记得这一天正是1916年德军开始进攻松姆河的周年纪念日,当时英国陆军损失六万人,是英国陆军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天。开罗人民看到黑烟滚滚的文件纸灰,自然认为这是英军逃离埃及的信号;火车站上挤得人山人海,全都急于逃走。外界听到这个消息时,都认为英国已在中东打了败仗。

   但是,到天黑时,前线形势已有转机,守军已较有信心——同后方的惊惶失措恰好相反。

   7月2日,隆美尔继续进攻,可是,非洲军只剩下不到四十辆坦克能投入战斗,士兵都已极其疲劳。直到下午,才重新开始进攻,但不久,他们一望见两大批英国坦克,就停止进攻。这两批坦克,一批正拦着他们的去路,另一批则从翼侧包抄过来。奥金莱克已经冷静地估计了形势,看出隆美尔进攻部队的弱点,并布置了一次他希望决定胜负的反击。他并没有如愿以偿,他的计划在执行时遇到的障碍使他的希望化成泡影,但也使隆美尔的目的落空。

   7月3日,隆美尔又发动一次进攻,可是,当时非洲军只剩下二十六辆坦克能投入战斗,那天早晨向东推进时。遭到英军装甲部队阻击,不过,那天下午重新进攻时,倒推进了九英里,才受到阻遏。意军阿里埃特师的向心进军,也被击退。在战斗时,一个新西兰营,即第十九营,向阿里埃特师的翼侧突然反击,把其中炮兵几乎都俘获了,“余下的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 注:《隆美尔文件集》,249页。 ] 。这次溃败显然是过度紧张的表现。

   第二天,即7月4日,隆美尔忧伤地写家信说:“可惜形势的发展不能如愿。抵抗力量太强,而我们的兵力已经耗尽。”隆美尔的冲击,不仅一一被挡开,而且一次次遭到回击,终于击败。他的部队人数太少,又太疲乏,暂时不可能重整旗鼓。他逼得只好停止进攻,让部队休息一下,即使这样奥金莱克就可以乘机调来增援部队,也无可奈何。

   此外,奥金莱克已经重新掌握主动,甚至在增援部队开到前,也快要转败为胜。他那一天的计划同上一天大致相仿——以诺里第三十军抵住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在南面,由戈特第十三军北上出击,横越敌军的后尾。不过,这一次,大部分装甲部队都留在北面,归第三十军指挥,尽管第十三军中有最近改编的第七装甲师。第七装甲师当时已称为“轻装甲师”,配备着一个摩托旅、装甲车和斯图尔特(Stuart)坦克;虽然打击力量不大,但是机动灵活,在强大的新西兰师从翼侧来犯时,可以又快又远地绕过敌军的后尾。

   可惜英军无线电不够保密,德军的“侦听”部门获悉奥金莱克的计划,并向隆美尔告警。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被调回来对付英军的围攻;英军那些作战司令官在执行奥金莱克的果断意图时,显得举棋不定,德军这一还击可能使他们更加踌躇。北面防区也出现了同样举棋不定的情况。等到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调回来时,英军第一装甲师的部分斯图尔特坦克开始向前推进;这次微不足道的进军却起了大有可观的作用——德军第十五装甲师,目前的战斗力只有十五辆坦克和大约二百名步枪手,这极少量的士兵突然惊慌失措。如此顽强的德国士兵竟然显得如此惊慌,可见他们紧张之至。但是,英方的装甲师和军并没有乘机发动总攻,否则的话,倒是大有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一仗。

   那天晚上,奥金莱克比过去更加断然决然地命令部队进攻到底。他发布命令说:“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尽量往东歼灭敌军,务使他们溃不成军……不予敌军以喘息时间。……第八集团军要进攻并就地消灭敌军。”可是,他没有能把自己的昂扬斗志“逐级”贯彻下去。他已把作战指挥部移近第三十军司令部,但地点离前线还有二十英里光景,离南面的第十三军司令部也有如此遥远。德国装甲部队司令部离前线只有六英里,而且隆美尔本人也时常随着前方部队,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今日,一些比较正统的英美两国军人,对当时隆美尔经常离开司令部,喜欢直接指挥战斗,大有微词。不过,直接指挥战斗虽然给隆美尔带来一些麻烦,但也是他一次次获得大捷的根本原因。这样一来,在现代战争中就恢复了古代大将的做法和他们所发挥的作用。

   7月5日,在贯彻奥金莱克的目的和命令方面,第十三军没有取得什么成绩,第三十军的成绩更差。新西兰师的一些旅,在进攻隆美尔后方时负有主要任务,但他们并不了解总司令的意图,也不知道自己有决战一场的任务。奥金莱克把大部分装甲部队留给第三十军,而不派去支援第十三军执行后方冲击计划,这也许理该受到指摘,但是没有理由认为这些装甲部队在那里会比在中部发挥更大的威力;在中部发起一次猛攻,因为敌人力量薄弱,是很容易成功的。第一装甲师现在的实力已增强到九十九辆坦克,而对方的第十五装甲师只剩下十五辆,整个非洲军不过三十辆。

   其所以如此,最好的借口,基本上也是最正确的解释,就是极端疲乏,也就是长期紧张的结果。正是这个因素,在这第一个关键性阶段,终于决定战局——以僵局而告终。

   总而言之,这对德意两军眼前可能有利,不过最后却不利。英军的处境,从表面看来,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危急过,但是,到7月5日,隆美尔的部队不象过去那样接近全面胜利,反而快要全面崩溃了。

   在紧接着的短暂停战中,意军步兵师的残部开到当时平静的北面防区前线接防,这样,德军就可以按照隆美尔的计划在南面防区作一次新的冲击。可是,在7月8日,隆美尔即将试作这次冲击时,他的三个德国“师”的战斗力不过增强到五十辆坦克和二千名左右步兵,而七个意大利“师”(包括最近开到的利托里奥(Littorio)装甲师)只有五十四辆坦克和四千名左右步兵。英军得到增援,开来了第九澳大利亚师(曾在1941年坚守过托卜鲁克),又有了两个新联队(使英方的实力增强到二百余辆坦克)。澳大利亚师被派去参加第三十军;第三十军现在有了新的司令官,就是以前指挥第五十师的拉姆斯登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W. H. Ramsden)。

   隆美尔转向南方进攻的意图,正合乎奥金莱克的心意,同新计划也相符合,那就是用澳军沿着滨海公路向西进攻。在德军南移时,新西兰军就撤出巴卜卡塔腊哨所,向东退却,因此德军在7月9日那次冲击的战果,只是占领那个“空空如也”的“哨所”。

   第二天清晨,澳军在沿海附近发动进攻,很快就打垮驻守那个防区的意大利师。虽然德军赶到,阻击了澳军,并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是,由于滨海公路供应线受到如此强大的威胁,隆美尔只得放弃南进的计划。奥金莱克立刻设法乘机向鲁瓦伊萨特岭(Ruweisat Ridge)上那道现已削弱的隆美尔的防线中心来一次冲击。可是,又一次一个精心策划的计划失败了,这一则是因为下级司令官处理不当,再则,装甲部队和步兵之间缺少巧妙配合——幸亏如此,德军才多次得胜。

   英军兵种之间在战术配合方面存在问题的情况所以变本加厉,是因为长期来步兵中越来越怀疑,如果他们向前推进,因而遭到德国装甲部队反击的话,他们是否会得到自己一方装甲部队的接应:

  这时,不仅新西兰师,而且连整个第八集团军都对我们的装甲部队极其怀疑,几乎到了憎恨地步。各处都听到其他兵种被他们拆台的传说;每逢急需时刻,总是不见坦克踪影,这已看作是一条规律。 [ 注:基彭贝格(Kippenberger):《步兵准将》(Infantry Brigadier),180页。 ]

   即使如此,英军这种冲杀还是把隆美尔的薄弱兵源搞得很紧张,另一方面,隆美尔向北面发动的一次反攻也没有什么成果。英军坦克虽然没有及时赶来抵挡德军坦克对他们步兵的反击,但是已吓得意大利步兵纷纷投降。隆美尔在7月17日写家信说:

  无论如何,从军事上讲,目前对我来说形势发展得糟透了。敌军正在利用优势,特别是步兵方面的优势,把意军队伍一一歼灭,而德军队伍实在弱得无法单独作战。这使人哭都哭得出来。 [ 注:《隆美尔文件集》,257页。 ]

   第二天,英军第七装甲师对隆美尔的南侧进行威胁,扩展对德军的压力,另一方面,奥金莱克又开到了一批援军,准备用来发起一次更猛烈的攻势。新攻势的目的,还是要突破德军防线中心,不过,这次是在鲁伊瓦萨特岭的南面,靠近米雷尔(El Mireir)的地方。刚开到的一个新装甲旅,即第二十三旅(有一百五十辆瓦伦丁坦克),要用于这次进攻,但其属下三个联队有一个却被派去协助澳军在北面米泰里亚岭(Miteiriya Ridge)进行一次助攻。

   第八集团军增添了这个旅,而别的旅也开到新的增援、当时在前线的坦克已近四百辆,所以前景更加美好。隆美尔的坦克实力,比他敌人所了解的还要少——非洲军剩下的坦克不到三十辆。但是多亏德军运气和眼力都好,把坦克刚好布置在英军主攻逼近的地点,再加,碰巧英军只有很少一部分坦克真正投入那里的战斗。

   这次奥金莱克的计划规定,在新西兰师向北迅猛进攻德军翼侧,削弱德军抵抗之后,用步兵——第五印度师沿着鲁伊瓦萨特岭及其南面的山谷一直向前进军,展开一次战线广阔的夜袭,来突破敌军防线的中心。然后,在天亮时,新的第二十三装甲旅就要冲到山谷的米雷尔那一头。再由第二装甲旅赶上来继续乘胜挺进。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计划,但是需要参谋拟出作战细节,而这一点却没有做到。在一次军的会议上,一系列的作战步骤都没有配合得当,戈特的部下对彼此担当什么任务始终稀里糊涂。

   进攻是在7月21日晚上发动的,新西兰军到达了目的地。可是,德军坦克开上来,摸着黑对他们进行反击,造成了混乱,天亮时,德军击溃最前面的新西兰旅,而原来要从翼侧掩护新西兰旅进军的第二十二装甲旅却没有到场。原因是,该旅司令官,同德军恰好相反,曾公开宣布坦克不能摸黑行动。

   这期间,第五印度师的夜袭没有能达到目标。更糟糕的是,没有能在布雷区为跟随进军的第二十三装甲旅打开一个缺口。第二十三装甲旅的第四十和第四十六皇家坦克联队,在早晨投入进攻时,碰上败退回来的印度军,不过无法打听清楚沿途的地雷是否已经扫除。因此,他们非常英勇地向前挺进,完成了所谓“一次真正的巴拉克拉瓦猛袭”——新西兰军这样讲,是出于钦佩,但也不能再恰当。他们不久就发现,布雷区并没有打开缺口;自己已经冲进三重陷阱——一面陷入布雷区,在那里落得进退两难,一面处在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的密集炮火之中。只有十一辆坦克回来。这次遭难的进攻只有一点补偿,就是皇家坦克联队的这两个新联队帮助步兵特别是新西兰军恢复信心:相信他们一方的装甲部队不会过于谨慎从事而不顾他们的死活。该旅的另一个联队在北面进攻时表现出同样的冲劲。不过,代价大——那一天共损失一百一十八辆坦克,而德军只损失三辆。即使如此,英军的坦克实力仍比隆美尔大九倍。可是,那次一开始进攻就遭到失败,使英军意志消沉,不再鼓劲重新进攻,也不再尽力利用他们这方大有可能压倒对方的优势兵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