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叶剑英(右)和徐向前 叶剑英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及时地揭露了张国焘妄图危害中央和分裂红军的阴谋。巧妙地率领军委直属队北上,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高度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67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时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毛泽东边说边摸摸脑袋)就没有这个了。” 叶剑英在同张国焘斗争的关键时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品质,为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键时刻的任命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兵力达10万人。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认为革命处在总退却阶段提出向川康发展的意见。 6月下旬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明确规定:“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张国焘勉强同意多数同志的意见,但又借口中央执行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要求改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妄图篡夺领导权。党中央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问题没有解决,阻挠四方面军北上。中央为团结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张国焘才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西部的毛儿盖前进。党中央应四方面军要求,派叶剑英等到那里去工作。 7月21日中央在芦花开会,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富春为政治部主任。8月6日党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开会,重申北上抗日的方针和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并根据两个方面军的位置,决定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同时并进。 左路军包括一方面军5军团、9军团和四方面军9军、1军3、33军,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下经草地到阿坝。然后向东出墨洼,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师。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指挥。在毛儿盖集中,经草地到班佑与左路军会师。 千钧一发传密电 右路军到达班佑后为打开通往陕甘的门户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了胡宗南守敌一个团和援敌一个师给胡宗南以沉重打击。 此时蒋介石的主力尚在四川,位于松潘、漳腊地区的胡宗南部因其49师被歼不敢再孤军北上。东北军于学忠部尚在两当、徽县地域,甘南兵力十分空虚。如果左路军能按原计划迅速北上,必能开展一个新的大好局面。 然而张国焘篡权的野心不死,处处向中央离心离德。他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后按兵不动,拒不执行中央要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全力向跳河以东发展的指示。 这时随右路军行动的前敌总指挥部政委陈昌浩,对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仍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一切等待张国焘的电示。张国焘这时违抗中央的命令,篡权野心恶性发展。竟然向陈昌浩发出密电,命令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 密电到甘西,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开大会。叶剑英看到电报大吃一惊,很快地把这封电报交给了毛泽东。住在前敌总指挥部附近的毛泽东看完电报,他意识到叶剑英处境危险。要他赶快回去开会,并嘱咐应当沉着冷静谨慎从事。 毛泽东立即与张闻天、秦邦宪等研究,认为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可能且会招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在这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和党与红军命运的严峻时刻,为贯彻执行党的北上的决议,中央决定率一、三军团迅速离开巴两脱离危险区域。 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等中央领导很快到3军团驻地,与在那里的周恩来、王稼祥开会。与此同时叶剑英到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找到吕继熙(即吕黎平)要了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地图。 安全脱离险境 党中央离开甘西前考虑叶剑英的安全,要他以到3军团参加直属队会议的名义离开前敌总指挥部。张闻天、秦邦宪临走时也对叶剑英说:“老叶你要走这里危险!”叶剑英答:“我现在不能走。你们先走吧!我和直属队一同行动。”他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想到直属队的安危毅然决然留下来。 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走后,究竟怎样把军委直属队带走?叶剑英急中生智决定利用张国焘的南下电报,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把直属队全部带走。9月10日凌晨2点,军委直属队出发“打粮”了。 叶剑英没带警卫员,也没带饲养员。一个人牵着没有备鞍的骡子,追赶已出发的部队。当他走到军委直属队行军休息的地时,同志们看到叶参谋长来了。高兴地对他说:“参谋长我们开小差跑出来了。”叶剑英也非常风趣地说:“不!我们不是开小差而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方针。” 叶剑英碰到张闻天、秦邦宪,他们着急地说:“老叶你要快走啊!”“我现在不是和你们一样走吗!”叶剑英诙谐地答道。泰邦宪说:“老叶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把密电送给毛主席,又把军委直属队带走了。人家对你恨死了,会放过你吗?”“好!我就走。” 叶剑英和军委直属队从巴西到阿西,20里路足足摸索了6个小时拂晓时到达。在阿西见到了毛泽东、彭德怀,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哎呀!剑英同志你出来了,好!好!现在情况紧急我们不能在此停留,应立即向俄界前沿与一军团会合。” 11日叶剑英继续行军,又走了60里路到达俄界。秦邦宪在俄界见到叶剑英,高兴地说:“老叶,好危险啊!你昨天走后不久,路上有4支'驳壳枪’到处找你。他们问,参谋长在哪里?我问他们找你干什么,他们杀气腾腾地说把他打死再说!” 叶剑英紧紧握住秦邦宪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昨天提醒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