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两则

 简心素文 2023-10-23 发布于江苏

重阳两则

重阳思

从资料记载看,重阳节大概有登高、祭祖、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晒秋等风俗习惯。而为北方人的我,还从未见过身边有人实施过也没听身边人说起过或许这些都是南方人的习俗。

但是,为一个历史悠久日历上也标注的全国性节日,在我们北方也应该有个可普遍开展的仪式,才能称得上节日。只是偶有文人墨客渲染几下,很难有节日的氛围。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这个习俗提醒了我。是否可把九月九重阳必洗浴,为习俗推广。

一则,秋干物燥,洗澡可增加一定湿度老年人可去屑止痒。

二则,很多老人已失去了自己洗澡的能力要求家人在这一天给自己的老人洗澡,可以深化老人节日的含义。

三则,动员社会力量为没有子女的老人洗澡,既能送去温暖,又能提高全社会对老人问题的重视。

以上拋砖引玉,想让重阳节过得有意义一些。我想如今能人志士颇多,定能想出更多、更好、更有意义的方法,让接近老年社会的重阳节,过得丰富多彩又切实可行!

说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年节敬老节登高节重九节晒秋节等。九在《易经》中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阳数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查,上古时代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祖的习俗因九月是农作物丰收之时节,故举行祭天祭祖,以谢天帝及祖先之恩德。唐代是这一传统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如登高敬老等,一直传承至今,这就加重了重阳节的内涵。

重阳节为何又称登高节?

旧时,重阳节的习俗莫过于登高。古代将九月初九登高称为“辞青”这与三月三郊外踏青相对应。

南北朝时的《续齐谐记》载“桓景登山避患”的传说桓景是当时一位有名而有影响的术士他认为九月初九人们离家尽量向高处走,可保平安。

还有,说,大神级别的如道教祖师张道陵真武大帝至圣帝君轩辕黄帝妈祖娘娘等,都选择在九月初九重阳日飞升,即所谓“九九归真”。

从阴阳学说来看,重阳节为“阳光所极”,正是清气上升到最高的时刻,而对应的是浊气下沉到低处。这样一来,地势越高,清气聚集的越多。道教便认为,此时诸神最容易飞升成仙,于是登高可享受到仙气。

又据西汉《小载礼扎·登高》之说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就更增加了登高祈福的文化内涵。

由这些可见,九月初九重阳节便提倡登高,故称“登高节”。

重阳节为何又称老年节?

九字不仅归阳,而按照数字文化九是数字文化里最大的数字,故称“极阳”。两个极阳相重,便是“重阳”。按照传统观点,“重阳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所以,《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会令人长寿”。

况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敬重先祖先辈的一种文明形态尤其过节祭祖敬老的习俗一直传承,以示孝道,不忘根本。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20231018日。

◆山民:【简心诗苑】乡下迎来了寒露——简心诗苑寒露组诗

李冬銮百善孝为先(10)(十)卖身葬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