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轮到“7”下场了!

 CHIP中文版 2023-10-23 发布于北京
PC处理器的大战,即将迎来英特尔和AMD各自最新一代架构(Raptor Lake与Zen4)的下半场,而在14代酷睿i与锐龙8000赤膊上阵之前,还是先放魔法加持的现款产品缠斗吧!



Zen4架构的锐龙7000一改不集成GPU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纯DDR5内存平台所造成的成本居高不下问题,而13代酷睿,仍就丰俭由人——有核显与无核显版本并存,且有一定差价。

面向主流游戏市场,进一步增加性能竞争力的锐龙7 7800X3D价格已经下探至2999元的价位,但是仍比其下一档的锐龙7 7700X价格高出1000元、比上档次的锐龙9 7900X高400元,支撑其“高”价的唯一因素就是更大的96MB L3 Cache,而锐龙9 7900X核心多50%、频率高500MHz,选择起来真是有些尴尬。

在相同的2999元价位上,英特尔出战的是酷睿i7-13700KF。它较带核显的13700K便宜200元;使用16GB×2的DDR4内存比使用DDR5便宜300元——近40%的差价。

在这方面,无论是DDR4还是DDR5内存,B760芯片组的主板同价;而同档次的B650主板,价格要高10%以上。当处理器、显卡、SSD等主要零部件价格十分透明的情况下,要想降低装机成本,就要从内存以及主板上下手了。凭空出现的近500元价差,又进一步拉低了锐龙平台的性价比。

增加64MB 3D V-Cache是锐龙X3D系列提升以游戏为代表的内存延迟敏感型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3D封装技术,与CCD高速互联,但仍会与原片上L3 Cache形成两个延迟级别。如同当年CCX内核心与CCX间核心需要Windows优化调度一样,依赖Windows 11系统改善调度机制,以实现效能最大化。另外,由于Zen处理器L2与L3缓存采用映射模式,L2与L3缓存无法叠加使用,即系统缓存最大可用容量仍为L3缓存容量。

而酷睿处理器采用Smart Cache,L2与L3为不同数据映像、可并发访问,因此酷睿i7-13700KF的可用缓存容量为24MB L2+30MB L3=54MB。

3D V-Cache大缓存的优势需要足够大数据和相应优化才能得以发挥,但为了平衡其巨量晶体管增加的更大功耗,锐龙7 7800X3D的CPU基频与最大频率都有相当的让渡,缓存容量与频率之间需要微妙的平衡。

不得不说,纯玩游戏的话,GPU性能对游戏体验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GPU受限”,也就是显卡性能不足时,CPU缓存增加的作用就更小,甚至不如频率增加。对此的合理解释为,GPU受限时,CPU相对空闲,缓存容量增加(非速度提升)只是减少了它与内存之间数据读写的频度,对GPU性能提升、游戏体验改善均无改善无直接作用;CPU频率/性能提升可减少“CPU受限”时间片,使GPU更能接近100%性能饱和状态,也就是游戏平均帧率更高。

具体到7800X3D和13700KF上,两者定位中等、价位3000元,一般合理的显卡搭配级别为RTX 3060/4060到RTX 3070 Ti/4070 Ti之间,即0.8倍~2倍的CPU价格,性能水平可以满足1080p高画质或4K基本画质要求。

测试平台采用GeForce RTX 3060 OC 12GB GDDR6,与CPU同价位,可满足HD分辨率高画质和1080p中等画质要求,4K游戏则相对勉强。

以《古墓丽影:暗影》为例,1080p分辨率高画质时(如上图),7800X3D与13700KF系统的平均帧率都在135fps水平线上,且GPU受限幅度均为100%。



降低画质后,GPU负载降低,在测试数据上两平台的平均运行帧率均提升到155fps水平。所特别的是,两款CPU均与GPU交替,出现了性能受限的情况,橙色的GPU延迟与绿色的CPU延迟根据不同测试场景而互有高低(如上图,注意两图纵轴标尺不同)。

相比之下,两平台的GPU平滑程度及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平均”性能偏差仅5‰;而7800X3D的延迟波动较为剧烈,反映出游戏画面(应用场景)较大变化时,CPU性能的相对不稳定;整个测试中,7800X3D平台的CPU延迟更多次和更长时间的高于GPU延迟,反映在结果中,就是GPU受限的数值较小——CPU性能不足(CPU受限)的帧更多。

当不同的硬件厂商针对游戏性能的优化进入深水区,“平均帧率”已经不能全面勾勒性能,“平滑”成为非常重要的体验指标,而目前能否反映这一水平的测试,1%或5%最低帧率是比较常见的。另外,类似于《古墓丽影:暗影》,可以给出CPU游戏、CPU渲染、GPU渲染、CPU/GPU受限等更多流畅运行指标的游戏并不多,而测试工具可以使用PresentMon等第三方工具。

没有频率优势、3D V-Cache鲜有优化,游戏外的7800X3D更是虎落平阳。在Procyon中,无论是办公应用、图片编辑还是视频编辑,低、中、高不同负载下,该处理器的性能表现都明显落后于13700KF这个竞争对手。视频渲染并不是压榨尽可能多线程、尽可能高CPU负载的理想应用,毕竟连Premiere Pro这样主流的视频编辑软件,渲染输出时能够压满的CPU线程也就在4个左右,更多CPU线程处于工作不饱和状态,因此性能足够强、频率足够高的核心非常重要。

SYSmark 30的测试成绩所反映出的情况类似,其工作流仿真的测试方式,更接近复杂多变的日常使用场景。无论是轻负载的办公应用、中等负载的生产力/图片编辑,还是高负载的多媒体内容创建,13700KF较7800X3D都有较大幅度的性能优势,负载越低幅度越大——符合负载/线程增加后,13700KF从纯P Core应用向调用更多E Core的负载分配方式。

从以上两个Suit式测试的结果来说,7800X3D完全不适合未优化3D V-Cache的日常应用,甚至不夸张地说,未优化,不3D V-Cache,即使如AMD所宣传的游戏应用场景。

以上测试,均是在DDR5-5200 XMP/A-XMP 16GB×2的内存配置下完成。如果配置不同频率,甚至不同类型的内存会如何?以下是部分测试的性能成绩。锐龙7000平台不支持DDR4,因此无相关数据。

无论是带宽还是延迟,5200MT/s的DDR5仍不能全面超越高频率的DDR4。即使是DDR5内存价格已经降低了不少的当下,最佳性能选择都不见得是DDR5,更不要说最佳性价比选择了。

无论你对性能敏感还是对价格敏感,选择锐龙7000或13代酷睿的时候,都需要审慎考虑硬件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上市的14代酷睿仍保持对DDR4内存的兼容,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毕竟DDR5-6000+的内存价格仍非常高。

新一代酷睿已经箭在弦上,13700KF钱景可期。AMD这边就比较难,此前已经被动降价,7800X3D才有了如今的3000元价位,要同时迎战13代和14代两款酷睿i7,甚至特别增强3D V-Cache后还有所不敌。

双方如此竞争态势,值得持币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