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苦诗人考上进士,写下平生最欢快的一首诗,激励后世无数人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贞元十二年(796年)春日某天。

如果此时你能俯瞰长安城,你会发现繁花盛开的长安城处处人声鼎沸,尤其长安承天门下人头攒动,因为今天是新科放榜之日。

放榜之时,那可是天下的盛事,非常的热闹,朝廷文武百官,街坊市民,都来观看。

毕竟金榜题名,从古至今都牵动多少人的心。

人太多,很多人根本挤不进去,现场就有人照着皇榜上的名字念出来,以便和在场众人共襄盛事。

一个个名字念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人群中一个枯瘦中年男子焦急地听了许久,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等这个结果,已经等了几十年了,一朝功成名就,心中大快。

中年男子叫孟郊,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出生于一个小吏家庭,从小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一手养大,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家庭非常贫困,自己也养成了怪癖的性子,很少与人交往,早早就隐居于河南嵩山。

他接下来的记录很少,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略知在男人30而立的黄金年龄阶段,孟郊独自在中原和江南游历,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日子过的贫困。

直到贞元七年(791年),孟郊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踏上了漫漫的科考之路,这一年他已经40岁了。

科考之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后台,寒门学子并不好走,所以孟郊在次年的科举中落榜了。

他内心里其实很期待金榜题名,打马御街,光宗耀祖,所以这次落榜还是很失落地写下“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落第》)来抒发落榜后的失落心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这次落榜了,但他结识了大文豪韩愈、李观等人,自己的诗作也得到韩愈等人的表扬推崇,一时间孟郊诗名大振。

公元792年,孟郊在好友的鼓励下,再次应考,却再次落榜,双倍打击这让他非常难过。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再下第》),一晚上伤心到醒来九次,醒后泪流满面地面对长安花景,感叹自己辜负这岁月,天亮以后就收拾行李回家见母亲了。

孟郊的母亲裴氏,在丈夫去世后,含辛茹苦地把孟郊抚养成人,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孟郊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宗。

孟郊落榜后,在母亲裴氏的鼓励和“强求”之下,46岁的孟郊第三次参加科考。

这一次,孟郊终于得偿所愿考中进士,当唱到孟郊的名字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周围人纷纷向他道喜,孟郊一一回礼。

孟郊收到礼部发的正式通知书也就是“榜贴”后,他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狂喜。

这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吧,一向愁苦的他因此写下了平生诗作中最轻快、最“得意”的一首诗,——《登科后》,激励后世无数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他说,往昔困顿的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了,今日金榜题名着实令我神采飞扬,扬眉吐气。

以前那些困顿烦恼从今再也不足一提了,春风浩荡,我要迎着风纵马奔驰,我精力充沛,一天要把京城名花看个遍。

当时科举后有一套流程,先是去拜谢主考官,表示提携之情。而后新科进士参加曲江琼林宴,并会推举几位新科进士,让他们骑了骏马,去长安城中遍访名园,折取名花回来,供士子们赏玩。

进士们鲜衣怒马,春风得意,人花俱美,这实在是每年长安城中春日里的一件盛事。

诗中的扬眉吐气、神采飞扬,还给后世留下了“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令千百年后读诗的我,还能感受到诗人那畅快淋漓、苦尽甘来的心情。

过去即使不如意,很迷茫,但终究都会翻篇,并不能代表未来。

没有哪一个冬天是永久的,春天总会到来,而花总会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来日迢迢,都是希望。

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坚定目标,勇往直前,便终会有苦尽甘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那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